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全域旅游看浙江

诗画嵊州越味浓
全域盛景誉四方

  诗画嵊州越味浓

  全域盛景誉四方

  孙金良 周子斌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浙东唐诗之路的韵味在古诗的字里行间,更在嵊州的山水人文里。嵊州是江南人文荟萃之地、越剧之乡,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

  作为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近年来,嵊州市以“两山”理念和“八八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三个嵊州”建设目标,在全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文化旅游推广上精准发力,加快推进全域布局、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共享,形成以“诗画剡溪”“越剧嵊州”“养生慢城”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发展框架,开启嵊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篇章,为打造“诗画浙江”提供更多鲜活素材。

  布全局之章,放眼全域旅游规划之美

  嵊州与宁波、杭州、上海有一张相同的金名片——文化,这也是几座城市的天然纽带;加上在“融杭联甬接沪”大背景下,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是嵊州的主要优势。放眼当下,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嵊州全域旅游风正帆高。

  实施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近年来,嵊州市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局,并严格落实《嵊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会稽山嵊州片区旅游总规》《金庭书圣故里片区旅游控规》,紧抓嵊州市大交通和义甬舟大通道建设机遇,深挖“剡溪”和“越剧”两大唯一性资源,做响“两圣一路,戏引天下”品牌,形成“诗画剡溪、越剧嵊州、养生慢城”三大核心旅游主题,形成嵊州全域旅游新格局。

  特别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创建以来,嵊州市大力推动“诗画剡溪”、艇湖城市公园、剡溪滨江公园等工程建设,以显眼的“咏剡诗”文化为标签,辅以越剧、围棋、小吃等特色元素,展开“舟行剡溪,境入唐朝”的美丽画卷,强势打造全球越剧戏迷向往地、中国越剧研学游目的地、中华传统文化深度体验地,树立全域旅游新典范。

  截至目前,嵊州市共创建A级景区村庄76家,其中3A级景区村庄12家。并先后荣获了“中国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城市”“2018锦绣中国榜·新时代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2018年度十大诗意小城”“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康养目的地”“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

  以匠人之心,铸就全域旅游品牌之美

  行走剡中大地,登高远眺,山川之丽,映入眼帘,一条条曲径通幽的绿道环绕黛绿青山,更有一个个亭台楼阁点缀其中,传递着李白“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情韵。徜徉剡溪河畔,溪水潺潺,清澈明净,树影婆娑,一波波荡漾的微波,倾诉着魏晋遗风“雪夜访戴”的风雅。这一幅幅画卷,使一度沉沦的剡溪又重新回到了那条充满诗意的路上,焕发出青春耀眼的光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嵊州市践行“两山”发展理念,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增强嵊州旅游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启动越剧小镇5A级景区建设;开展书圣故里景区、百丈飞瀑景区提档改造工作;完成温泉养生小镇、飞翼生态农业小镇4A景区创建;艇湖城市公园湿地公园、金庭旅游风情小镇,形成10条精品游线,100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村庄,以文化寻根、山水寻胜、颐养寻福三大领域核心龙头产品,全面打响“唐诗路、越剧缘、书圣情”旅游品牌。

  未来,嵊州将与甬、杭、沪共建旅游要素,共享旅游资源,并通过点亮艇湖夜景,完善高铁新城旅游业态等布局,形成嵊州独有“夜游”精品线路,使嵊州有亮点、也有条件吸引周边地区优质景点白天游客资源,将成为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


浙江日报 全域旅游看浙江 00026 诗画嵊州越味浓
全域盛景誉四方
2019-09-02 浙江日报2019-09-0200030;浙江日报2019-09-0200034;浙江日报2019-09-0200043 2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