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北纬30度的新成员

  地球上,总有一些自然现象与人文景观独一无二,令人费解。比如北纬30度。

  在这条纬线上,我们看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著名的几条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都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还有古埃及金字塔群,以及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之谜,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等,也都处于这一纬线上。

  破译北纬30度的神秘之谜,是科学家们的工作。我每天和绝大多数生活在这条纬线上的人一样,往来穿梭,从未想过这条纬线会与我发生那么紧密的关系。

  直到多年以前,我第一次渡海去舟山蚂蚁岛。在舟山群岛,蚂蚁岛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岛屿,从它的取名就可以知道。岛上遍植香樟,据说有逾一千株之众,密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从岛的一侧,可眺另一座小岛,称小蚂蚁岛。

  岛上的渔民告诉我,历代他们都把小蚂蚁岛称作“鬼岛”,因为那座小岛专门埋葬蚂蚁岛死者。于是,在蚂蚁岛,就形成了生者安居“大蚂蚁”,死者长眠“小蚂蚁”,生者与死者离岛而居,隔海相望,生死相依的独特格局。

  上岛之前,我并不知道蚂蚁岛居然创下一个全国纪录,它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的诞生地。“把蚂蚁岛人民公社红旗插遍全国渔区”,一度让蚂蚁岛无限风光。现在,岛上人民公社的痕迹犹存,建筑、食堂和大铁锅,依稀可见那个年代留下的记忆。都说雁过留声,在蚂蚁岛,人民公社的旗帜曾经高高飘扬。如今,视线所及,更多的,是香樟树的枝繁叶茂。

  那次登岛,我获颁乡党委和乡政府“蚂蚁岛荣誉岛民”证书。离岛前,我们曾经去看过一处废弃的民居群,发现那里已经杂草丛生,看上去破败的房屋爬满藤蔓。原先的居民都已外出打工,并且定居在舟山本岛定海以及大陆其他地区。天长日久,这批房子就这样自然荒废了。

  因为是荒屋,如果出售,价格就出奇便宜,大概几千块钱就可以买上一幢。我们几个计议,要不要花点钱,每人买下一幢,作为一个小型写作基地。这个提议一出,大家很是兴奋了一阵,但最后没有下文。也在情理之中。相对生活在大陆,有的还是内陆地区的我们来说,蚂蚁岛终究是在海上,相距遥远。

  时隔多年,每当听见蚂蚁岛的消息,我依旧会关注。会想起那些房子,樟树和人民公社的旗帜。

  大约六七年后,我又一次去舟山。这回去,是带着一个写作任务。当时,全球最高的两座输电铁塔正在舟山大猫山和凉帽山上建造,在两座铁塔之间,是螺头水道,一条重要的国际航道,在这两座高塔间,将架起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也是舟山和大陆跨海联网工程,联网后,输送电力的容量,将会是大陆与舟山间海底电缆输送容量的6倍,也是舟山当时总装机容量的2倍多,将彻底扭转舟山各岛用电紧缺问题。铁塔高370米,是当时全球输电铁塔高度之最。如果要作一个比较,它们要比巴黎埃菲尔铁塔高出近50米,相当于普通楼房的120余层。

  数次往返联网工程现场采访,让我对这两座高塔心生敬畏。记得最后一次去,高塔已经结顶,我们坐船从海上向大猫山靠近,高塔在我的视野里越来越近,也越来越高大。等我下船,步行至塔基,仰望它,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眼前这座铁塔高耸入云,红白相间,在蓝天大海之间,显得更加威风凛凛。

  工程竣工,多年孤立的舟山电网并入大电网,我也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铁塔简史》一书的写作。这部作品出版后,很多时候,是带着电力题材重要作品的光环出现在文坛,并且为国内众多图书馆、电力博物馆收藏。让人吃惊的是,舟山全球第一高塔的纪录,保持了不足十年,就被打破。

  同样是在舟山,两座尺度超出大猫山和凉帽山铁塔的输电高塔横空出世。之所以要在舟山建造这样两座铁塔,和舟山新区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随着舟山用电量的节节攀升,发现九年前建成的220千伏联网,已经捉襟见肘,急需建设一条电压等级更高的输电线路。新建的500千伏舟山大陆联网工程,连接舟山本岛和宁波镇海及北仑。其中,金塘岛、册子岛上各建设一座380米高的输电高塔,为宁波舟山港和浙江自贸区输送清洁能源。这也是世界首条跨海混压输电线路。

  高塔建设过程中,我曾数次坐车经过舟山跨海大桥,途中,要经过金塘岛,那儿是其中一座高塔的建设现场,但我都没有下去。我有一个心思,想等到高塔建成后,去登塔瞭望。

  这一等,就到2019年的春天。其时,有一个视频经过人民日报客户端播放,在全国迅速扩散。视频是讲述一个年轻的女孩叫高菲,她是一家高塔和输电线路施工单位的职工。她和线路班的其他同事一起,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空走线检修。这段视频的点击量一度冲到近三千万。我认识高菲,而且我知道,和高菲一样的女性线路工不止她一个,还有陶瑾和其他几位年轻的女孩。只不过高菲出现在视频中时,陶瑾正在西藏架线。我内心里,一直不太认可让年轻的女孩子登高。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增强了我登上世界第一高塔的信心。我写作《铁塔简史》时,曾经多次到达370米高塔现场,遗憾的是,即使在结顶后,也没有登塔一望。

  金塘岛是舟山跨海大桥一个重要的途中岛屿。从金塘岛出口下,大约十分钟左右,就可抵达高塔现场。那天有薄雾,远远望去,高塔仿佛一个钢铁巨人,宽大的塔基,坚实地插入地下。由此向上,伸入云端。因为有雾,塔尖已隐入云天。从地面到220米检修平台的电梯已投入运行。电梯井建在铁塔正中间,电梯空间狭小,能站三五人。电梯上升的速度不是很快,至220米高层,大概用时需要三分钟。电梯是封闭的,无法看到不断上升途中外面的铁塔。到达平台,电梯门打开,出现在我眼前的,是钢筋铁骨的塔架和铁栅栏铺成的平台,离地220米。

  我一时有些心慌,跨出第一步之前,我想起陶瑾和高菲。她们参与检修的铁塔,没有电梯,也没有平台,完全需要徒步攀登。更加令人赞叹的,是她们要走线,也就是将安全带系在导线上,然后行走在几厘米粗的导线上,如履平地。想到这里,我勇敢地跨出第一步,站在铁栅栏平台上,双膝有些发软。我告诉自己,望前面,不要看下面。走出第一步,后面的步履,才变得相对轻松起来。我甚至爬上螺旋形登高的检修梯,向上爬了几十米。

  行走在平台上四望,大海依旧宽广,但行船,则显得小了许多。登高望远,心胸似乎一下开阔不少。连接册子岛高塔的导线,呈弧形下垂。需要检修时,修路工就需要在两塔之间的导线上行走。这也是高菲和陶瑾她们的工作。

  我站在平台上,想象她们和其他线路工行走在导线上的样子,敬畏之心再次油然而生。我想,他们的心里是有翅膀的。他们的无畏,来自他们对这份工作最朴素的情怀。我理解了高菲,还有陶瑾,为什么要瞒着父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每一个父母,看到孩子在这样的空中行走,内心怎么可能平静。但我相信,当他们看到孩子们坚定自信的眼神,也一定会感到骄傲。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输电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极端艰苦。他们穿越崇山峻岭,有时住的是木板房,有时住在荒山野岭的简陋民房。高菲和所有年轻的女孩子一样,也会想家。所以,她特意从家里带了一只玩偶,跟随她走南闯北。

  我止步于220米平台,从这个高度俯瞰,可以望大海,也可以看大地。而铁塔基座旁,堆着的一批黄色塔材尤其显眼。铁塔单基重量约为7280吨,也是全球输电铁塔重量之最。施工人员以蚂蚁啃骨头的毅力,借助吊机的力量,将塔材一米一米往上堆积安装,最终,让这个钢铁硬汉稳稳站在海岸线上,岿然不动。

  我站在平台上,不知道高菲和陶瑾有没有登过舟山联网工程的这两座高塔。我可以肯定的是,她们年轻的身姿,站在这里,依然可以谈笑风生,她们矫健的身影,会继续向上攀登,直到塔尖。云从脚下飘过时,姑娘们也和它们打过招呼,而飞鸟已经无法到达这个高度。

  舟山,其地理位置正处于北纬30度,也是我所在城市生活的纬度。从此,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将增添一个新成员——380米高度的全球第一输电铁塔,以一个钢铁巨人的姿态,面向大海,屹立于此,并成为北纬30度的一个坐标。从此,说起北纬30度,除了珠穆朗玛峰、金字塔、“巴别”通天塔……还有舟山的蚂蚁岛、380米输电高塔。

  此刻,我想起一位名叫黄亚洲的中国诗人,我们一起登上蚂蚁岛,他写下一首诗歌:

  蚂蚁为什么要登陆

  只要有六只脚

  就可以在任何地方

  奠定乾坤

  无论在地图上

  还是在诗歌里

  蚂蚁总是与大海比肩而立

  并且高出一头

  当蚂蚁也能奠定乾坤,也能和大海比肩,那么,铁塔的高度,就是一个新的纪录,并且开创人类输电铁塔史上的新纪元。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北纬30度的新成员 2019-09-15 11003756 2 2019年09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