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高度 有速度
滨江奏响产城人融合“协奏曲”
宋桔丽 唐骏垚
有温度 有高度 有速度
滨江奏响产城人融合“协奏曲”
宋桔丽 唐骏垚
产业是她的使命,城市是她的底色。29载,杭州高新区(滨江)款款走来。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从乡镇风貌跃变为高楼林立、处处是景的现代化城区;
传统产业基本转型、新兴产业不断成长,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双轮驱动”的高新技术园区享誉八方;
人的素质不断提升,村民蜕变为市民,就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50%,人才高地异军突起……
看在眼里,用脚投票。
2002年,杭州高新区与滨江区“两区合一”时,滨江区常住人口为11.7万人;
到2018年,滨江区常住人口已快速增长到39.2万人。短短16年间,滨江区常住人口增长了235%!
以人才为主的流入人口,用自己的双脚给高新区(滨江)十多年的发展,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他们点赞的,是高新区(滨江)的“温度”
9月21日,龙湖滨江天街B馆·万芳正式开业。这一次,在滨江人的朋友圈中,并未引起太多轰动。因为他们已然习惯。
这些年来,一座座商业综合体在滨江崛起。从星光大道到星耀城,从宝龙城到龙湖滨江天街……当年购物要过江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购物在滨江已成大多数滨江人的常态。
不仅是商业综合体,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点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滨江,认识这座年轻城区的青春面貌:
“最美跑道”惊艳世人,如今已覆盖滨江17公里多的江岸线;大小“莲花”相继绽放,在大型赛事和活动中烙上“滨江印记”;
钟书阁、网易蜗牛图书馆落地,书香弥漫滨江;动漫节、文博会等金字招牌,彰显着滨江的文创活力……
“不过江”的还有上学和就医。到2018年底,滨江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6所29个校区、各类幼儿园39所63个园区。
而浙大二院滨江院区、省儿保滨江院区以及各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滨江市民服务多年。
就业在滨江、居住在滨江、上学在滨江、就医在滨江,已成滨江人的第一选择。
跨江大桥、地铁的建成通车,将滨江与杭州主城紧紧相连。而滨江“办事”的温情与效率,吸引更多外区市民来滨江“办事”。
滨江市民中心,是除杭州市民中心外,非本区市民办事比例最高的。
他们点赞的,是高新区(滨江)的“高度”
沿江南大道由东向西而行,就能看到吉利、海康威视、聚光科技、阿里巴巴、网易、恒生电子等上市公司林立路边。
江南大道,也成为浙江上市公司最密集的路段之一。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在这些林立的高楼里,30余万人才在这里追逐自己的梦想,驱动着高新区(滨江)的发展。
他们或就职于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或自己创业,以这些上市公司为榜样……每一年,还有2.5万名以上的人才,用双脚给高新区(滨江)投票。
高新区(滨江)的产业集群,吸引了专业化人才和企业家的聚集,从而形成人才集群;而高端人才的集聚和人才集群的形成,
又反过来支撑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和质量提升。
在这样的良性循环发展中,高新区(滨江)的产业“高度”不断被抬升: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入全国8个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计划序列;
在最新的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三,在浙江省数字(信息)经济综合评价和浙江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
构建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链条,涌现了一批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行业龙头企业;
“第二突破点”生物经济积十年之功,已培育启明医疗、鸿运华宁等一批代表性企业,正在不断释放蕴含的动能……
他们点赞的,是高新区(滨江)的“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秉持着“浙江精神”的浙江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奇迹”。
高新区(滨江)的发展“速度”,也是“浙江精神”的生动实践。
从文三路199号的一个“高新梦”,到拥江发展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高新区(滨江)29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杭州乃至浙江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轨迹。
滨江“速度”,是从“白手起家”到“全国第三”的惊人一跃:马云在杭州高新区创业时,说要做“一家世界级公司”,有多少人是真的相信?
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从电子商务到科技金融,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从物联网到集成电路……业务遍及各领域。
滨江“速度”,是从“舟车劳顿”到“此心安处”的华丽转身:十多年前,从杭州主城过江到滨江区办事,要转乘多辆公交车,花上约半天时间;如今的滨江区,
已经成为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休闲与杭州主城无缝接轨甚至领先一步的现代化新城。
一曲既有“温度”又有“高度”更有“速度”的产城人协奏曲,正在高新区(滨江)华丽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