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

“农”字头照样“大”作为

——丰收时节看涉农高校人才在希望的田野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涉农高校以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把教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产业新动能。越来越多的涉农高校毕业生当农业创客,在土壤里淘金。

  仲秋时节,河北省曲周县前衙村2000来亩葡萄地正在褪去鲜绿的外衣。正在田间忙着土壤取样的“农民”王晓奕是2017级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了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科将研究生课堂搬到了农村。

  在曲周县,科技小院成为中国农业大学培养学生、推广科技的根据地。已有近5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在这里接受培养、服务农民。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后,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39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共建设了各类实验站300余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00余个,各类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近1400个,服务涉农企业1700余家,示范推广新成果1万余项,新增产值近6000亿元。

  “农民急需的技术就是我们的科研方向,要多搞雪中送炭的技术,不做锦上添花的文章。”这是全国优秀教师、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保国生前的科研心得。

  近年来,李保国山区开发与林果产业创新团队奔波在各个基地和果农之间,团队最新研发的山区苹果、核桃、红树莓、特色杂果等近自然栽培技术,不仅易于农民操作,而且可以解决农村“用工荒”。

  涓流成海,众木成林。全国农业院校的学子将职业生涯与广袤的祖国大地紧密相连,为我国乡村振兴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据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孙杰 范世辉 姚友明等)


浙江日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00003 “农”字头照样“大”作为 2019-09-26 11084764 2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