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5版:70年奋进看宁波

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
开启追赶跨越新征程

  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

  开启追赶跨越新征程

  陈 醉 谢敏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49年5月23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65师、66师进驻城区,余姚宣告解放,从此,这座宁绍平原上的千年古城信心满怀,蹄疾步稳。

  回望70年,余姚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自强实干,用智慧、心血和汗水,把一个传统农业小县打造成了现代经济强市。第十八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中,余姚排名第12位。至今,余姚已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7年还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省首批、宁波市首个荣膺此项殊荣的县(市、区)。

  70年步履坚定,经济总量追赶超越。余姚地区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不到3500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1105.08亿元,年均增长12.4%,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0.0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95.21亿元,增长了11904倍。余姚还打造了1个国际合作的生态园——中意宁波生态园,2个省级工业开发区,3个省级特色小镇,1个市级特色小镇,10余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块状经济功能区,以及9家上市企业,真正实现从封闭生产到开放发展的转变、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转变。

  70年奋斗不息,现代化城市雏形初现。余姚中心城区从原先不足4平方公里发展到建成区面积50.54平方公里,现代化高层住宅和商务楼宇鳞次栉比。全国最大农村水改项目——余姚姚西北供水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提升了城市品质,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交通枢纽的建成通车,使得余姚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间“2小时交通圈”。

  70年目标向前,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18年,余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50元,是1987年的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2元,是1987年的40倍。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66辆、拥有人均住房面积53.4平方米。余姚城乡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62家。

  七千年文明,见证人类历史;八百里山水,凝成文献名邦。而今,余姚全市上下正努力将初心与使命落实到本职岗位上,向着打造“经济活力强、品质环境优、人民幸福水平高”的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目标,奋勇前进。

  活力之城

  “智能制造”动能澎湃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城市活力。

  余姚立足产业基础,确定了“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研究制订智能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机器人、光电信息、智能家电等五大主攻产业,全力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

  日前,位于余姚的浙江智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台自主研发的群组网络控制器完成组装,它是建设智能工厂的核心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及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智昌”朝着“全球领先的群智机器人智能工厂提供商”迈出坚实的脚步,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3.1亿元,今年有望超过5亿元。

  一张蓝图绘到底。余姚以“智能制造”把脉现有产业。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300家以上企业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30家以上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或数字车间。

  余姚智能制造的“化学反应”持续发酵,深层次推动余姚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去年以来,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专项400多个,开工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车间)10个。智能制造正在带动余姚经济整体向前推进。

  品质之城

  千年文脉浸润城市

  8月17日,余姚“阳明故里”品牌发布会暨“阳明古镇”项目启动仪式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不久的将来,以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龙泉山、山后新村地块等为主的区域内,将呈现一座厚重的历史文化重镇。

  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决定着城市气质,文化可以提升城市品质。近年来,余姚一直把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融入城市发展目标,挖掘提炼文化内涵,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使之转化为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打造“名城名都”样板区。

  “阳明文化”是余姚厚重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当前,余姚正举全市之力,让阳明文化浸润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使王阳明心学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余姚修缮保护了王阳明故居等文化遗迹,从2015年开始连续举办“阳明文化日”系列活动,并于2017年升格为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活动。今年4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通过了“阳明故里”和“阳明故居”商标的申请,为余姚推动阳明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今年1月,姚剧历史剧《王阳明》晋京展演,把阳明文化从阳明故里带到了首都北京。同时,余姚广播剧《呦呦青蒿》成为宁波唯一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姚剧《浪漫村庄》等两部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歌曲《我心光明》等四部作品获得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这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启迪思想、涵养着余姚这座城市的品质。

  幸福之城

  文明崇德温暖人心

  余姚大岚镇后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老龄化”村庄,全村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00人。村里为了让老人餐餐吃上热饭,办起老年食堂,成立了“岚山暖巢服务队”,为老人送饭菜上门,风雨无阻。同时,这支服务队的队员们经常到老人家里串串门、聊聊天,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第一时间解百姓之所急,搭建了村里紧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文明崇德是一座城市最闪亮的温暖底色,像“岚山暖巢服务队”这样的爱心行为在余姚被充分尊重。早在7年前,余姚就在全国率先试点并逐步推广“道德银行”,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主题活动,让道德与信贷联姻、和礼遇挂钩,累计为2.88万余名群众提供低息信用贷款,授信贷款超24亿元,推行315项礼遇。

  文明没有止境,余姚该如何共享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文明呢?

  余姚结合实际,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全域化高水平文明之城。

  推动文明跨步,就要讲好学好文明内涵。2018年,余姚“舜江快播”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乡贤文化等内容。新推出了“初心讲堂”“谢老师讲故事”等栏目,发布68个微视频、20个短音频。阳明街道还邀请普通群众、“草根”讲师成立理论讲师团,已开讲38期。余姚积极创设富有特色的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每天抽出1小时以上开展自学,确保每人学习篇数达到百篇以上,每周三开展“夜学”,每月开展一次“夜考”……

  群众是余姚文明实践的主角。余姚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建立“3+X”服务模式,并成立全省领先的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暨余姚“公益场”,首批入驻公益团队20家,全市现有志愿服务团队887个,注册志愿者36万名。


浙江日报 70年奋进看宁波 00025 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
开启追赶跨越新征程
2019-09-20 浙江日报2019-09-2000006;浙江日报2019-09-2000008;浙江日报2019-09-2000009;浙江日报2019-09-2000026 2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