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金平湖,逐梦美丽“大花园”

  金平湖,逐梦美丽“大花园”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站在历史新起点,一场推进产乡融合、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实践、新战役,正在平湖大地吹响奋进的集结号,推动平湖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动情演绎“平沪之恋”的时代序曲,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照进现实,成为浙江美丽大花园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剑指垃圾分类,掀起绿色革命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洁净美是第一大前提。平湖牢牢抓住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项“关键小事”、民生实事,建立健全“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机制完善、保障到位、依法治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开启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新征程。

  “垃圾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那么分类工作归根到底也需要动员老百姓主动参与进来,这才是治本的。”平湖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早在2004年7月,平湖就率先在全省实现垃圾收集行政村全覆盖,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行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全市一盘棋统筹管理,农村环境保洁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平湖市更是以垃圾分类扩面提质为总要求,扎实开展建制镇街道区域分类全覆盖工作。目前,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99%。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目前保持100%;打通华润万家等20家商超积分兑换渠道,城区共发放垃圾分类智能卡9万多张,让分类知识“入眼入耳入心”,引导农户从“不愿不会”到“自觉主动”,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逐步提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垃圾分类让“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归位,实现农村垃圾就地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在钟埭街道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可谓是“硬核黑科技”,据介绍这里有平湖市唯一的具有前置固液分离的资源化处理设备,借助自动化分离措施,可实现餐厨垃圾中的油脂高效回收,属全省领先。而分离提取的油脂则按照约3000元/吨的市场价格销售给具有相关处理资质的浙江东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用于炼制生物油,在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同时,杜绝了地沟油流向餐桌的可能。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累计处理易腐垃圾1.28万吨,日处理量54吨左右,设备平均有效利用率(负载率)79%,处于设备最佳运行区间。

  平湖市深耕细作,通过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示范引领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技术模式可靠、体制机制健全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优胜县,2018年获评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

厚植生态底色,构建全域大美

  迈入全域推进“大花园”建设时代,平湖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不止步于基本的环境整治,而是在打造生态宜居的江南水乡典范上持续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目之所及,一个个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美丽村庄景区遍地开花,成为美丽大花园建设的点睛之笔。

  据了解,自2016年起,平湖整合各类资金近70亿元,深入实施“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垃圾分类、土地整治”八大专项行动,同时统筹打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蓝天保卫战”、生活垃圾分类等组合拳,多措并举,齐头并进,全面优化生态环境。

  眼下,平湖市当湖街道金家村金虹公路沿线,那400余亩的花海正波澜壮阔,一株株色彩绚烂的花儿在晚风中摇曳生姿、迎风起舞,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争相拍照留念。“七彩花海”是平湖市“七彩水乡”美丽乡村线上的一个景点,也是平湖探索全域“大花园”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打造‘大花园’,不仅需要点上的美丽乡村、小城镇项目建设,也需要‘线’上的统筹规划,串珠成链,连景成片。”平湖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平湖对标省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工作任务,正全面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打破村、镇、景区的地域限制,平湖穿针引线,勾勒出一条条美丽风景线,打造出统筹“大花园”建设的大动脉。

  实践证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互斥,只有坚持不懈地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美丽生态基础,厚蓄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底气与自信,为驱动美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内生动力。

  为此,平湖很早就提出了要开展美丽乡村全域建设,注重面上“颜值”,通过大力度整治农村环境,铺就美丽乡村的秀美底色。如今,在平湖已经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跃然呈现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长幅画卷。

涵养乡村文明

构建善治格局

  平湖乡村之美,美在绵远流长的乡愁记忆,更美在细腻无声的文化浸润。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平湖深挖文化内涵,坚持把各种优秀历史文化元素融合和注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品质,给养老百姓的精神沃土,引领文明新风尚。

  一个文化礼堂是一座精神家园,更是萦绕在村民心头的那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走进钟埭街道大力村文化礼堂,浓郁的农耕文化扑面而来,面积120平方米的“大力农耕”特色馆,有序陈列着一个个锈迹斑斑的农具,这是本土特色的农耕符号,这是乡村农耕记忆的留存。不仅如此,该礼堂内的活动也排得满满当当,周二“春泥计划”、周三做手工、周四看电影,探索耕读文化、慈孝文化、乡贤文化与礼堂活动的深度融合。大力村文化礼堂是平湖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机制的一个见证,围绕“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目前平湖当地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80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平湖善于用好村规民约、乡风评议等乡风教化资源,并实施农村文明素质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评创,以家庭和、家教优、家风正带动乡风民风,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引导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长效管理。如曹桥街道野马村组织村里的乡贤、党员志愿者、乡村社工成立了野马村美丽乡村联合理事会,组织村民做好垃圾分类、房前屋后清理等工作,同时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等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我们不仅要做到面子上美丽,还要做到里子里美丽,内外兼修,让美丽乡村建设内化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让每一个人都能有获得感、幸福感和价值感。”平湖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做深产乡融合

绽放美丽经济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的振兴,从产业全面振兴方面对乡村价值进行重新认识与发现。

  接轨上海,平湖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以高效生态高质为导向,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产乡融合示范区。立足现代化农业,平湖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制定“一园四区”的园区规划,重点推进平湖农业展示馆、马拉松赛道、瓜田小镇、浆果小镇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

  不仅如此,依托美丽乡村大图景的全域铺展,平湖进一步释放“美丽乡村+”的叠加效应,以美丽乡村建设撬动美丽经济的转型升级,唱响一曲令人心潮澎湃的“绿富美”进行曲。《关于扶持村庄景区化建设的政策意见(试行)》《平湖市乡村民宿建设规划布局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做好要素供给,强化业态导入与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精耕细作“旅游+”文章——山塘村、兴旺村等一批村庄成立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策划与营销;徐家埭村俞家浜、钟埭村三家村、渡口毛家圩等精品节点农户自发开办农家乐,星火农场、大印农场、报本农业等一批农业“四新”经济主体推出采摘游、亲子游等项目,景区村庄经营业态层出不穷,迸发活力;钟溪文化节、石路桃花节等一批民俗文化活动不断集聚人气,圣堂关、“者舍”文创工作室、慢书吧等一批乡村休闲点厚植村庄文化内涵。

  同时,为了更好地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平湖还举办平湖市十佳最美村落评选,积极参加省、嘉兴市大型推介活动,“平湖醉美花海2日游”入选浙江省“100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曹桥金色田野”入围100个浙江“最美田园”,徐家埭村获评嘉兴市十大最美村落。据统计,2018年,平湖全市农旅营业收入达5.05亿元,同比增长17.2%。

  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平湖大力推进“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贡献新时代产乡融合发展的“平湖智慧”。

  (本版图片由平湖农业农村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金平湖,逐梦美丽“大花园” 2019-09-12 浙江日报2019-09-1200006;浙江日报2019-09-1200007;浙江日报2019-09-1200011;浙江日报2019-09-1200016;浙江日报2019-09-1200009;浙江日报2019-09-1200013;浙江日报2019-09-1200020 2 2019年09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