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厚植“热带雨林式”创新沃土

鄞州:按下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厚植“热带雨林式”创新沃土

  鄞州:按下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王 波 杨 磊 鄞才轩

  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本周2019年鄞州人才科技智创周盛大开幕,这是鄞州连续8年举办该活动,鄞州再次向海内外一流人才抛出橄榄枝,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宁波的都市核心区,鄞州区近年来依托“双轮驱动”“双创联动”综合优势,精准对接宁波“246”万千亿产业集群,结合“5+5+5”产业体系建设、“六大城市新空间”开发,持续聚焦人才引进、聚力服务提质、聚势突破创新,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高端智力、高端资源在鄞州大地上碰撞出耀眼火花。

  如今的鄞州,不仅坐拥中物科技园、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还构建起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产值达千亿元级的“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汇聚各类人才37.8万人;更成为全省唯一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双创”基地,人才工作连续8年荣膺省考核优秀。

  锚定“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鄞州按下人才引领发展的加速键,朝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三阔步前进。

“引才专列”开启“鄞州速度”

  “你见过专属于人才的地铁吗?”9月10日鄞州区在宁波地铁三号线正式开通为期一个月的“人才专列”,“人才专列”内设置“鄞州名片”“鄞州人才政策”“我爱鄞州”3个不同的主题,让人才感受到鄞州识才、惜才、爱才、重才的良好氛围。这不仅是2019年鄞州人才科技智创周的一大亮点,更是全省首列以人才为主题的地铁列车。

  开通“人才专列”是鄞州区持续加速全球引才步伐的最新创举。如何滋养繁茂梧桐,吸引更多凤凰?鄞州区持续加强政策扶持激励,在制定出台总规性、综合性的人才政策——“鄞州人才新政22条”的基础上,相继出台“泛创业鄞州·精英引领”意见等10项配套政策,形成了“1+10”的人才政策体系,政策扶持力度走在前列。

  “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今年以来,鄞州先后组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政策苏州推介会、参与宁波·香港高端专业人才合作与发展对接洽谈会、举办“百名鄞州企业家进中科院上海分院”等活动,同时,组织百所知名院校鄞州行、128CUTE海外高层次人才鄞州行、青年城市发展论坛等活动。通过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推进创投机构与人才企业、区外资源与区内企业等高质量对接。

  此外,充分发挥中物科技园、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鄞州科技信息孵化园等一批平台载体以及各类企业主体作用,扩大引才聚才的“虹吸效应”。全职引进石学敏院士创业团队,成立全国首家石学敏院士针灸研究院;21名院士与鄞州企业合作创建院士工作站;在海内外布局7家人才工作联络站,促成19位科技部领军人才结对区内32家企业……打造出“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产业”的链条式引才模式。

  本月6日,一场“新一代人工智能为数字经济赋能”高峰论坛拉开了“百名中科院院士专家进鄞州”活动序幕。4名院士领衔,百名中科院系统相关专家与鄞州数字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智能家电、高端汽配等领域企业、投资机构等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论坛中,高效率OLED发光材料产业化项目、新型合成沸石开发项目等5个高精尖项目现场签约落户鄞州。

  鄞州人才工作满园花开,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至今年6月,鄞州区人才净流入率为13.3%。同期,宁波市人才净流入率为10.8%,位列全国第二。值得关注的是,流入宁波市人才中有28.3%的人才流入鄞州区,在宁波各区县排名中居第一位。

  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37.8万,其中高层次人才超过8000人,硕博士3300人。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9家,为企业新增产值10多亿元。

“阳光雨露”滋养“创新种子”

  几年前,当姚宝富选择将自己一手创立的浙江天派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鄞州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时,他没想到,在这里能够结识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更没想到,历经几年的蜕变,公司的年销售额能达到1700多万元。

  作为从众创空间中“破壳”,在孵化机构中成熟的典型代表,姚宝富对于鄞州“科技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全过程孵化体系最有发言权。

  考虑到初创者在资金预算方面比较紧张,青创园中的创业苗圃区是免费开放的,一个工位一个项目,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并减轻他们的资金压力。不仅如此,园区还推行全域孵化创新理念,打通了“创客-苗圃-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加速器”的全方位服务产业链,构建了“园区+基层+高校+企业”的全域孵化新空间,建立了“培训辅导+政策优化+金融扶持”的服务体系。

  近年来,鄞州将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健全工作机制,培育创新主体,深化平台建设,优化“双创”人才生态环境,在国内浩浩荡荡的“双创”潮流中,鄞州勇立潮头,急流勇进。截至目前,与青创园类似的国家级孵化器有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有7家,各类备案“双创”平台面积达48万平方米。

  鄞州区坚持以一流格局、一流服务来打造一流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开发共同体”。从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出台研发投入专项激励政策,到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科技大市场,积极优化人才“3S”服务机制……不论是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还是科技企业加速器,围绕人才创业创新,鄞州区多层次全过程纵深帮扶,培育创业创新良好生态环境。

  “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主创新研发。”就在不久前,深耕有色金属材料行业多年的博威集团根据客户的均温板生产特点,开发出新型散热材料,解决了传统散热材料无法满足5G手机及基站散热需求的难题,与下游如苹果、华为、英飞凌等各终端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从下游产品设计阶段,就提前介入,让新产品极大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具备强劲的竞争力。

  在鄞州区,像类似打上“双创”印记的硬核企业超过1.8万家,其中包括创新型初创企业18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0家。它们正如在热带雨林中的树木一般,深深扎根,大小错落,生机勃勃。今年5月初,鄞州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入列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名单,真正成为全国“双创”优等生,专利授权数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

“千亿走廊”

挺起“智创脊梁”

  “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晋升国家级,这也是全国第三个开园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9月4日,随着国家人社部复函消息的“官宣”,鄞州区打造的“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含金量又进一步加重。

  腾笼换鸟促转型,凤凰涅槃迎创新,有了空间,优质产业才能茁壮成长。

  今年年初,鄞州区提出“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2.0”版本,整合全区优势平台,将产学、产研、产融、产城等有机结合,按照“一带两中心三谷四园”的空间布局,形成包括环湖新经济产业带、甬江人才创新中心、南部青创中心、鄞南数字(智造)谷、滨江文创谷、东部金融谷、千人产业园、鄞州电商园、南商广告园、人力资源产业园等10个优质平台,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目前产值已达千亿元级。

  “高水平规划建设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是鄞州发挥区域优势,主动服务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抢抓‘湾区经济’发展主动权,在服务全省战略大局中再创改革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鄞州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摊开宁波的版图,“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地处宁波区位条件最优越、高端要素最集聚的区域,犹如一座城市的“脊梁”。在大走廊范围内,既有鄞州投资创业中心、鄞州工业园区等先进制造业基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等产业基础扎实;又有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南部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还拥有宁波南高教园区,汇集的智能资源丰富而优秀,高等院校、高端人才等智力资源云集,该区域内现拥有高层次人才6000多名,其中重点专家43名,建有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50个,是人才智力资源的“富矿”。

  众多名企名校名平台的串珠成链,使得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在这里迅速融合裂变,加速打造出一条创业创新生态链。在已落户的各类创业类人才项目中,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和1亿元的分别有12家、6家、3家,2家新三板上市、22家在宁波股交中心挂牌,累计申请专利及知识产权1311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的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产业园资源丰富。据介绍,人力资源产业园已汇集德科人力、中智、杰艾人力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及社会组织67家,2018年度园区营业收入约54.5亿元,实现税收1.09亿元。

  根据规划,到2035年,“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全域创新生态体系将全面形成,创业创新环境全面优化,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创新企业、创新组织规模和质量全国领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城市核心功能,重要科技领域和重大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创业人才、科技成果和产业化项目,影响力辐射全省乃至全国。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鄞州:按下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2019-09-16 浙江日报2019-09-1600006;浙江日报2019-09-1600009;浙江日报2019-09-1600011;浙江日报2019-09-1600015;浙江日报2019-09-1600012 2 2019年09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