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绘蓝图 继往开来谋新篇
绍兴全面开启美丽城镇建设新征程
南苏
同心协力绘蓝图 继往开来谋新篇
绍兴全面开启美丽城镇建设新征程
南 苏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今,绍兴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通过小城镇的载体落地生花,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小城镇犹如一幅幅妙笔丹青,正徐徐展现在稽山大地上。
自2016年底开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后,绍兴围绕“全面达标、全省领先”的总目标,以整治全域环境、推进民生项目、凸显人文特质、培育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重点,高质量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截至2018年底,绍兴108个小城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成为全省第一批全部考核通过的地级市,其中诸暨市已于2018年8月率先全部通过,成为全省第一批全部通过的区(县、市)。
绍兴跳出“就整治而整治”的思维局限,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局谋划,注重内外兼修,深挖特色、人文底蕴,并以实现乡村有机融入城镇发展大框架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着眼完善城镇功能,推动城乡深层次统筹,增加小城镇集聚、辐射功能,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打好前头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绍兴充分践行以民生导向为先,力避只重工程项目建设的认识误区,将整治重心放在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的全域提升上,大力提高城镇百姓的舒适感、获得感、幸福感。
伴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进行,共识在凝聚,方向在明晰,重点在显现。但是整治工作任重道远,绝不能掉以轻心,绍兴始终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放在工作之重。
绍兴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专业团队开展独立巡查测评,有效解决绍兴市整治办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统计分析不够精准等问题。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客观评价、督查考核的工作机制,对小城镇长效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第三方提交的问题清单,市整治办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样复核,确保结果真实可靠。经抽检核实后,市整治办下发问题清单,督促属地限期整改,并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核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收官之年,亦是美丽城镇建设的开局之年。心中有民,脚下就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有担当。一颗颗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让美丽城镇建设有了更高的思想起点、不竭的实干动力。
今年,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绍兴市着眼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围绕“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和治理美”的目标,实施“十镇示范,百镇美丽”工程,提前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努力打造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美丽城镇绍兴样板。
绍兴制订了美丽城镇示范创建三年(2020~2022年)计划,确立“1050”目标,力争到2020年,有10个乡镇率先完成省首批美丽城镇示范创建;到2022年,有50个乡镇完成美丽城镇示范创建。目前,全市已有19个乡镇(街道)申报创建第一批示范美丽城镇,并着手启动规划建设,各区、县(市)已将项目建设列入2019年政府项目投资计划,如越城区东浦街道、柯桥区安昌街道、诸暨市枫桥镇等均根据自然生态基底、历史文化基础、产业分布情况、教育医疗条件、配套设施分布等情况,统筹实施美丽城镇建设。
立足当下,“1050目标”规划的是3年,面向的却是百年。
小镇迎蝶变,古城逢新春。立于新的时代,绍兴必将不忘为民初心,持续集中力量、坚定信心,撸袖快干、砥砺前行,以新状态踏上新征程,迎接并打好这场攻坚战,高质量打造绍兴美丽城镇精品!
越城区:水韵悠然 诗意栖居
走在东浦街头,立面改造之后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如诗如画,藏书1.1万余册的“家门口的图书馆”飘出阵阵书香,在集红立方党群服务中心、“四个平台”综合信息指挥室、便民服务中心及商业休闲中心于一体的“东浦客厅”则是人来人往……在“黄酒发祥之地,醉美水乡古镇”的定位下,这一番令人沉醉不知归处的风景,愈加散发出她醇厚的芳香。
这是东浦一景,也是越城区的缩影。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启以来,越城区以“一镇一规划、一镇一特色”作为整治行动的引领,全力推进“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房乱建”“摊乱摆”“低散乱”治理等“五乱一低”整治,大力开展“卫生镇”“文明镇”两项创建行动。截至去年年底,越城区10个镇街全部通过省级考评,皋埠镇、东浦街道、孙端镇被评为省级样板,越城区也因此位列2017年全省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区)。
历经两年整治,一个个小镇“脱胎换骨”、各具特色,俨然成为一道道点亮诗画江南的美丽风景。
陶堰镇紧紧抓住“绍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东鉴湖水乡风貌示范区”建设契机,以水为魂,生态立镇,全面深挖自然生态人文景观资源,致力于打造东鉴湖畔具有自身风情的小镇;富盛镇依托抹茶小镇建设,集中精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投资1.6亿元建设御茶村抹茶特色园、托斯卡纳风情园和花田·美宿等重点项目;鉴湖街道坡塘村围绕“诗画山水、闲逸坡塘”的建设总目标,全面打造成为“清新坡塘”的形象定位,以“显山露水、彰显底蕴,完善设施、提升乡容”为规划理念,充分结合坡塘“山田环抱、水乡点缀”的自然风光,强化坡塘村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宜居、乐居的村庄……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尽管各乡镇街道整治成效显著,但越城区并未因此止步,仍坚守“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理念,把小城镇作为拉动投资、促进转型的有效载体,并且积极地探索长效管理工作,努力让环境整治的成果成为常态,部分乡镇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为其他乡镇提供了经验。
越城区积极谋划,主动出击,于2018年、2019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越城区小城镇整治长效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完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等两个落实长效管理的文件,制定并明确越城区长效管理标准,内容包括12个方面43项要求。与此同时,越城区依托“四个平台”有效整合基层管理资源,将小城镇长效管理纳入全区的全科网格管理,形成全区统筹推进、部门专业指导、镇街网格落实的点线块相结合的长效管理体系和网络。以此不断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能力,确保乱象无反弹,设施有人管,使整治成果持久长效。
比如,鉴湖街道开始全面开展蜂窝煤和秸秆焚烧整治,重点对“低散乱”企业开展集中整治,并且加快老旧车辆和燃煤锅炉的淘汰进度,加强扬尘治理和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空气质量状况;皋埠镇实施网格化责任清单,建立村民举报、党员监督、驻村干部管理、执法中队执法、职能部门综合管理等多形式的巡查机制,实现城镇规划、基础设施、环境卫生、街路长制、强弱电线等各类公共属性的物件、部件和事件的长效管理;孙端镇坚持以“四个平台”为依托,将涉及小城镇环境管理的人、地、物、事等要素纳入网格,对“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摊乱摆”等影响镇容现象实行即查即办,今年以来,通过“四个平台”交办处理事项达5400余项;马山镇每月定期开展一次“线乱拉”整治巡查,对集镇区域内新增飞线,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个人)限期整改到位,逾期未整改,将新增飞线剪除,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整治5处;斗门街道进一步做好村道公路“路长制”管理工作,加大城镇范围内公路的有效监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美观的公路交通环境……
千帆竞发景色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内涵也有了新延伸。尽管全省“美丽城镇”建设的发令枪尚未打响,但越城区已经先行一步,确定东浦街道作为美丽城镇建设示范点,通过试点先行,探索符合越城实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以形成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已经启动的7大类建设工程渐渐勾勒出了当地“美丽城镇”的未来发展轮廓。
柯桥区:淡雅水乡 诠释新生活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漫步于安昌古镇,只见店铺民居古色古香,传统作坊别具特色,翻轩骑楼错落有致,若逢一年一度的腊月风情节,只见一排排腌制好的腊肉列队在水岸两旁,向纷至沓来的远方游客展现着婀娜身姿……岸上,欢笑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倒影中,一水清波映照出百姓的幸福生活。
安昌街道作为柯桥区北部纺织印染重镇,民营经济起步较早,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负担,安昌也曾一度面临“脏、乱、差”的尴尬境地。改变,源自2016年底启动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安昌街道以全域整治为出发点,在充分体现“一水贯街、商贸繁盛”独特水乡格局的基础上,结合曲艺文化、师爷文化、酱文化等安昌特色,打造活着的古镇。
“家乡变化太大了,现在生活在这里,更舒适,更幸福。”百姓盛赞之下,安昌也不负所望。下一步,安昌将以“全域景区化”为建设理念,结合“五星达标、3A争创”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富有安昌地域特色的优势区域。积极发展美丽经济,加快发展以酱文化、酱制品为主的饮食产业,和以开发民宿资源为新契机的古镇旅游业,将安昌的“历史人文”转变为“生态经济”,用美丽城镇建设托起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不一样的风景,却有着相同的精彩。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细心打磨”下,一个充满诗意的山居小镇渐露芳容。
春赏山花烂漫,夏聆溪水潺潺,秋醉满山红叶,冬观银装素裹。在王坛镇,一年四季各有神韵。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王坛镇充分体现集镇“三山环抱、两溪相拥”的独特山水格局,以“路、溪”为界,确定“两廊两带、四街六景”的建设框架,对部分节点进行更精致化的设计,把虞舜文化、梅文化等王坛地域人文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如今,王坛镇旧貌换新颜,传统文化根脉得以延续,一年一度的梅花旅游节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流连忘返,王坛镇的青山绿水正在转化为共富惠民的重要支柱,各项环境整治以及各种节会的打造更是为王坛美丽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放眼望去,醉梅王坛、花香漓渚、活力福全、魅力钱清……一个个特色小城镇星罗棋布,共同演绎柯桥的精彩。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的是环境脏、秩序乱、风貌差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从2016年9月全省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来,柯桥区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全区结合实际,以“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域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山水无言,数据会说话。截至2018年底,柯桥区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8个,已全部完工,全区项目计划总投资27.63亿元,已全部完成,全区12个镇街全部顺利通过省里考核验收,其中安昌街道、齐贤街道、兰亭街道、王坛镇被评为省级样板镇。
今年是柯桥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长效机制管理之年,柯桥以现有的整治成果为新的起点,抓住“四大”建设战略下杭宁一体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柯桥区干部“凭作风吃饭,靠实绩说话”的优良传统,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牢牢把握“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接轨沪杭都市圈的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抱着决战决胜的决心和勇气,对照标准,拉高标杆,积极贯彻落实长效机制管理要求。
如何长效管理?柯桥区给出良方。
柯桥区针对12个镇街在各级“回头看”督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平时不定期暗访中发现的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等现象,督促相关镇街开展自查自纠。此外,区整治办专门组织9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对已达标的12个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多次“回头看”督查,形成“回头看”专项总结报告并通报各相关镇街落实整改。
如今,放眼柯桥,一个个小城镇实现华丽转身化茧成蝶,它们居住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盈满,一个个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得以持续提升,它们在新型城市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中的枢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未来,柯桥将一如既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促进城乡更深层次融合发展,切实增强群众的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写好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柯桥样本、柯桥探索、柯桥经验,抱初心而不忘,执信念而有终。
上虞区:泼墨成画 美好未来可期
“现在家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便捷,我们自然选择返乡创业!”百姓盛赞之下,亦道出实情。
在上虞区岭南乡,一场夏雨过后,一切显得格外清新。干净整洁的道路上,一辆辆车井然有序穿梭而过;群山环绕间,青山与碧水交融,白墙黛瓦与绿木成荫互相点缀,漫步石阶之上,听着山泉叮咚,此心安处是吾乡……如今,放眼望去,上虞区24个小城镇如同岭南乡一样悄然发生巨变,一幅恬静淡雅的水乡新图景呈现在世人眼前。
自两年前上虞区吹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号角以来,上虞区秉持“以整治优环境、以整治促发展、以整治惠民生”的理念,按照体现“风韵、风格、风情、风尚”的总体思路,从各乡镇功能优化、形态调整和发展环境提升出发,向着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居品质的目标迈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两年多的攻坚,上虞小城镇旧貌换新颜,整洁有序的道路街巷,干净清爽的建筑立面,历史文化和现代元素在这里交相辉映、连通彼此,产业和城镇在这里有机融合、共生共荣……截至去年年底,上虞区24个小城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实现“满堂红”,其中9个乡镇、街道获评2017年度、2018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上虞区被评为2018年度省级小城镇考核优秀区。
小城镇想要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好的规划必不可少,小城镇要成为企业青睐的创业热土,好的产业不可或缺。环境整治,归根到底是为了小城镇的长期发展,是小城镇转型升级的倒逼之手。
在岭南乡,这里已然变成了一个集居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美丽集镇,由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吸引了乡贤、浙商回乡投资、经商,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推动,周边群众积极响应,不断带动产业提升,有效增加居民人均收入,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乡实现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5%;小越街道以小城镇低散乱整治为契机,痛下决心对工业商贸产业进行结构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淘汰了“低散乱”作坊企业13家,淘汰4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设备22项,两年来,新引进工贸项目13只,计划投资15.4亿元,投资1个多亿的科峰商贸综合体已竣工;“谢晋故里”、千年古镇谢塘,近年来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星达标 3A争创”,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作为黄花梨之乡,谢塘全镇梨种植面积达3000亩,“虞生优梨”已成为谢塘的另一张金名片……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启以来,上虞治出了环境的美丽清新,赢得了百姓的称赞和掌声,带来了建设发展的活力后劲,实现了一场“美丽蜕变”,成为一道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时代风景。然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道不尽、说不完,且整治脚步不停,继续发力。上虞一线铁军积极推进各项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落实,巩固整治成果,深化成果运用,为下一步建设美丽城镇夯实基础。
一方面,上虞不断加强“线乱拉”存量治理和增强管控,创新强弱电管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事前严格规划管理,事中严格建设管理,事后严格运维管理,增强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执法管理;另一方面,上虞树立城市管理新理念,发挥市场化作用,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镇管理,支持有资质有经验的国有企业、专业公司承接城镇管理任务;此外,上虞强化镇街利用综合执法队伍,整合派出所、交警、城管交通等力量,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管理,突出“四平台”作用,将公安交警社会监控全部接入集镇智慧管理平台,做到视频监控统一指挥、统一巡查、统一维护,进一步增强平台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时序更替,梦想向前。从开启新纪元到跨入新时期,从站上新的起点到进入新的时代,我们又来到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当前,美丽城镇建设的号角已然吹响,新的征程即将开启。翻篇归零谋新篇、重整行装再出发,上虞有信心写好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让美丽城镇演绎美丽蝶变,创造美好生活!
恒心如擎,托起美丽城镇建设之翼,决心如钢,赋予前行不竭动力,魅力上虞,美好未来可期。
诸暨市:转身,遇见风华正茂
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两边古色古香的老屋一字排开,道路中央,渠水缓缓流趟,街角的大石臼中,荷叶随风起舞。漫步南街,百年馄饨、草塔年糕糳、仁亲堂药店等“老字号”纷纷亮出新的招牌,熙熙攘攘的老街,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回忆,记录着时代变迁,也见证着草塔蝶变。
若见微,可知著。巨变之下,草塔只是诸暨全域一隅。
2016年底,诸暨市全力吹响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号角,针对全市原26个镇乡(街道),全面消除脏乱差,不断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美丽城镇建设短板。
魄力,开拓新局,魄力,亦承载担当。
诸暨市始终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来抓,按照“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目标要求,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以“一加强三整治”为重点,全力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突破战,推动乡镇(街道)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两年砥砺奋进,结出累累硕果。2018年年中,诸暨成为全省首批全域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考核验收的县市,其中枫桥镇、店口镇、东白湖镇、草塔镇、璜山镇、陶朱街道三都集镇将省级样板镇的荣誉收入囊中。
如今,放眼暨阳大地,一个个独具魅力的小城镇闪动在西施故里——东白湖镇以打造浙派民居村落为抓手,突出“东白山水、风情小镇”理念,一个山清水秀、具有江南风情特色的小镇展现在大家面前;枫桥镇借助人文资源,勾勒出明清、民国经典历史文化街区轮廓,“溪上古镇”水墨画卷徐徐展开,景致的不断提升,为枫桥工业强镇向旅游强镇转型奠定了基石;大唐镇紧扣袜业产业特色,依托全球最大的袜业制造业基础,重点规划“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区域,把袜子的时尚元素融入小镇景观,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图腾的特色小镇……它们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焕颜新生,美丽绽放,一跃成为了人们乡愁的安放之地,以流动的山水色撬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铺就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共生的美丽图景,勾勒出诸暨城镇发展的新图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城镇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继续优化小城镇环境秩序、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形成现代城镇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长效管理的全域化、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水平,诸暨市印发了《诸暨市小城镇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方案》,深化“一加强三整治”,依托“四个平台”、全科网格、日常保洁等镇乡(街道)工作机制和多元化资金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原26个镇乡(街道)尽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建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性格局,使小城镇日常管理提档、城镇品位提升、居民素质提高、产业转型升级。
在枫桥镇,当地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红枫义警”,每天早上在绍大线主要交叉口指挥交通、劝导行人,实现365天满勤服务;山下湖镇则组织成立“小镇巧妇”志愿队伍6支300余人,定期义务参与垃圾分类、环境整治、交通劝导等志愿活动,实现道路整洁畅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作之不止,方有不凡。诸暨深知,小城镇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年初,诸暨以产业繁荣美、功能完善美、生活宜居美、环境优越美、人文历史美、治理和谐美(简称六美)为导向,围绕“美、优、保、创、治、标”六字方针,提出《诸暨市美丽城镇提升新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以全市17个建制镇、1乡和大唐、暨南、陶朱3街道为主要对象,以建成区为重点,衔接美丽乡村建设,兼顾辖区全域,大力推进美丽城镇建设。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未来,每一个诸暨建设人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秉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怀揣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的钢铁意志和乐观自信,带着必胜信念和坚强决心,助力美丽城镇建设阔步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