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7版:全域旅游看浙江

赋予颜值、气质相得益彰的全域内涵

筑梦天台山 徜徉唐诗路

  赋予颜值、气质相得益彰的全域内涵

  筑梦天台山 徜徉唐诗路

  傅静之

  刚刚过去的暑假,当一批批游客涌入天台山游客中心大厅时,都会被那里的“天台全域旅游沙盘图”吸引住。这块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沙盘图,摆放在加厚透明玻璃地砖下的凹槽里,不仅全面展示天台全域山水城乡“大花园”般的秀美风景,而且能感受到天台人发展旅游业的激情和执着。

  沙盘图是“展示窗”,更是“导航图”。近年来,天台县委、县政府以“两山”理念为引领,确立“名县美城”战略目标,奔着“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的目标,不仅成功创下天台山国家5A级景区,更让这里成为“诗和远方”的代言人。

  全域颜值彰显名县美城气质

  从千年古刹国清寺到天下奇观石梁飞瀑,从旅游休闲避暑胜地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到人间仙境琼台仙谷,天台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集纳美景与生态的大宝箱。今年以来,当地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进“一心两区三镇”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休闲集聚区,打造和合小镇、寒山小镇、云端唐诗小镇等三大特色小镇;以“不容许有一点瑕疵”的标准,打好美丽城市、美丽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公路“五美”联动组合拳,推进景城共融、景村一体、文旅互动,让城乡处处是景、步步如画、入眼即诗。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天台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并连续两年获评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成功创建省无违建县。从“五水共治”到旧城改造,天台历时5年在老城区复还“赭溪云碓”景观,着力打造唐风宋韵的历史文化街区,将“景在城中生,人在画中游”的场景在城区内变成现实;历经“三改一拆”和多次整治、改造,将始丰湖湿地公园打造成当地的“城市客厅”,形成百里河道生态廊、百里和合唐诗廊和百里沿溪休憩带的壮观规模。

  明年4月,日本星野品牌酒店试运营;明年10月,四季冰雪乐园有望开门迎客;石梁唐诗研学营地引领学生感受唐诗智慧,唐诗主题公园处处散发唐诗韵味,天台山和合小镇中的和合人间文化园、归宗禅谷等项目相继崭露头角……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和推进,都将进一步打响“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的品牌与声望。

  文旅融合赋能全域旅游升级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1000多年前,诗仙李白在这里留下的诗句,为天台注入历久弥新的诗意和文化底蕴。当地以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样板地。

  主题文化景区走不完、看不够。深挖寒山子文化,投资5亿元建设寒山古城项目;围绕济公出生地,高质量改造赤城山景区,开建济公文化园;以重现“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的天台山大瀑布宏伟盛景和仙道文化的深度体验游,也将于年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主题文化民宿赏不完、住不够。当地充分挖掘养生文化资源,打造“十大山居”品牌民宿,开创民宿3.0时代。已建成寒山隐逸主题的“寒山隐院”、禅意主题的“舍不得”、养心发呆主题的“风来半山”等高端民宿,都尝试跳脱传统民俗的概念,转而向“文宿”转化。天台还在全省首创民宿许可备案制度,率先设定行业准入标准,从根子上解决了民宿行业“有照无证”的尴尬境地。

  主题文化博物馆研不完、学不够。博物馆是天台打造研学之旅的一张金名片,当地正在策划和合文化博物馆、唐诗之路博物馆等内容展示;其中,和合人间文化园内的上千件藏品,可为所到访的游客带去一趟难忘的“和合之旅”。

  一个个特色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游不完,玩不够。把康养文化全面植入到村内景观的塔后村,主打“古韵”品牌的张思村,定位体育休闲主题的安科村,依托宋窑遗址资源、侧重陶艺体验的黄家塘村,深挖唐诗文化元素的集云村,自然景观与休闲游浑然一体的后岸村……都成为游客爬完天台山、游完国清寺后争相打卡的“网红胜地”。

  ◆景区惠民共享全域旅游红利

  自2017年5月19日起,天台山5A级旅游景区国清景区实行免票开放。一年之后,当地免费开放的景区增加到了12个。

  由于国清景区是绝大多数游客的必到之处,免收门票后,游客更愿意多跑几个景区,行程相对也就延长。景区票务中心特别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套票,不但把全县的景区进行合理整合,还解决了交通问题,从以前的“分散景点游”升级为“系统路线游”。

  两年来,天台用这一张免掉的门票,以“景区惠民”的模式撬动了全域旅游的升级模式,助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浙江日报 全域旅游看浙江 00027 筑梦天台山 徜徉唐诗路 2019-09-02 浙江日报2019-09-0200006;浙江日报2019-09-0200011;浙江日报2019-09-0200012;浙江日报2019-09-0200016;浙江日报2019-09-0200020 2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