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跑现场心里才踏实
汤伟强
人物名片:湖州市港航局航道管理科科长
1987年,我进入湖州市港航局工作,30多年来换了不少岗位,见证了湖州港的转型蜕变。
水乡湖州,自古内河水运发达。境内有120条航道,通航总里程1180公里,承担着全省内河40%左右的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近年来,随着长湖申线、湖嘉申线、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改造提升,318公里的主干大动脉上,千吨级运输船畅行无阻。但是,干线航道和支线航道等级相差悬殊,影响了临港企业和水运业的发展。我现在所在的科室承担着航道规划和养护等工作。
湖州有不少大型企业坐落于支线航道旁,其中埭菱线东林段航道畔,就聚集了年产110万吨纤维新材料的新凤鸣集团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飞剑电力器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这条窄浅的支线航道,通航能力只有100吨级,300吨重的船进来极易搁浅,常常造成堵塞。我们去调研,常常有企业负责人和船老大向我们诉苦。
水运是临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如何尽快解决此问题,成了我们这段时间的工作重心。我和同事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研究了无数遍航道地图,提出整合现有5条支线航道,规划一条东西走向的东练线航道的思路。目前,该工程已经动工,预计明年底建成。同时,我们努力实现干支通达,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3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也让我养成了几乎每周都要抽出时间跑现场的习惯。听听企业的烦恼,和船户拉拉家常,掌握每个航道养护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这样才感觉心里踏实。
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做在前、干在前,多站在基层角度考虑,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当然,有时候听完基层反映的问题,我们可能一时也无法解决。这时我们除了要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还要以问题为牵引,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本报记者 吴丽燕
通讯员 周雨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