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观点

激发民企活力
培育“单打冠军”

  日前,《浙江日报》刊登了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屡破世界潮流能发电新纪录的事迹。8月下旬,该公司位于岱山海域的潮流能发电站收到首笔并网电费,这在世界发电史上前所未有。毫无疑问,浙江民企又拿到了一项世界“单打冠军”。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一直在研究探索利用海洋潮流发电,并取得一定试验成果,但真正让潮流能电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还是从林东新能源开始。更令人惊叹的是,就在林东新能源蓬勃崛起之时,欧美一些多年研究潮流能发电且投入巨资的知名大公司,因难以为继,宣布关闭或即将退出。

  这家民企究竟有何高招,率先突破让世界各国科研人员都感到棘手的潮流能发电?

  首先是情怀。大学毕业后,林东就一直想做改变世界的事情。发展新能源当然是趋势,他曾想开发风电,但因这一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盈利模式均已比较成熟而放弃,而潮流能发电因尚无人突破应用被他选中。为此他到国外留学,向世界寻求突破方案。2009年4月,林东在美国洛杉矶建立孵化中心,与人合作成立LHD美国联合动能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验,于2016年7月在舟山安装了第一台机组。

  当时,经过创业磨难的林东,因为绿盛牛肉干经营公司的成功,企业年收入已经突破亿元,如果安于现状,也就是一个“牛肉干大王”。具有改变世界、报效祖国强烈情怀的林东却不惜代价,将绿盛的大部分收益扔到“海”里,至今企业自身投资就超亿元。刚开始时,能否获得成功还是未知数,但林东抱定目标坚韧不拔。终于,第一代机组开始发电,首战告捷。至今,机组已经更新迭代到第四代。

  在此之前,林东遭受的挫折和磨难或许鲜为人知。他说,当时请当地吊船把机组安装下水,一次就要300多万元。同样,尝试新事物,敢于不断追加投资进行研发,这在传统科研体制下,也有相当难度。这或许就是原先我国潮流能发电几十年来一直没能实现应用突破的一个因素。

  灵活有效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是搏得“单打冠军”的重要前提。这些年,林东潮流能发电项目,还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新能源创新、矢志于科技兴国的科研人员加盟。现实中,由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与民营企业之间缺少一种双向流动的渠道和机制,一方面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难以迈出投身民企步子,另一方面民企研发的人力高成本也很难降下来。

  这些年来,浙江民企出了不少世界“单打冠军”。想要培育更多“冠军”,民企亟须引进更多人才,加大研发投入。而要实现科研人才和民企的双向流动,必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浙江日报 观点 00010 激发民企活力
培育“单打冠军”
2019-09-17 11025496 2 2019年09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