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阅读

北大新生阮圆圆:
阅读动作不间断 学会思考是关键

  “法律思维绝不只是像做高中政治题,所有的材料都能恰好对应上书本的知识点;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我们都能用法律思维找寻到不同的视角,而法律思维本身便包含在了法条之外我们对社会对经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日前,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镇海中学毕业生阮圆圆的一席发言,让不少人印象深刻。

  阮圆圆告诉记者,自己准备这篇演讲稿时一气呵成,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而这得益于她此前的阅读积累。“以前读过的法学类书籍给了我思路的铺垫。”在电话里,她侃侃而谈,作者们将一个案件、一句谚语作为小切入口,来讨论宏大的话题,不仅能打开思路,而且提供了不少认识方法。也许一些著作不会针对一个问题给出明确答案,但论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阅读和思考体验。

  从阮圆圆记事起,书籍就从未缺席。

  小时候,她跟着父母一起看书;初中后,她开始找自己有兴趣的书来读。“在读书方面,我们家的态度就是放任自由。”这让阮圆圆受益良多,“爸妈从不干涉、指导我应该看什么书,全由我自己选择和体验。正因为如此,我的调研和鉴赏能力不受拘束地发展,很快就跨过了品味偏离的阶段,也让我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高中前,阮圆圆偏爱文学类书籍,各流派都有涉猎。步入高中后,她开始有意识看些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书,涉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如何平衡学业和阅读的时间?

  听了记者的问题,电话那头的阮圆圆笑了笑,说道:“其实多看书对学业很有帮助。高一时,我读了十几本英文原文书籍,做英语阅读时速度就非常快,高考难度的阅读,浏览一分钟左右就能做完。”她坦言,高二高三学业压力变大后,降低了看书频率。不过,她一直认为,中文阅读无论是否从应试角度看都不能间断。“只是为了满足考试而读书会有一定限制。为了效率最大化,我会选择同时能满足精神需求、思考需求和摘记需求的书。”即便在高考前几个月,阮圆圆的看书频率也能保持在两星期一本,其间还会阅读三四本《文学评论》《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

  而阮圆圆能保持这样的阅读频率,与镇海中学营造的良好阅读环境密切相关。她表示,镇中对阅读的激励不仅体现在阅读数量和热情上,更在于他们对于书本的理解和思考。“当我对一本书的评判过于偏激时,我会听听同学或老师的感受,继而收起情绪重新审视,往往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理解。”

  如今,阮圆圆依旧与书相依而行。她告诉记者,在北大军训期间,她带了索尔仁尼琴的小说《癌症楼》和学术名著系列《街角社会》两本书。未来,她希望能多读些法学家传记和人文社科类书籍,还打算尝试中英互译阅读。


浙江日报 阅读 00009 北大新生阮圆圆:
阅读动作不间断 学会思考是关键
2019-09-20 10945588 2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