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垃圾分类 体系、设施、法规都有必要
宁波五招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下)
段琼蕾 范奕齐 张路
助力垃圾分类 体系、设施、法规都有必要
宁波五招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下)
段琼蕾 范奕齐 张 路
第三招
多网融合严格监管 不断完善收运体系
居民把生活垃圾分好类,清运人员却混收混运,这个问题一度成为宁波居民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宁波从对居民生活垃圾投放设施进行系统化改造入手,已累计新建改造小区垃圾房860余个,小区垃圾投放点近万个,通过采购500余辆分类运输车,开设分类运输专线32条,实现厨余、餐厨、其他、有害、可回收、园林、大件、装修等八类收运网络的多网融合。
现在,宁波的分类垃圾收集车车身标识严格统一,收集点公交式布局,一天两次的定时定点人性化流水作业,车载视频全程记录、车载GPS实时定位,实现整个收运过程数字化规范管理。
每天清晨7点30分,伴随欢快的音乐,驾驶着分类垃圾收集车的汪兴国师傅,都会按时到达杨木碶路商业街,开启一天的分类垃圾上门收集工作。“我每天收集100多家商户的垃圾,日平均能收运1吨其他垃圾。”汪兴国说。
目前,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成为率先实现全区分类垃圾清运“公交化”的区域之一,已设置6条“环卫公交”线路,投入15辆分类垃圾收集车,惠及一条商业街,涵盖高新区全部居住小区,日清运分类垃圾达到了150吨。
分类垃圾收集车每天都会按固定的时间和行驶线路在各街道巡回收分类垃圾,沿线设置收运点40余个,保证各投放点的厨余垃圾得到定点收集。一线保洁人员实行全时段保洁,做到垃圾即收即运,分类小区物业保洁员将垃圾桶归置于垃圾集中收运点,由清运单位收集。
为了解决收运不规范、收运车辆滴漏撒、分类垃圾混收混运、收运时间难以协调等问题。高新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收运时间上动了脑筋。每日清晨,第一车垃圾收集主要针对的是企业,方便各家企业有个舒适清洁的办公环境;第二车垃圾收集则主要针对各家小区物业,在不影响居民休息的前提下,要求物业定时定点将垃圾收集至收运点。
在宁波,去年开始,“搭把手”智能回收站(柜)走进宁波很多小区,该项目由宁波供销集团公司联合宁波富邦集团公司负责实施,通过提供“人工+智能”“固定+流动”“定时+预约”智能回收服务,有效破解了各类传统废品回收模式的困境。
站在“搭把手”智能回收柜前,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投放各类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柜已覆盖宁波750多个小区,共1175个点位,平均每天收到的可回收物生活垃圾达200吨,推动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融合。
对于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处理,江北区已走在宁波市前列,该区城管部门牵线,已有40个社区的物业和该区的建筑垃圾及大件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签约,可预约基地的运营企业浙江星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门回收这些垃圾,它们经过分拣、破碎等环节,被制成可代替煤炭的生物质能源颗粒等,最终被应用到冶炼、铸造、农业、渔业等领域。
在宁波市范围,将垃圾分类过程中的某个环节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交由第三方公司,并不罕见,但通过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保洁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交由第三方公司统筹全盘推进,实属创新,这个区就是大榭开发区。
到今年10月份,大榭开发区推行的“智能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将有望完成采购,这也意味着该区朝着垃圾分类工作“国内一流、省内标杆”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据介绍,该项目在环卫保洁环节,引入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包括扫路机、栏杆清扫机以及无人驾驶车辆,实行“晚上机扫+白天巡检”的24小时保洁模式;在垃圾运输环节,引入新能源车辆,实行“公交式”作业模式,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实现垃圾运输不落地;此外,后台还将通过智能环卫控制中心对全区保洁工作进行实时监控,进一步提升岛内环卫保洁的常态化、优质化、高效化。
结合区域实际,为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资源化利用率和收益率,大榭开发区还将引进国外先进、具有操作性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建设全密闭、全自动化生活垃圾岛内资源化利用生产线,通过厨余(餐厨)垃圾、其他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的分类处理,采用好氧+厌氧协同技术制成RDF(生物质燃料)、沼气等产品,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预计该技术建成投产后到2022年底,大榭开发区区域内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到85%以上,超过国家要求的60%。
第四招
科学布局因地制宜 化“邻避”为“邻利”
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离不开末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过硬的硬件设备支撑。2019年2月15日,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的投用,标志着宁波市世界银行垃圾分类项目五年期内的基础设施全部建成投用,宁波也成为国内首个拥有完整分类处置设施的城市。
2013年7月,宁波市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启动,这是该市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15.26亿元人民币,其中世行贷款8000万美元。实施范围为宁波中心城区,主要为“三厂六站”建设,居民家用和小区垃圾分类容器及垃圾袋、垃圾收集车辆配备等。
经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建设的“三厂”: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已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宁波还成立了浙江省首个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始从行业长期科学发展上谋新篇。
宁波市新建的六个生活垃圾中转站,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从垃圾车卸料、垃圾压缩、转运装车,全部自动控制、机械操作、远程监控。与传统垃圾中转站异味大、有扰民情况不同,新建中转站均采用了地下与地上建筑相结合的模式,各车间均配备除臭系统。
其实,“三厂六站”的选址都是经过宁波市政府科学布局的。“不要建在我家门口!”在面对垃圾处置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时,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反应。在大众印象中,传统垃圾处置设施诸如垃圾房、垃圾中转站等都是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
“世界银行和宁波合作的垃圾分类项目,不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还更新了建设理念。”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以前城市基础设施以功能为主,而今,还要践行“邻利”理念。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一批颠覆固有印象的垃圾处置基础设施正走进普通居民的生活。
总占地面积365亩、位于海曙区洞桥镇宣裴村的宁波市固废处置中心园区,作为国家第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就是带着全新理念建设起来的。园区选址场地四周环山,又毗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道路、通信、水、电气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土地集约利用。
园区内新建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和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个PPP项目。其中,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宁波中心城区3座焚烧发电厂之一,主要处置生活垃圾分类中的其他垃圾,已于2017年6月先行建成投产,日焚烧垃圾约2250吨。每年发电3.5亿度,该项目为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标杆工程,树立了生活垃圾发电洁净焚烧的新典范。
走近厂区,不仅闻不到丝毫异味,呈现在眼前的也是一座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厂区”楼房。只见背靠青山的一个建筑体,外立面是蜂巢状的装饰构线,与大楼透明玻璃墙里透出的蜂巢状顶灯相互呼应,时尚又简洁。
厂区内有绿草地和水池景观,这里不仅设有生活垃圾博物馆,同时还是市民环保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工业旅游基地等,内部的体育馆(羽毛球、台球、乒乓球以及健身器械)、室外篮球场和室外网球场,都对周边居民免费开放,有市民正在运动。
如果不是一支高高耸起的“烟囱”冒着青烟,很难想象这里正一刻不停地焚烧着生活垃圾。沿着工业参观长廊,透过厚厚的玻璃墙,可以看到垃圾从转运到堆放发酵,又一批批被送入熔炉焚烧的处理过程,全程没有飘散出一丝臭味。
“这些车间全部是负压管理,确保臭味不外溢。”海曙区生活垃圾焚烧厂总经理助理葛海松说,焚烧厂采用组合工艺,比同类其他焚烧设施要多两道工序,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超低排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还曾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目前,宁波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已有13座,其中焚烧厂5座、填埋场3座、餐厨(厨余)厂4座、有害垃圾处理厂1座,总设计处置能力每天突破1万吨。为进一步实现2020年底生活垃圾“零填埋、零增长”的目标,宁波正紧锣密鼓建设奉化、宁海、象山三地生活垃圾焚烧厂,宁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宁波市厨余垃圾处理厂二期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
第五招
依法管理政策保障
健全分类长效机制
宁波目前每天的垃圾处置量约有1.2万吨,生活垃圾分类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必然之路。如果说之前的垃圾分类以倡导、引导为主的话,那么从10月1日起,随着《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宁波的生活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
《条例》对个人和单位如没做好垃圾分类有了相当严格规定,“个人或单位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改正的,个人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未及时处理大件垃圾、装修垃圾、绿化垃圾或者装修垃圾未先装袋、捆绑的且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那么是否一出错就要被罚呢?对此,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考虑到现阶段群众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条例》将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和过罚相当的原则,既体现法规的严肃性,又考虑实际的可行性。初犯者可以申请参加社会活动抵扣罚款等。
《条例》将生活垃圾分成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同时要求:单位和个人应该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投放的义务,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根据《条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施行管理责任区以及管理责任人制度。比如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履行物业服务的单位(组织)为管理责任人;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本单位为管理责任人。
接下来,宁波将加快制定激励政策,持续推进基于成果激励机制,鼓励探索“红黑榜”“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激励制度;制定奖惩政策,积极推行“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制定收费政策,出台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建立跨区域处理补偿机制,全面促进源头减量,提升分类质量。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