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七十载
山水石城绽新颜
孙 良 俞伟波 钱不弢 胡秋萍
务实创新七十载
山水石城绽新颜
孙 良 俞伟波 钱不弢 胡秋萍
小县城,大飞跃,七十载,谱芳华。
翻开新中国建立后新昌7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崇文守正的传承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一部务实创新的创业史。从一隅之地到现代新城,从一地贫瘠到创新强县,从穷山穷水到绿水青山,新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创新型县、中国工业百强县……从筚路蓝缕到风华正茂,从“艰苦奋斗”到“奋斗是最大的幸福”,70载新昌,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双手与智慧,托举起一个小县城大飞跃的梦想。
从一隅之地到
现代新城
站上鼓山公园之顶的天姥阁眺望,整个新昌县城一览无余。壮阔的新昌江穿城而过,两岸高楼巍峨耸立,江水淌着城市的喧闹东流而去,恍惚不知今夕何夕?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新昌不断演进,由一隅之地出落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
“1984年以来,县城面积足足扩大了3倍,经济社会发展太快了。”在原新昌县建设局、规划设计院工作多年的俞仲辉感叹,解放初期,新昌城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左右,县城人口仅1万多人。到改革开放后,新昌城区发展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4年,新昌城区开始突破城墙限制,沿着新昌江向上下游拓展。同年3月,新昌县编制完成城建史上第一个县城总体规划。进入新世纪,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及发展空间。2004年,新昌着手进行县域总体规划的编制,该规划于2006年编制完成,现行《新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是新昌县首个县域总体规划。
在总规划的指导下,新昌县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区加速向西发展,并陆续建成县文化中心、县体育中心、“三馆”、世贸广场、海洋城等事关市民生活的公共建筑,七星区块先后建成多个现代化住宅小区。
去年,鼓山公园建成开放,新昌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到去年底,新昌县建成区面积达26.5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59.9%。“一江一山一景”城市亮点逐步形成,并入选全省首批大花园典型示范培育单位,山水品质之城初具形象。
眼下,新昌县正以“工业立县、生态兴县、创新强县”为引领,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构筑“一心四区”空间开发结构,做美做优中心城区,做美做精西部智能制造、东部生态休闲、北部生态工业、南部文旅创意四大功能区,将新昌打造成为一座现代化、人性化的新型城市,成为一个近悦远来的美好家园。
从一地贫瘠到
创新强县
数领未来,5G先行。近日,新昌县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昌县5G网络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用3年时间,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实现5G成果应用示范,力争在2021年成为全省5G工业应用示范县。
作为典型山区县,新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历来经济发展薄弱。囿于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新昌的工业底子薄、起点低。1949年,新昌境内仅有11家碾米厂和19家织布厂,另外散布着零星酒坊、油坊、磨坊等手工业,全县工业年产值仅308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新昌工业开始复兴。上世纪60年代,一台水泵因为缺少轴承而无法作业让新昌决定要制造自己的轴承,由此拉开新昌工业的“逆袭”之路。到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开始超越农业总产值,确立工业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后,新昌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县内外一切有利因素,走出了一条具有新昌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新昌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全县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到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3家,上市企业10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8家。
新昌还牢牢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小县构筑大科技”的创新之路,变“制造”为“智造”,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昌经济新的崛起。2018年,新昌实现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同比增长8.3%;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6.6亿元,同比增长14.1%。
如今,新昌已是全国知名的医药强县、纺织基地、轴承之乡、冷配大县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高端制造、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在全县工业中占比达85%以上,通用航空、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不断崛起。拥有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话语权的“单打冠军”和一大批在细分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11个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13个产品国内行业第一。
从穷山穷水到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入眼帘,美丽山城入画来。
新昌山水奇特、人文渊薮。东晋时期十八高僧、十八名士来此流连忘返,盛唐时期上百位著名诗人扬帆剡溪、登临天姥。自1985年大佛寺景区成为全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后,新昌充分挖掘山水人文资源,旅游逐步走上辉煌,尤其在1991年穿岩十九峰景区成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时,新昌成为当年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县(市、区),一时风光无限。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整体推进,新世纪初具规模,到如今打出自己的旅游品牌,新昌将好山好水好空气打造成了民生福祉的一项幸福产业。
2013年,新昌县提出全面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着眼“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思路,旅游业呈现出氛围再升温、空间再拓展、效益再提升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新昌县一以贯之抓旅游二次创业,以打造“浙东唐诗之路”为主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融合;开展大佛寺文化旅游景区争创5A行动,实施“百村创A、百业增效、百姓致富”的“三百工程”,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抓手,补齐农村旅游短板,全域旅游取得长足进展。
沙溪镇董村村、南明街道班竹村等一个个村庄建成省3A级旅游景区村庄,达利丝绸工业旅游、中国茶市农业旅游等吸引无数游客,全县东西南北中涌现出一个个旅游“网红”。去年,新昌县共接待游客1606.6万人次,同比增长15.03%,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值达8.9%。
眼下,新昌正举全县之力,以文化为新引擎,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构建多业态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唐诗文化实景地、摄影写生全景地、农特产品购买地,努力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70年,新昌的穷山穷水,化作了绿水青山,又变成了金山银山,新昌城乡融合发展得越来越美了,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了。”新昌县委主要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