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是行囊 不变的是情怀
张萍
又逢开学季,走在大学校园里的青春脸庞没变,他们行囊里的装备却在悄然变化。
天猫最新数据显示,除了手机、电脑和平板之外,2019年大学生的开学行囊里又增添了“新三样”: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淘宝数据显示,零食、电竞、养生、连衣裙、考研成为开学时网购的热搜,而且需求呈现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被褥、暖瓶、搪瓷缸到七八十年代的钢笔、手表、收音机,从本世纪初的手机、电脑、MP3到如今的公仔、画具、吊床、无人机、投影机、护肤品……大学生的行囊装着越来越个性化的装备,一如他们千差万别的个性。
大学生行囊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在腾飞,社会在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孩子成长和教育上的投资也随之水涨船高。
个性化的行囊,是否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答案是未必。毋庸讳言,以高考后解压的心态来迎接大学生活的新生,不在少数。翘课、煲剧、刷手机是某些大学生的常态。他们用着超高配置的电脑打游戏“吃鸡”,上课踩着点走进教室的大门,下课前一小时就心不在焉,作业能拖就拖,一不小心就成了“懒”和“宅”的代名词。
大学生活,是成年后人生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大学在扩招,机会在变多,今天的大学新生也许更淡然,少了“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欢喜,少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凝重,唯独学习的心志不能少。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如何看待大学生整天待在宿舍打游戏?”有人回答:“大学的意义就是把这些人给淘汰了。”4年的安逸舒适,换来的可能是毕业即失业的残酷。
社会潮流在更替。当代大学生的选择和志趣更丰富,视野更宽广,游戏和护肤也变得无可厚非,但是“象牙塔”里,学习的主旋律从未改变。
丰盈的行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心情:孩子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能满足的尽量满足,能丰富的尽量丰富。在理解这份苦心的同时,也当作这样一种审视:你的脑袋和心胸是否如行囊一样丰富,一样与时俱进、不断升级。
青年是反映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如果刚刚踏入校园的年轻人,行囊里装着的除了跟风大众的几大件,心里还能有坚定的理想、奋斗的精神和科学的追求,精神天空必定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