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爱,没有休止符

——记省突出贡献农村工作指导员苏玉婷

  闲置破旧的黄泥房,在天台县白鹤镇上联新村迎来新生,眼下,修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上联新村不仅要修黄泥房,更要活化黄泥房,在里面恢复弹棉花、打铁等乡村传统技艺,打造“三百六十行”古巷,预计今年10月1日正式迎客。

  发展乡村旅游,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上联新村添了不少底气。而从泥石小路到柏油路,村民忘不了一个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老师苏玉婷。

  2009年,34岁的苏玉婷走下讲台,换上布鞋,走进山沟沟,成为一名农村工作指导员,挂职天台县白鹤镇党委副书记。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任职时间一般为两年,老百姓一次次打报告让她留下,一待就是7年。今年,是浙江省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实施15周年,她被评为省突出贡献农村工作指导员。

  作为一名声乐老师,她原本不懂农活、不懂技术、不懂农村,但几年下来,茶叶怎么采摘、合作社该怎么建、农产品销售渠道怎么跑……她成了半个农业专家。这靠的是一股求真务实的劲儿——她尊重农业的规律干事创业,贴近农村的实情谋划发展。

  初到上联新村时,苏玉婷看到村里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道路泥泞颠簸。当地村民称:“卖鸡蛋、卖豆腐的人都不进村,怕颠坏。”落后的交通,不仅裹住了村民外出的脚步,更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修路是破题的关键。路该从哪修起?没有思路,苏玉婷便进村入户了解农民需求。“她手里总是拿着书和笔记本,问的问题都很细。”当地的干部群众回忆说。修路修桥的钱又从哪里来?苏玉婷积极联系浙江工商大学,争取到一笔扶贫专项款。2014年,一条横跨乌漏溪的路桥就这样建起来,外出的村民终于不用再绕路。苏玉婷在白鹤镇修路修桥,累计完成桥梁建设3座、道路3.6公里,惠及8个村庄的3000多名村民。

  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怎样帮助农民发展产业?苏玉婷给自己定下目标:“自己要懂农业,懂农业生产的规律、懂农业市场的行情。”2013年,苏玉婷主动申请到条件更为艰苦的万年山片区帮扶。当时,万年山有茶农3000多人,低收入农户达到281户。苏玉婷发现,茶农们习惯了小生产、做小买卖,缺少品牌和市场意识,增收乏力。不懂茶叶的她,便拜当地茶农陈浩海为师,跟着他学“看芽”、学炒茶,“当我能看出‘一芽两叶’,能说出‘扁茶’‘卷茶’时,农民自然对我生出更多信任。”

  为了让农民的茶叶不再贱卖,她又跑遍天台的茶企寻求帮助。“无论跑多少路、遭受多少白眼,我就要找到真正爱农民、有情怀的企业家,能长久地带农民致富。”经过3年的努力,她联合茶企帮助万年山的6个行政村相继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于2014年注册了“金万年”商标,把山里货卖到了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茶产业走上规模化、精品化道路,万年山农民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2018年,仅茶叶这一项收入人均达到了1万元。

  7年韶华,大山记录了这位声乐老师奋斗的足迹。2016年11月,苏玉婷从田间回到了课堂,但心里一直牵挂着白鹤镇。

  浙江要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推动人文乡村的建设。苏玉婷又抓住了农村现在面临的文化资源短缺问题,经她牵线,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在白鹤镇天姥村建起实践实训基地,开展媒体运营、文化传承等工作;今年3月,苏玉婷又会同人文学院的老师们去镇里对接2019年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每年,她都要将学校图书馆的一些汰换书籍运到白鹤镇,充实每个村的图书馆……

  尽管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角色暂告段落,可声乐老师苏玉婷仍愿为那片土地放声歌唱。她对大山的爱,没有休止符。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爱,没有休止符 2019-09-06 10949447 2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