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情日记”助推“三服务”
徐建役 编辑 江于夫
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内容的“民情日记”,是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嵊州的一项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创新举措,后逐步在全省推广。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嵊州调研时对“民情日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作出了“要进一步丰富、完善‘民情日记’这一典型经验的内涵,让‘民情日记’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实效”的重要指示。15年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新载体、做实服务,不断赋予“民情日记”新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今年,省委部署开展“三服务”活动以来,我们切实将新时代“民情日记”工作融入“三服务”活动之中,不断拓宽了解民情、解决民困、凝聚民心的方法和渠道,有力助推“三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聚焦企业烦心事
精准服务真切帮扶企业
“串百家门方能知百家情”。要服务好企业,就必须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掌握他们真实的服务需求,这样“三服务”才能落到企业急需处、走进企业心坎里。
为精准掌握、及时回应企业的服务需求,我一有时间就带头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在了解到原先服务企业往往是“一阵风”,且存在服务力量分散的情况后,去年,我们将全市涉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优化企业服务联盟”,以联盟的形式常态化、组团式走访企业、服务企业。今年,在“三服务”活动开展后,我们又对“优化企业服务联盟”进行了升级,开通了“市长直通车”“部长会客厅”等新平台,由原先的以上门服务为主转为随时倾听企业诉求,进一步开阔了服务企业的渠道。联盟自组建以来,已走访服务企业3228家次,破解企业难题1250多个。
巴贝集团是我市最大的领带企业,在今年全国“双创周”活动中,其工厂化养蚕项目入选全国十大颠覆性创新榜单。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二期项目启动面临资金紧张问题。我在走访中了解该情况后,立即帮助企业想办法、筹资金。在短短一个星期内,会同企业完成了相关申报手续,将项目成功列入国家发改委第二批2019年技术改造专项名单,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3750万元。目前,二期项目已经顺利开工。
除了帮扶重点企业解决“个性病”,我们还将目光瞄准企业的“通病”。比如,针对集成灶整机出口难问题,联盟整合商务、海关、经信等部门的力量,用6个月时间成功申报集成灶海关税则号,出口退税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让企业真正得到了实惠。近期又针对集成灶产品无法进入建筑业领域全装修产品目录问题,由联盟牵头,整合经信、建设、厨具协会及相关建筑企业的力量,不断加强与上级建设部门的沟通对接,《住宅厨房集成灶安装详图》于近日成功获批发布,集成灶产品进入房地产开发、设计选型有图可依。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话语权。在我走访企业的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嵊州的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有的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今年我们主要抓了两件事情:一是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全市上下举行“六问聚共识、思想再解放”大讨论,在思想层面解决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二是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推行“三禁止、三鼓励”,实施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在制度层面推动形成“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氛围。
聚焦群众身边事
积极回应真情关心群众
“办百家事方能致百家富”。在“三服务”活动中,我们始终将服务民生、造福百姓作为重中之重,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全力办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民生实事。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把乡镇从原来的11镇6乡4街道调整为10镇1乡4街道,行政村从原来的463个调整至255个。我们将服务群众的理念贯彻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始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充分保障群众利益,确保群众福祉只增不减,因此,整个调整过程做到了无信访、无舆情、零失误。
嵊州“七山一水二分田”,有大量的农村道路,但不少道路等级低、通行条件差,阻碍了百姓致富、乡村振兴,群众反应强烈。为此,我们克服财力紧张状况,投资40.8亿元,启动实施农村道路三年改造提升行动,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拟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50公里以上,打造“153045”交通圈。目前,已改造提升农村道路80条290公里,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由此,全域旅游、生态采摘、康养民宿活力迸发,富民增收路径持续拓宽。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增速位居绍兴各县市区第一。
嵊州虽有好山好水,但供水能力却是一大短板,不少百姓吃不上放心水,这也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为此,在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之后,我们又投资18.68亿元,大力推进为期5年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一期项目由市水务集团回购了原来由个体经营的7个乡镇的15个水厂,实现集成统一经营,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二期项目是浙江省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首个合作项目,已于7月31日正式签约启动。今年,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协调下,嵊新水权协同利用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嵊州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聚焦基层难办事
合力攻坚真心服务基层
“解百家难方能连百家心”。开展“三服务”活动,服务是基础,破难是关键。只有实实在在解决一批基层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才能切实提升基层的获得感。
在基层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些硬骨头问题单靠乡镇的力量很难解决,需要发动全市力量集中攻坚。为此,我们从5月份起,逐月开展政策处理集中攻坚大会战和“百个问题”破难大会战,由市督考办梳理问题,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明确牵头领导、任务清单、责任单位、完成时间等,通过市领导“挂帅出征”、属地及部门协同作战来合力破解。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硬骨头问题38个。比如,杭绍台铁路嵊州段政策处理中的管线迁改,涉及124处电力线路、194处通讯线路和13处给排水管线,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权属众多,仅靠沿线乡镇的力量无法完成。针对这个情况,市里统一出面,积极主动与各级线路主管部门沟通联系,最终在沿线各县市中率先完成迁改工作。
剡湖街道城北工业区汇聚了众多优质医化企业,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生命健康产业园。但由于该工业区村企布局混乱,达不到与农村房屋200米安全防护距离的要求,一方面老百姓反映强烈,另一方面也使昂利康5.4亿募投项目等迟迟无法落户,街道表示工作推进难度很大。我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审慎决策,决定投入1.7亿元支持街道开展村企布局优化调整工作,仅用14天就完成昂利康企业周边64幢农房、54户拆迁户的签约工作。此举不仅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更为今后剡湖街道的发展腾出了空间。
担子重、问责多也是基层的痛。为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动真碰硬整治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今年,我就基层减负主题开展了多次专题调研,既走访基层解剖“麻雀”,又与各级干部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出台了关于基层减负15条意见,切实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落实。
【作者为嵊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