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深读

历时9月,一个个红色故事在浙江流淌而出、叩击人心——

红色故事会,为何这样红

  9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故事大赛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由全省11个设区市、团省委和浙江理工大学选送的红色故事汇聚到同一幕光影中。一时间,红色的基因于此凝聚,时代的共鸣在此激荡。

  历时9个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省教育厅、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浙江理工大学等承办的“浙江省红色故事会”,已先后走进嘉兴、杭州、金华、丽水、舟山、绍兴、宁波、衢州、台州等9个设区市。在一场场故事会的深情演绎中,一个个隽永的红色故事流淌而出、叩击人心。

  “红色故事会”同时利用浙江党建网直播、浙江新闻客户端和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所属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传播渠道,开展红色音视频展播。目前该活动线上线下已累计吸引观众超两百万人次。红色故事宣讲在全省掀起热潮,许多县(市、区)主动和主办方、承办方联系,邀请故事会走进当地。

  一场场“红色故事会”中,红色精神汩汩流淌,在时代的推进中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强大生命力,激励着浙江儿女不断砥砺前行。

为何要讲红色故事?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空降兵某旅“黄继光连”,一批即将退伍的战士面对黄继光烈士塑像庄严宣誓,向老班长告别。作为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壮举,激励教育了几代人。然而近几年,《黄继光到底是真是假》等类似文章在互联网上叫嚣一时,有人声称黄继光是虚构出来的英雄,网上网下总有一些人披着“还原真相”的外衣,肆意歪曲历史,抹黑先烈,污损英雄。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的红色教育该如何有力反击?

  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浙江,这片满是红色基因的热土上,每座山都有故事,每条河都有传奇。

  走进舟山,记者见到了1950年初受命潜伏入台湾的镇海籍地下工作者朱枫寄回的最后一封信,信里只有短短7个字:“凤将于月内返里”。然而她却再也没能回来。这次紧急任务让她倒在了新中国成立之初,舟山解放之时。

  来到衢州,“衢州六烈士”的故事再次直击内心:1949年4月,林维雁等6位地下党员被敌人残忍地活埋于衢州东门的郊外,牺牲在共和国成立的前夕。她的诗里曾这样写道:“等待,等待!黎明终将到来!”他们平均年龄仅为28岁,用热血和青春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

  朱枫、林维雁这些“江姐”式的英雄故事并非虚构或夸大,他们曾真切地活在历史的长河里,活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有血有肉有细节的红色故事,正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辩驳。

  现实生活中,由蚂蚁岛居民演绎的情景剧《红色蚂蚁岛》,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样本。

  每天清晨,舟山沈家门墩头码头,一艘身披红装,印有“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字样的客轮静静地等待着四方的游客。待客轮拔锚起航,船舱内开始播放的黑白纪录片,一下子就把大家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一群妇女搓草绳、建海塘,年轻男女摇橹、拉网……一幅幅画面展现的,都是蚂蚁岛人艰苦奋斗创业的场景。

  1958年,蚂蚁岛人民创建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不仅留下“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更成就了蚂蚁岛红色旅游的金名片。如今,这个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的小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去年6月13日,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正式开门迎客。“一线一带多点”的红色教育品牌喜迎八方来客,小岛旅游业也迎来了春天。

  毋庸置疑,红色故事是当代人最直接、最具象、最近距离接触红色精神的载体,更是一个常学常新、予以人无限启迪的生动课堂。由此,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全案策划的“红色故事会”应运而生。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停泊在嘉兴南湖上的这条小船,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为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2018年12月20日,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袁晶深情地讲述《一条小船的故事》,带领同学们重温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光荣历程,也开启了“红色故事会”的序幕。

  “整个故事会听下来,让我热血沸腾。”在听完首场红色故事会,嘉兴学院刚转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学生田钧懿感慨地说:“我们只有付之以奋斗的青春,才能不辜负这个好时代。”

  “赓续红色基因,是对抗历史虚无主义、汲取前行动力、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能引领人们在多元文化的复杂交织中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思想定力。”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强表示,要让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感知时代责任。

怎样讲好红色故事?

内容贴近、形式创新、利于传播

  讲述红色故事简单,讲好却并不容易。内容贴近、形式创新、利于传播,成了最优先考虑的关键词。

  “红色故事会”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用身边故事教育身边人,让红色精神传承深入人心。

  8月,第9号台风“利奇马”来袭,这场超强台风打乱了“红色故事会”走进临海活动的节奏。接连十多天,导演、演员们抛开创作和排练,纷纷进村入户,清扫垃圾,不眠不休。不仅如此,整个临海乃至浙江各地的党员和群众都守望相助。迎风而上、逆风而行,一群“最可爱的人”用最平凡的坚守,守住城墙,守住家园,守住了希望。这不就是身边最动人的故事吗?项目组当即决定将这个故事搬上“红色故事会”的临海舞台。

  “风起时,从太平洋到江南的距离,猛然逼近,酣睡的台州府在呼号中惊醒。”8月29日,当原创配乐诗朗诵《风起时》在演播厅内响起,大屏幕上一张张救援照片滚动展播,台下观众的眼里都满含热泪。

  著名影视演员、歌手、电视主持人朱珠还推掉档期,专程从北京赶到临海,讲述爷爷朱虚之的故事。在她看来,讲好这个故事比什么都重要。朱虚之是临海籍的开国少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无线电大队副大队长。当无线电波声在剧场里回荡,当“平型关大捷”的欢呼声响彻上空,红色精神的感染力让孙女朱珠在口述时几度热泪盈眶。她说:“爷爷的故事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会把爷爷的故事继续讲下去,传承好他身上的红色基因。”

  创新演绎形式,“红色故事会”更走心。

  故事会不再局限于故事讲述,诗词吟诵、情景再现、歌舞演出、红色RAP等演绎形式被搬上舞台。融入当下的艺术表达形式,红色故事的演绎变得多层次、立体化,也更能“沁”入观众的内心。

  “以前我只在书本上看过红色故事,原来红色故事还可以这样演!”在观看了话剧《不屈的潘香凤》,丽水莲都区刘英小学学生王昊惊叹道。通过光、声、影等舞台艺术的运用,红色故事的诠释被赋予更大的创作空间。比如,即将走上刑场的女交通员潘香凤,与被捕前的自己“隔空对话”;面对敌人时,她不惧牺牲的坚毅;与母亲告别时,她无比眷恋……想到她只是一个22岁的姑娘,在场观众忍不住落泪。不再是空洞和虚幻的形象,英雄、烈士通过更鲜活的呈现方式,走进了观众心里,贴在了观众心上。

  形式创新、声情并茂,红色故事直击心灵的能量超乎想象。

  “情景剧《饮水思源 感恩奋进》这个节目彩排了几次,我就掉了几次泪。”这个改编自北仑城湾水库建设者的故事,让后台的工作人员周颖记忆深刻。它讲述的是一位建设者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甚至献出生命的真实故事。通过舞台剧的艺术转化,人物故事的冲突和张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纷纷落泪,深刻领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仅靠几场红色故事会入学校、下基层,红色精神的传承力度显然不够。融媒体传播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获得提升。

  红色故事宣讲不再局限于几尺舞台,学校课堂的投影前、机关单位的电脑上、党员群众的手机里,都能同步收看到现场直播。多场“红色故事会”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超10万。在走进丽水活动中,丽水市组织全市17.6万党员干部在线观看了直播;在走进武义活动中,武义县教育局将其作为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全县中小学生同步收看直播。

  在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上,红色故事的音视频传播活动同步开展。一位粉丝在微信后台留言说:“现在每周二、周五是我期待的日子,因为红色故事音频又要更新啦!”互联网传播渠道为红色精神深入生活安上了触角,红色精神从平面的符号、理念,变成向我们走来的一个个时代英雄,变成我们身边鲜活的日常。

如何讲出时代内涵?

有效实现红色资源价值转化

  如何让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辉煌夺目的光芒?

  今年7月3日下午,“红色故事会”走进宁波北仑区。“这些东西比我的生命还要珍贵!我还在找地方能把它们藏好,等革命胜利,再把它们上交给党……”在宽敞明亮的“张人亚党章学堂”舞台上,话剧《守者无悔》拉开帷幕,来自该区霞浦学校的孩子们,用饱含热情的表演,带领现场400余位青年党员代表、学生代表走进了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无悔初心。

  我们看到的,是观众炽热的目光和舞台上下的共情;我们看不到的,是北仑在挖掘红色故事的过程中,探寻到了一条红色资源转化的路径。

  为讲好张人亚的红色故事,北仑区委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和寻访小分队搜集史料,形成了报告文学《信仰的足迹——寻访张人亚》;区里还集中打造了20个“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和6条北仑初心体验线路……实现从“一点红”到“全面红”。

  9个月来,随着“红色故事会”不断走进各地,多地党委、政府充分意识到,他们不仅要讲好红色故事,更要有效实现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增强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自信。

  在走进嵊州活动中,民族号手任光、石璜缴枪、第一党支部等多个嵊州元素被搬上舞台。借“红色故事会”的契机,嵊州决定对当地红色资源加强保护和开发,将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爱国教育、“五星3A”创建相结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打响嵊州红色旅游品牌。

  在丽水,“红色故事会”与“浙西南革命精神”有机融合,并以多种形式走进校园。除“红色故事说起来、红色歌曲唱起来、红色经典诵起来、红色研学走起来”等系列活动的陆续开展,《红色乡土》《红色记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之红色丽水》等多个校本课程,还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编入课本,作为重要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武义县积极探索“党史教育进课堂”,挖掘本土党史故事和人物编写教材;开化县编撰了以连环画形式的乡土教材,让群众看得懂、学得进,讲好开化的“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故事……

  浙江理工大学依托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创建“红色文化讲习馆”,运用文字、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全面呈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红色文化。

  在时代浪潮下,红色资源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为新时代新征程积蓄更加强大的发展力量。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8 红色故事会,为何这样红 2019-09-26 11085278 2 2019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