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金融

七十载奋进 百年大行逐浪前行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志在青云”绘画美好蓝图

  1913年9月15日,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在杭州成立,迄今已走过106个春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银行获得新生,七十年来,持续发挥外汇外贸专业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发展壮大,全方位支持浙江经济腾飞……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始终扎根浙江这方热土,担当社会责任,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有力地撬动了浙江经济发展腾飞。目前,中行是浙江五大国有银行中唯一贷款多于存款的银行,为浙江提供表内外授信总额超一万亿元,其中民营授信占比超过70%。

  浙江经济崛起的背后,离不开百年中行“金融重器”的全力推动。2014年,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将中央和总行党委的战略决策与浙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 走出了一条助推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道路。

助力乡村振兴,绘金融科技蓝图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年中行如影随形,融入时代大潮。金融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百年中行一直在不断探索,金融科技的创新运用成为最新的破解密码。

  “叮咚”一声清脆的短信响起,“尊敬的客户,您的经营贷申请已审批通过”这几个字映入在丽水松阳做茶叶生意的潘老板的眼帘。他激动地握着旁边中行工作人员的手,不住地说:“中国银行的‘茶商E贷’真好,真方便,谢谢,谢谢!”这是发生在8月21日丽水松阳地区的一幕。激动的潘老板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浙江喝上“头口水”的人。这是浙江中行首笔“茶商E贷”线上贷款落地,也标志着中行“茶商贷”茶产业链贷款实现了线下到线上的华丽升级。

  针对丽水松阳的茶商、茶叶加工产业链,浙江中行推出全程在线的“茶商E贷”产品,只要点击手机屏幕,银行端验证申请人资格和交易真实性后,直接在线放款。同时,“茶商E贷”还为农民配备茶叶产品溯源卡,产品全程追踪可回溯,创新解决了农产品交易的信用问题,让消费者喝上“放心茶”。在白茶产区湖州安吉,该行联合安吉县农业局及安吉中国茶城共同推出“安吉中国茶城交易卡”,让惠农服务覆盖到更多的茶农。

  县域和农村的中小企业、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经营主体数量众多、资金分散、周期不定,一直是传统金融难以渗透的服务“难点”。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便利当地客户。针对“小而散”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下游经销商,该行通过“中银E链”线上供应链平台助其获得便捷融资;针对持本省身份证、有一定个人资产的务农人员,该行为他们定制农村市场客户信用卡授信政策;针对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渔民,该行推出“渔农贷”业务,满足渔船更新改造、购买燃料等的资金需求;推出“中银林权通宝”产品,创新引入林权抵押担保方式,盘活林业小微企业资产;针对农村地区的基层工作者,该行还推出了“村官贷”,体现金融服务与关怀。

  近年来,浙江中行积极助力“两美浙江”和“大花园”建设,为衢州美丽沿江公路提供7.8亿元授信支持。该项目覆盖6区县29个乡镇,联通衢州区域内水陆及城乡交通网,串联了沿线3个特色小镇、8个AAA以上景区等旅游资源,实现了“景”“游”联通,有效带动了沿江两岸“家庭农场、有机农业、美术工艺文化”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路面上、河道里没有污水了,不脏了也不难看了”,温州瑞安陶山镇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专门制定“五水共治”项目授信指引,大力推动相关项目落地。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全省70个“五水共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达224亿元。

发挥独特优势,扶浙企“出海”行稳致远

  浙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是丝绸、茶叶的重要产地,如今也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中国国际化、综合化经营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走出去”金融服务上走在前列。

  2019年2月,由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和迪拜分行联合牵头叙做的正泰集团“沙特Sakaka300MW光伏发电站结构化融资项目”在全球权威财经媒体《国际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 International)》“全球最具影响力项目”的评选中荣膺“中东非洲地区最佳电力项目奖”,该奖项是国际顶级项目融资大奖。该项目是沙特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发电、优化发电组合的旗舰项目。在此项目叙做中,中行充分发挥海内外联动优势,与迪拜分行、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三井住友银行(SMBC)等筹组国际银团,开辟了浙江市场中资银行“有限追索项目融资”的先河。

  目前浙江中行跨境金融、保函等业务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和地区,为浙江企业提供包括货物贸易、对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等各个领域的金融服务,成为帮助企业打开国际经贸投资大门的钥匙。截至8月末,浙江中行为省内企业提供表内外贸易融资余额达882.8亿元,较年初增长123亿元,在当地四大行中占比超60%。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量占比34%,东盟国家业务量占比11%。

  特别是近年来,中行浙江省分行顺应跨境业务蓬勃发展态势,创新推出了差额认购银团、保函银团、国际银团等,组建跨境银团数量居当地同业领先,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引导效应。该行牵头落地省内首个跨境并购项下1.13亿欧元保函银团,助力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对意大利知名药企艾菲凯姆和纽凯姆公司的全资收购;成功叙做省内首笔绿地投资项下双币种国际银团,为开山集团印尼投资地热发电项目提供1亿美元和9.7亿元银团支持;成功筹组省内首笔“内保外贷+人民币跨境放款”相结合的双币种组合银团,为红狮老挝项目安排银团融资等值11.36亿元,有效推动了浙江当地龙头企业“走出去”。

做实普惠金融,助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小微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浙江省内各地市加快推进建设小微企业园,再创块状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新优势。在小微企业进园过程中,往往存在购置经营用房或支付租金等中长期资金需求,不少企业资金紧张犯了难。

  浙江中行创新推出“中银利业通宝”,通过园区提供担保、数据、租金收入监管等手段,针对企业不同需求,配备“租金贷”“技改贷”“循环贷”等特色方案,精准匹配企业付房租、机械设备、原材料等关键性融资需求,解决企业后顾之忧。尤其是浙江在全国首创工业厂房产权可分割政策以来,各地入园区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截至7月末,“中银利业通宝”已为130家企业提供8.73亿元授信。

  普惠金融是中央支持民营经济、惠及地方民生的重要工作。浙江中行切实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投放力度,普惠贷款余额、新增额及信贷计划完成率在系统内继续领先。截至8月末,该行人行降准口径普惠贷款余额712.54亿元,占到全国中行的六分之一。银保监会“两增两控”口径普惠贷款余额542.11亿元,占到全国中行的七分之一。

  “送上门”的普惠金融。浙江中行从2018年开始就积极开展“中银普惠百场推介会”系列活动,邀请中小企业、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贸易金融、金融市场等各类金融专家宣讲普惠金融、中美经贸摩擦、汇率走势分析和适合普惠金融客户的产品政策,为客户进行深入浅出地介绍和宣讲,并通过现场答疑解惑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关心的问题。截至2019年7月末,“百场推介会”已举办96场惠及2238户小微企业,成功为608户企业叙做贷款32.47亿元,解决其融资燃眉之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中行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再降1个百分点”要求,普惠贷款利率仅4.56%,较上年末下降64BP,低于市场同业贷款利率100BP以上,并减免小微企业财务顾问、资金承诺费用,主动承担企业抵押物评估费用和抵押登记费用,切实为小微企业“轻装减负”。

不抽贷不压贷,担责任破浪前行

  义乌某袜业是全国知名的袜子生产企业,一直是银行眼里的“优质客户”,然而由于过度投资扩张,2014年该企业融资总额30多亿元、对外担保超16亿元,资金链紧张,陷入困境。浙江中行是某袜业多年的合作伙伴,该行得知情况,积极会同当地政府、银行同业形成“联合会商帮扶”机制,对于暂时困难的企业不仅“不抽贷、不压贷”,还主动承接了江西6家银行2.53亿元的贷款,将责任一把扛在肩上,让企业得以“喘息”。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家企业基本剥离了非主营产业,累计减少负债14.9亿元,减少担保14亿元,“瘦身”成效显著,经营回到正轨,年均纳税超亿元。“没有中国银行的帮助支持,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渡过这次难关”,企业负责人表示,“真是患难见真情!”

  中行始终坚持与企业、政府、同业共进退,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14年以来,浙江中行累计化解不良贷款599.45亿元,同时控制住区域内多个担保圈、担保链风险,以实际行动切实担当大行责任,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正式升格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抢抓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助推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为扩大有效投资与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我省打造长三角“金南翼”。


浙江日报 金融 00014 七十载奋进 百年大行逐浪前行 2019-09-25 浙江日报2019-09-2500006;浙江日报2019-09-2500005;浙江日报2019-09-2500007;11075051;浙江日报2019-09-2500008 2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