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诗和远方的热土

——“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纪事

  诗和远方的热土

  ——“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纪事

  蓝 晨

  衢州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交通枢纽。迈入新时代,衢州始终牢记“八个嘱托”,按照“浙江大花园的核心区”的定位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谋划了“1433”发展战略体系,推进交通先导、城市赋能、产业创新、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基层治理、营商环境、城市文明“八大任务”,推动内陆城市复兴,朝着“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目标大步迈进。

聚焦交通先导,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把区域开放作为最大的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浙江大通道建设。今年3月28日,杭衢高铁(建德至衢州段)正式开工建设。这条时代高铁为衢州加快发展打开了新空间、赢得了新未来。2022年将与杭州西站同步建成,届时杭州与衢州的时空距离将缩短到40分钟左右,枢纽接枢纽、西站通西站、高地到高地、通达变通勤,杭衢将同城化一体化。杭衢高铁的建设,还带出杭深高铁近海内陆线、浙西航空物流枢纽等重大战略性项目,以衢州为枢纽的“米”字型铁路网架构正加快形成。

  不仅如此,衢州港龙游港区开港,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在断航60年后全线通航,衢州实现通江达海,“千年水道”盛景将再次重现。衢宁铁路、沿江美丽公路、杭金衢高速拓宽、351国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稳步推进,“四省通衢”区位更加凸显。新开通衢州至昆明、青岛、济南、海口、重庆、贵阳、成都、大连等航班,2018年旅客吞吐量25.1万人次、增长23.9%。

  借助杭衢高铁打开杭衢大通道,打造杭衢山海协作升级版,做好“融杭联甬接沪”这篇大文章,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去年10月,衢州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现杭衢已形成“2+33”合作体系,涵盖人才、体育、旅游、科技、卫生、农业等领域。同时,海创园二期工程破土动工,未来科技城衢州园揭牌启动,衢州正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创新生态圈,市域一体、精准协助、整体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

聚焦城市赋能,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聚焦城市赋能,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打造长三角的大花园、后花园。自2016年以来,衢州常住人口连续实现净流入,城市人口新增12万人,2018年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列全省第1,城区人口监测数达到60.91万人。

  围绕唱好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南孔古城·历史街区 “三城记”,启动了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开发首战告捷,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建设快速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标杆性项目开工建设,古城双修十大工程启动实施,未来大厦、鹿鸣半岛PPP项目、鹿鸣山文化院街、信安湖活力岛等项目即将开工,城市能级不断跃升,城市人气不断集聚。

  2018年12月,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18届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全球总决赛上,衢州在全球3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竞赛最高奖和景观改善特别奖,成为浙江省内首个获得“国际花园城市”殊荣的地级市。今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浙江未来社区和国际未来社区“双试点”“双认定”,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的高品质新社区、产业创新服务的综合体大平台、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发动机。

聚焦产业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突出产业为王、优势再造、动能培育,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让美丽更智慧,让智慧更美丽。2018年,衢州GDP增幅五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增幅,规上工业利润增幅居全省首位。

  突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围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成立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十个一”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体系。阿里、中兴、安恒、网易、深兰、智网、华为等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成功落地。今年上半年,衢州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税金总额和数字经济从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长居全省前列,新增上云企业2000多家。

  突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特色小镇群落的模式,推进幸福产业块状布点、有形布局。稳步推进一批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平台型项目和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推动开化根雕、常山赏石、龙游红木、衢江康养等特色小镇不断升级。坚持建设“目的地+集散地”,全面融入钱塘江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和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幸福产业加快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两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聚焦乡村振兴,打造乡村版大花园

  坚持党建治理大花园“三位一体”融合推进,着力打造“三民工程”升级版、“枫桥经验”升级版、“千万工程”升级版,全力打造乡村版大花园。2013~2018年,全市农民收入年均增速10.2%,增速连续六年稳居浙江省前三。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增幅均位列全省第二。

  着力重构乡村版大花园建设体系,形成“3752”的顶层设计,打通工作体系、建立政策体系、重构责任体系。“3”:加强“三个统筹”,统筹规划布局、统筹政策资源、统筹工作保障;“7”:做好“七篇文章”,党建篇、农房篇、集聚篇、资源篇、改革篇、产业篇、治理篇;“5”:推动“五大振兴”全面振兴同步振兴;“2”:实现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按照“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的高标定位,针对农村“建房难、建房乱”的痛点难点,把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把“一户多宅”整治作为“牛鼻子”的“牛鼻子”,建立乡村规划体系和房地信息系统,着力实现把农民建房服务好、乡村风貌提升好、资源转化利用好、产业培育发展好,又把党建统领落实好、乡风文明塑造好、公平正义维护好、群众满意实现好的“八个好”目标。

  推进产村人文融合发展,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坚持市域一体、市县联动,谋划启动覆盖全市域、长达280公里、覆盖1000平方公里的“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三产融合的大平台新引擎。诗画风光带规划建设78个重点项目,有效带动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总投资1160亿元。

聚焦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战斗的团队、奔跑的团队、温暖的团队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以人为本、抓人促事。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把干事导向和用人导向最大程度地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制定出台“1+8+2”抓人促事政策制度体系,在领导干部政治体检制度、干部正向激励机制、专班干部管理、干部“三色”管理、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市直部门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容错纠错机制、退出现职领导干部管理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强化正向激励、反向倒逼,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制度环境。尤其是着力破解“中梗阻”的难题,开展中层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全市面上共交流调整干部83名,带动实现市县两级内部轮岗交流630多名。

  常态化开展电视问政《请人民阅卷》,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每月聚焦一个重点,现场问政、举一反三,现已经举办17期,推进了一批长期困扰基层的乱搭乱建、农民建房难、城市管理难等顽疾的解决。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树正打歪”、村社组织换届回头看、重点村社专项巡察、“三类人员”清理等等,推动了干部作风发生转变,整个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探索建立专班制,坚持领导体制、组织架构不变,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打破部门壁垒、条块分割,实现扁平化管理。通过专班制运行,形成“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扁平一体高效”的工作新格局,推进了一大批难题攻坚、改革突破、重大项目落地,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舞台。

  实行“十条军规”正反面通报,把“十条军规”作为全市干部的共同遵循,坚持“十条军规”执行情况一季一通报,树立是非分明、导向鲜明,善恶分明、旗帜鲜明的导向。截至目前,全市已先后通报“十条军规”正面典型76个、反面典型37个。

聚焦基层治理,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始终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推进大党建大联动大治理,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

  探索形成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体系,围绕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目标,做深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党建+基层治理”两大文章,通过“制度设计+技术支撑”,构建以“四大五加”为体系架构和“主”字型运行架构,推动形成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齐抓”、共建共治共享“三共并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突出抓好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三联工程”,把市县乡村四级9097名干部纳入网格,设岗定责、攻坚破难,有效提升了干部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形成“周二无会日”“红色网格联队”“红色物业联盟”“红手印”“村情通”等特色品牌,并在全国率先推行乡镇机构模块化运行改革,致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雪亮工程”获评全国政法综治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衢州打造中国基层治理最优城市做法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聚焦营商环境,

打造中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营商环境是制度软实力、核心竞争力。衢州以被列入全国首批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的契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着力打好“营商环境”大提升组合拳。

  系统构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体系,着力创新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政策体系“三大体系”,专门成立市营商办,牵头负责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建立“专线+专网+专窗+专班+专门机制”的“五专”服务体系,探索形成“组团联企”服务模式,建立大三农、大科创、大文旅、大商贸“四大专项”政策,做到政府企业打通、直接间接打通、资金基金打通、人才科技打通,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投放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上。同时对涉企政策进行系统整合,建成全市统一的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兑现到奖补资金到账全过程网上办理。

  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着力抓“一件事”线上联办、“无证明办事”和“掌上办事(办公)”,启动“十站四心”建设。聚焦“项目、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扩面,推进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跨地域业务协同,做到全程“一件事”网上并联审批,“一次申报一次办结”。目前,市本级175个民生事项已经100%实现“一证通办”,另有172个涉企事项“一照(一码)通办”;1031个事项实现“掌上办”,占比90%以上。同时,依托“浙政钉”,使“掌上办公”成为常态。

  启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率先建成信用协同应用平台,在行政管理领域全面应用公共信用信息评价、联合奖惩、红黑名单等功能,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重点的“互联网+监管”模式。到今年7月底,累计形成激励案例1284件,惩戒案例1288件。针对个人诚信建设,整合停车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公积金服务等各类优惠激励,推出衢州个人诚信积分——“信安分”。

聚焦城市文明,

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

  围绕“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坚持“文化+文明”,打通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品牌打造,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

  全面打响城市品牌。提炼形成“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设计了城市品牌标识“作揖礼”、吉祥物“快乐小鹿”和卡通形象“南孔爷爷”,在海内外多地召开城市品牌发布会、推介会,在高铁和民航班线上冠名衢州有礼号,在央视投放了城市宣传片,聘请衢州籍羽毛球世界冠军黄雅琼为城市形象大使,全方位宣传推介衢州,极大提升了衢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品牌打造两者打通,制定实施《衢州有礼市民公约》《衢州有礼村民公约》《衢州市文明促进条例》,构建了媒体曝光、行政执法处罚、通报单位村社、纳入诚信记录的法治闭环;着力打造一座“车让人”的城市、一座“垃圾不落地”的城市、一座“自觉排队”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的城市,让南孔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有礼”弥漫在空气中、浸透在灵魂中、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牢记嘱托,逐梦前行。因为奋斗,衢州这座城市在变,衢州干部在变,衢州百姓在变。这座城市的理想之火已经被点燃!诗和远方,就在这片热土。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诗和远方的热土 2019-09-02 浙江日报2019-09-0200004;浙江日报2019-09-0200007;浙江日报2019-09-0200011;浙江日报2019-09-0200013;浙江日报2019-09-0200016;浙江日报2019-09-0200018;浙江日报2019-09-0200022;浙江日报2019-09-0200008;浙江日报2019-09-0200012;浙江日报2019-09-0200017 2 2019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