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3版:全域旅游看浙江

新昌山水为眼诗为眉
城乡融合全域美

  山水为眼诗为眉

  城乡融合全域美

  孙良 马可远 石春松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山水新昌,藏着数不尽的秘境;有缘新昌,有着看不尽的美景。

  今年年初,新昌县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在此基础上,新昌县委、县政府出台《新昌县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全域旅游再迎新格局。

  从坚持“生态兴县、旅游富民”到实施“百村成景、百业增效、百姓致富”“三百工程”,从“五星达标、3A争创”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新昌赢得了国家级生态县、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等一项项荣誉,全域旅游从“点点盆景”迈向“道道风景”。如今,新昌全域旅游拥有“景区游引领”“工业游点亮”“文化游诠释”“乡村旅游全覆盖”“民宿游新起”五张金名片,实现城镇旅游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局面。

  始终不渝走生态兴县之路,打造全域旅游体验区,成了新昌铿锵有力的声音之一。

  文旅融合深耕全域旅游

  历史悠久的新昌,人文底蕴深厚,是浙东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国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佛道文化、名士文化、诗歌文化等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文化,让这里福泽深远。

  走进新昌县儒岙镇天姥山脚下的横板桥村,穿村而过的唐诗之路古驿道与两旁民居融为一体。小溪两岸古树葱葱,墙上的唐诗、古老的民居无不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如今的横板桥村正大力挖掘天姥山和唐诗之路等文化元素,全力加快景区化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开发,重现浙东唐诗之路“明珠”。

  唐诗之路不仅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山水人文走廊,也是一条区域文化线路。在氤氲的江南烟云中,它勾勒出中国人文精神的轮廓,呈现着让世界共享浙江的使命担当。去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唐诗之路成为浙江大花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昌作为唐诗之路重要节点之一,也是唐诗之路精华地所在,对此,新昌出台《关于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浙东唐诗之路新昌段路线图,拉开了整个唐诗之路“活化”工程的序幕。

  眼下,新昌正积极探索着一条以文化动力激活全域旅游的新路径:充分利用浙东唐诗之路和古村、古桥、古驿道等历史遗产,挖掘全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特有的民俗风情等,依托大佛龙井茶、新昌炒年糕、小京生等名优农产品举办节庆活动,让全县16个乡镇(街道)个个有产品、处处有特色,合力形成“以文助旅、文旅兴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天姥山文旅品牌越来越响,文化游生动地诠释着新昌的全域旅游。

  全面提升焕新全域旅游

  “新昌有个大佛寺”——这是以往许多人对新昌的基本印象;“新昌有个飞龙栈道”——这是眼下许多人对新昌的最深印象。

  穿岩十九峰景区的飞龙栈道,是新昌在2016年新建的景点,其中玻璃栈道因“凌空而立之险”,迅速成为省内一“网红点”,游客纷至沓来。

  眼下,新昌正投资约2.2亿元对十九峰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建设环线轨道及沿线候车站点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根据规划,环线轨道全长5.5公里,沿线经过游客服务中心、重阳宫景区、千丈幽谷景区等。“建成后游客坐上观光火车,可以一览整个景区美景,将增加景区业态,扩大景区容量。”新昌县文广旅游局长高雪军说。

  这是新昌景区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新昌还对大佛寺景区实施景区亮化、水域景观提升等工程;天姥山景区围绕系统开发利用,高标准编制景区整体开发规划方案,启动古驿道修缮等项目建设……

  这厢景区游提升引领全域旅游,那厢工业游挖掘点亮全域旅游。

  走进新昌“达利·丝绸世界工业园”,千年桑树、亿年木化石、中国丝绸文化博览园与现代化生产车间、琳琅满目的产品展览区融为一体。这里是首个“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也是全省首个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全国十大工业旅游基地。

  新昌县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势,推进旅游与特色工业深度融合。达利丝绸现年均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21414万元。在达利丝绸工业旅游的示范带动下,万丰航空小镇、智能装备小镇……一个个工业旅游新标杆正在全力树起。

  城乡辉映覆盖全域旅游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新昌县城被称为“城市绿肺”的鼓山公园就灯火通明。鼓山公园最具标志性的是山顶之上的天姥阁,这座由国内古建筑专家杜顺宝设计的晚唐风格的楼阁,与天姥山遥相呼应,登之可俯瞰新昌县城,远眺天姥风光,与新昌的唐诗文化“零距离”接触。去年年中,鼓山公园正式开园,串联起大佛寺、新昌江两岸、中国茶市乃至十里潜溪休闲度假区等景点,形成完整的新昌城镇旅游线。

  遥望是无边无际的绿地,眼前是蜿蜒流淌的小河,以及与河畔连成一片的红灰屋顶的房屋,新昌县小将镇上海村的一切让人恍如隔世。尤其是一个深约150米的矿洞,激发了诸多驴友的探险欲。这里是沃洲湖的源头,可以一路领略古桥、古村、古道、清泉、瀑布、岩石、洞穴、山峰的风姿。从航拍图看,如同一个大写“欧姆(Ω)”形的绿色村庄,一些来自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户外爱好者纷纷感叹:“没想到新昌还有这样的好去处,真想住上个把月。”

  村庄景区化,正在新昌形成大气候,目前,新昌共创建A级景区村庄111家,其中3A级景区村庄18家,乡村景区化直接带动乡村游越来越红火,村民的钱袋子也由此鼓了起来。

  尚诗堂、七间半、秋山行吟、归园田居……一家家民宿如雨后春笋突起,带动民宿游成为新昌的一门“大生意”,到新昌游山水看人文住民宿已成一张旅游新名片。

  此外,新昌正在加快东茗乡、沙溪镇、镜岭镇、儒岙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的创建和提升步伐,巩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旅游元素,打造一批配套全、形象好、特色鲜明的新型旅游城镇,实现省A级景区镇(乡)创建全覆盖。

  城镇游与乡村游交相辉映,和谐同奏,一派宜居宜游宜乐的景象在新昌呈现。

  2018年,新昌县共接待游客1606.60万人次,同比增长15.03%,旅游总收入140.34亿元,同比增长16.11%,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值达8.9%。

  新昌县政府分管旅游负责人表示,伴随着高铁时代即将来临,新昌正大力提升全域旅游品质,推进全域旅游向高质量发展,通过打响一个文旅IP(诗意新昌),做强三大景区(大佛寺、十九峰、天姥山),打造六个目的地(唐诗之路精华地、禅茶一味佛缘地、摄影写生全景地、天姥山居体验地、运动休闲目的地、农特产品品购地),实现六个景区化(城镇景区化、乡村景区化、道路景区化、河岸景区化、森林景区化和田园景区化),奋力书写全域旅游发展的崭新篇章。


浙江日报 全域旅游看浙江 00023 新昌山水为眼诗为眉
城乡融合全域美
2019-09-02 浙江日报2019-09-0200006;浙江日报2019-09-0200009 2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