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加油”

中国石化在浙累计加工输转原油10亿吨

  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加油”

  中国石化在浙累计加工输转原油10亿吨

  张凌志

  悠悠70载,见证之江大地的沧桑巨变;浩浩东海,聆听石化产业的强音新曲。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新中国第一份国外原油来料加工合同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白纸黑字间是以镇海炼化为样本的国有企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率先推进两个转变的精神沉淀。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矗立在东海岸的乙烯装置绩效位列全球第一群组,工程制造全球最大的“炼厂心脏”跨洋安家,智慧加油站引领时代前沿的人车生活新方式。

  国企为国,在浙兴浙。根植之江大地的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浙江石油、宁波工程、燃料油浙江分公司、润滑油浙江分公司、管道储运宁波输油处、化销宁波公司、中石化浙江舟山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成为推动浙江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缤纷石化在浙里

  每一天生产汽油可供15000辆私家车正常行驶一年;每一天生产航煤可供波音737载客飞行中美250架次;每一天为20艘次海洋巨轮加油,可航行中国海岸线5圈;每一天销售树脂等化工产品8300多吨……这是中国石化在浙江的24小时,一滴石油迸溅出生活的五彩缤纷,它既是工业交通的能源动力,又能加工成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日化、家电、纺织、汽车等品牌产品,其重要组成原料往往都来自中国石化。

  回溯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天“缺油少气”的浙江于1951年建成第一座加油站,到1978年加油站仅增至十六座。再四十一年,时光斗转,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公司2085座加油站、23座油库和1500公里成品油管线遍布浙江大地。

  进程转折点位于1978年11月19日,浙江省本土第一批合格汽油由镇海炼化炼制而成。为解决浙江燃料供应不足,由当时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示1975年建厂,原油加工量从初期250万吨/年起步,至2000年镇海炼化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实际年加工原油超过千万吨的企业,2010年突破2000万吨,引领中国炼油企业迈上新台阶。其后,2012年亚洲最大、中国首个45万吨级原油码头在宁波大榭投产,管道宁波输油处位居浙东沿海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稳定。

  70年光影虽无声,70年人间已巨变。在中国经济活跃的长三角南翼,杭州湾区车流如织华灯璀璨,萧山上空航班不断出入云端,舟山群岛渔船油轮阅尽千帆。中国石化在浙年供应成品油1565万吨超过一个西湖的水量,支撑起浙江省个人汽车保有量的万倍增量,发行加油卡超过1700万张,全省每3位居民中就有1位用户,每一天服务100万车次加油和15万易捷便利店顾客。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石化在浙累计加工原油4.28亿吨,管道输转原油5.7亿吨,供应成品油2.83亿吨,川气东送接转浙江172亿立方米,生产乙烯1000万吨、沥青1936万吨、主要化工产品5275万吨。燃料油、润滑油浙江分公司致力于为工业和船舶用油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绿色石化在浙里

  浙江省第一座加氢站于今年9月由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在嘉兴建成,每日可满足当地50辆公交车。氢能源作为高效清洁的新型能源,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方向。

  新中国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目前在镇海炼化建设如火如荼,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碳排放可减少30%以上。

  全球航运绿色第一个“中国方案”于2019年世界环境日发布,中石化浙江舟山有限公司一年为全球7000多艘次海洋巨轮加油,到2020年低硫重质清洁船用燃料油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此举将助力二氧化硫减排60万吨,相当于6400多万辆国Ⅳ卡车停开一年。

  中国石化驻浙企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投身“绿色革命”,在中国能源绿色发展的刻度上标注一个又一个“第一”。新中国第一批高标号93号汽油于1989年率先生产,新中国第一批高标号欧Ⅴ柴油于2009年率先生产,最新国Ⅵ清洁油品于2019年1月1日在全省中石化加油站完成升级置换,全省车辆每年可减排100多万吨。聚焦油品质量升级,镇海炼化十年来从国Ⅲ到国Ⅵ累计投入近30亿元。

  九月东海之滨,炼塔间千只白鹭相戏。“要保护好舟山渔场,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对子孙后代负责。”这是镇海炼化建厂之时绿色发展的初心。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八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自2003年以来镇海炼化累计投入40亿元应用于194个环保项目。新中国第一套催化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装置,由宁波工程公司为镇海炼化承建。作为国内外大型炼化装置的承建方,宁波工程公司掌握26项烟气脱硫专利技术,每年减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总量达17万吨。

  走进加油站,人们看到的只是地面部分,其实地下还藏着一个巨型立体“迷宫”,管道、人孔井、足两人高的罐体等错综复杂,关乎国家环保、地区安全。十年间投入133亿元环保改造,已有17座油库和1700余座加油站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1699座加油站完成防渗改造。2018年回收挥发油气8656吨,相当于1.23万辆家用汽车1年的用油量。

智慧石化在浙里

  在杭州南环路智慧加油站,人们感受到“易捷钱包”实现加油不下车的智能便捷。

  这背后是中国石化驻浙企业正在推动的一场数字革命,不仅有智慧加油站,还有智能工厂、智能仓储、智能管输、智能工程。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70年前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一片随潮水起伏的唐涂宋滩,70年后这里成为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主阵地。

  9月11日上午6时许,镇海炼化乙烯团队紧盯着中控室大屏幕上生产数字跳转至“1000”,这个被称作我国石化智能工厂“样板间”的乙烯装置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自2010年投产以来,装置绩效位列全球第一群组,拉动下游区域经济逾千亿产值。“浙江宝贝”率先成为国家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乙烯装置8000个控制点仅需7名内操人员掌控,同年投用国内石化行业首个超大型全封闭、全自动、无人操作的智能化立体库。

  新中国第一次穿越长江和杭州湾海底的“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于2004年全线贯通投产,智能管道输油全程采用中控室电脑操作,自有技术完成国内首次长输原油海底管道内检测。从定期车拉船运到管道全时输送的革新,宁波输油处作为进口原油的海上门户,解决了长江沿岸炼厂遇到雾锁长江就得“等米下锅”的难题,所辖管道年输油能力4700万吨。

  坐落在东海岸的宁波工程公司,累计承担国家和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120项,设计和建设1000多套炼油化工装置,数十台千吨级压力容器产品出口俄罗斯、沙特等“一带一路”多个国家。今年7月28日,在宁波象山港的晨光中,全球最大常压塔——体长112米、体积相当于1000辆汽车、重达2252吨的“炼厂心脏”从东海岸启运尼日利亚。这来自尼日利亚丹格特炼油厂一份总共9台塔器、重达8000吨的制造大单,全部由宁波工程象山工厂和大件码头制造车间制造加工完成,截至8月底已全部分批出海。这一张张代表大国重器的名片远渡20000公里,一面中国国旗在巨轮的船头破风前行,在越过好望角时留下独一无二的风景。

责任石化在浙里

  利奇马台风侵袭浙江,一座“中石化加油站”在温州苍南霞关的偏远小岛傲然搏浪,这座浙闽交界海上要道唯一一个海上供应站,为南来北往的渔船提供油品保障。一个小油站,却是中国石化驻浙企业根植之江大地的缩影,坚持“国企为国,在浙兴浙”,造福一方百姓,共筑企业与地方的命运共同体。

  地处我国长三角经济圈,在浙江省宁波市规划重点建设“246”现代产业群的时代背景中,中国石化驻浙企业积极推进与浙江当地合作,引资到地方并把税利留在当地。2018年中国石化驻浙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2675亿元,实现利税355亿元,其中税收留存浙江83亿元。镇海炼化百万吨乙烯工程共有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碳五、碳九等20多种物料近200万吨/年产品供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20多家企业。同时大力推动属地用工化,为浙江百姓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仅镇海炼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高峰期每天在厂施工人数超过万人,宁波工程带动就业2万余人次。

  驻浙企业情暖浙江,自2013年1月以来,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持续邀请公众逾15000人次走进企业,了解石化科普,增进理解信任,镇海炼化和浙江石油成为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示范单位;全省设立中国石化环卫驿站59座,加油站已成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的爱心服务站;每逢春节等血库用血紧张时期,驻浙企业迅即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倡导职工为爱挽袖献血,累计献血超过356万毫升;面对自然灾害,驻浙企业一次次不惜代价安排油品送往救灾一线;作为华东地区危化品抢险重要专业力量的企业消防队伍,先后300多次参与危险化学品抢险,22次夺得省市企业专职消防队业务竞赛团体第一,夺得第一届全国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亚军。

  (本版图片由中国石化驻浙企业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6 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加油” 2019-09-17 浙江日报2019-09-1700005;浙江日报2019-09-1700007;浙江日报2019-09-1700011;浙江日报2019-09-1700016;浙江日报2019-09-1700006;浙江日报2019-09-1700014;浙江日报2019-09-1700020 2 2019年09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