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生产兴、生态美、生活富的乡村,奏响乡村振兴浙江之歌——
三美“兰花村” 香飘云天外
本报记者 许雅文 区委报道组 魏金金
雨后初霁,沿绍兴市柯桥区福漓公路一路向西,行至一处花木掩映、满目绿意的村庄,便是棠棣村。
棠棣村,位于柯桥区漓渚镇。这是一个因兰闻名的村庄。全村只有496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超过8万元,拥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等多达几十个国家级、省级“金名片”。
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浙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而棠棣村就是浙江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一个小小的棠棣村,浓缩了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乡村振兴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浙江乡村从解决温饱到迈向高水平小康、从告别传统农业到迈向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从单调单一的乡村生活到丰富多元的现代新乡村文明的划时代嬗变。
初秋时节,在棠棣这个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的乡村,我们听到浙江广袤田野上强劲的乡村振兴脉动。
产业之变
丘陵地长出新农业
一条最美乡道兰泽路,将千亩花海、智慧农业研究院和漫山遍野的园艺花木串联起来,演绎出棠棣村农业的千姿百态。规划建设中的千亩花海,层层梯田上已经种下金丝皇菊,静待花开客来。
棠棣村,位于兰渚山下,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相传2500年前,越王勾践就在兰渚山下种植兰花。这里的人是 “无地不种花、无人不卖花”。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棠棣人就开始背着“钿篓”辗转各地卖兰花。改革开放以后,棠棣人抓住机遇发展兰产业,赢得了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涌现了一大批养兰大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年仅17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明开始采兰卖兰。“清晨,带着饭菜上山采花,直到天黑才回家。每天往返直到凑齐一扁担花朵,再坐上绿皮火车到位于上海江阴路的花木市场销售鲜花。”回忆当时的情景,刘建明说,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棠棣人,在这样舟车劳顿的辛苦中,为棠棣花木产业积累了第一桶金。
棠棣人的探索,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也记录着浙江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脉络。据统计,截至2018年,在浙江全省农业总产值中,蔬菜、茶叶、畜牧、水果、食用菌、桑蚕、道地中药材、花卉苗木、水产品养殖、林产品等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已经占到71%。
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三农”新问题在浙江乡村中普遍出现。棠棣村最早富起来,也最早感受到这样的发展困境。一方面,采兰这样辛苦的农活,对年轻人失去了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足,本地花卉苗木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步入新世纪,随着“千万工程”的启动,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拉开大幕。与这一历史进程相伴的是,“棠棣村”们发现,三产融合成为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路径。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随之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走上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的发展新路。
“百户种植、千亩基地、万里销售。”刘建明告诉记者,棠棣村打造兰花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全村95%以上的土地种植花卉苗木,95%以上的村民从事花卉苗木经营。小村也因此获得绍兴“花木第一村”的美誉。
在棠棣村的最高处有3座大棚温室,这是智慧农业项目。如今,这里已经种植了高端小番茄,为棠棣村发展精品蔬果产业探路。2018年,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凯牵头的项目团队入驻,建设一个占地35亩的智能化农业装备示范基地。陈凯介绍,示范基地将种植高端花卉、苗木品种,带动当地花木产业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技术吃饭。
不仅如此,棠棣村作为“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核心村,开展千亩花田、兰心民宿等项目,积极探索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农文旅融合的美丽新家园。去年,棠棣村将300余亩分散的丘陵山地改造成连片农田,种上了鲁冰花、向日葵、彩色水稻等,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凝聚人气。短短3个月,游客数量便超过两万人次。
全省扫描:高效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土地亩均产出67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产业结构优,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七成以上;乡村休闲旅游提档升级。累计建成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民宿集聚村)1162个,农家客栈床位39.9万张,全年接待游客4亿人次,带动就业100余万人,带动农产品等销售90.7亿元。
生态之变 漂染厂变身兰花馆
在棠棣村口,一个多层的玻璃花房吸引了记者驻足,这里便是省内一流的兰花种植、培育基地——兰谷苑。
玻璃房内,整齐排列着多层花架,展示着“文圆”“素心”等上万盆不同品种的兰花,郁郁葱葱。价格最低的200元一盆,最名贵的“端梅”,每株价格高达12万元。
兰谷苑来之不易。20多年前,兰谷苑所在地建起了一个漂染厂。彼时的绍兴,纺织业、印染业的发展给村庄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废水、废气等污染问题。2006年,由于经营以及环保等压力,漂染厂搬迁,这块土地上又来了4个生产拉绒、彩色蜡笔等产品的小工厂,污染依然存在。
如此尴尬处境,不独发生在棠棣村。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在“三农”发展中一天比一天意识到,优美宜居的乡村生态环境是最重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随之拉开大幕。久久为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浙江建成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2015年5月,通过镇政府以及村委的劝说,借整治小微排污企业的东风,这些小工厂彻底搬离棠棣村。腾空后的厂房,出租给兰花公司开出了兰谷苑。如今,全村没有一家污染企业。
与兰谷苑一路之隔,便是兰谷广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字,镌刻在兰谷亭前的大石上。美丽的乡村、生态的理念、绿色的生活方式正走入棠棣村。
村在绿中、房在林中、人在花中,行走在棠棣村,一花一草、一庭一院皆是风景。2011年,棠棣村着力打造绍兴市首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绿化、亮化、序化、美化“四化”工程。2015年,棠棣村成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参观点之一。
眼下,每户村民家中厨房,放置着两个垃圾桶。每天吃完晚饭,村民会把剩饭、剩菜等可腐烂垃圾扔进蓝桶,而其他垃圾则放进黑桶。第二天清晨出门时,再分别投放到村道上同样颜色的大垃圾桶中。村里的清洁员则会骑着三轮车将垃圾运到村内收集点。
记者看到,在村口广场建起的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可腐烂的垃圾将在这里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免费赠送给村民肥沃花田。棠棣村还完成了生活污水智能化处理示范站点建设,全村的生活污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综合处理后,流淌在人工湿地上。
站在兰谷苑前,漂染厂的机器轰鸣声已经远去,耳边是潺潺流水声和风过竹林的沙沙声。棠棣人语笑盈盈:“我们乡村的生活,让城里人羡慕。”
全省扫描:按照大花园建设目标,实施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风景线)和美丽乡村示范县“四美联创”,累计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1139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大革命”纵深推进。农村厕所向标准化改造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面推开,61%的行政村已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向标准化运行维护转变。
人文之变 文明风吹出新气象
刚刚过去的周末,棠棣村文化礼堂又火了——村民张婷带头唱村歌;村里妇女组成的棠棣之花舞蹈队,自编自演《歌唱新时代》;读小学的陈思怡朗诵自己写的《我眼中的家风》……文化礼堂一楼坐满了观众,有的村民甚至坐在过道上、站在大门口。每周一次的周末剧场,深受棠棣村民喜爱。
在浙江,随着乡村文化礼堂等建设,乡村文化日渐繁荣。截至目前,浙江已累计建成11058家农村文化礼堂,有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浙江还编制了《农村文化礼堂供给服务菜单》,系统提供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农业等1325项近3万个“菜单”。2018年,浙江又提出打造“千万工程”升级版,注重内外兼修、提升“心灵之美”的内涵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富起来的棠棣人,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一天比一天热烈。在这个1500余人的村庄,拥有戏迷俱乐部、书画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等9个村级民间文艺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或许是家家户户养兰卖兰,这里的人们爱兰画兰。在棠棣村文化礼堂,有一面墙专门用来展示村民的兰花字画,来到村庄的人都能共赏风雅。
“世盛千般好,家和万事兴。”在村民钱迪红家门口,两幅对联式的家训挂在大门两侧。漫步村中,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有这样一副对联。“这是村里发起的晒家风家训活动。”村妇联主席徐伟凤介绍,棠棣村通过“晒家风家训”、文明家庭与星级庭院创建,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评选,培育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不断提升全村文明素质。
兰泽路,是最美乡道,也是一条美丽家园示范带。美丽家园的维护,离不开村里的一支队伍——花乡娘子军。“20多个妇女组成这支队伍,定期为外出的村民照顾花草,风雨、高温天都不停歇。”徐伟凤说。富起来的棠棣人,始终不忘家乡建设,通过成立乡贤参事会,捐款设立棠棣村文化礼堂公益基金,为村里的文化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乡风文明之风,吹遍棠棣角角落落,也吹拂着广袤的浙江山乡田野。据统计,201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788元,增长12.4%,农民群众对文化产品需求正在快速释放。
棠棣村,每天都要迎来各地的参观学习团,如何更好地展示村庄?棠棣村以“人勤春早”的精神内涵,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建起了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具有学习培训、会议研讨、餐饮住宿等功能。实训基地还聘请智囊团,开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基层治理、精神文明”等课程。
“人勤春早。”站在这几个大字前,记者思绪万千。当别人还在过春节时,棠棣人早已经在山林花间劳作,或是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对棠棣村来说,春天也来得格外早一些。正因为这种精神,棠棣才有了今天的美丽环境和美好生活。
全省扫描:乡村文化日益繁荣。累计建成11058家农村文化礼堂,有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文化惠民持续深化;201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2.4%;文明创建深入人心。桐庐合村乡等39个小城镇成为文明行动样板小城镇。慈溪市等7个县(市、区)成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