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自然资源

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平台

免费服务 方便用户

  从事卫星导航定位管理这个“上天入地”的行业,冯杨民会不定期走访用户。8月16日下午,是他安排的上门走访时间。

  身为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冯杨民与600多个使用浙江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单位用户,每天保持着密切联系,给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寻人。“有一年,一家用户单位的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失联,焦急万分的用户请求我们帮助寻找。”冯杨民说,我们马上通过平台,寻查到作业人员最后一刻的位置,用了约1个小时,就找到了这个作业人员。

  该平台由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开发。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前投入使用的平台,2018年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对全省申请使用平台的用户提供免费服务。

  与改革前相比,改革后用户申请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更便捷。“申请材料由6项减到1项,作业区域从当地范围到全省通用,服务对象从只对测绘单位开放到对非测绘单位和个人开放服务,服务费用从6000元至10000元到免费,办理环节从现场受理和审核纸质材料到网上受理和审核,从原先最少跑2次减少到‘零跑次’,办理时间从20个工作日到2个工作日。”浙江省第一测绘院相关负责人说。

  杭州市区的德胜河,一条清淤船徐徐驶过。在此开展德胜河清淤工程测绘项目的浙江华东建设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王伟杰和同事,在河岸摊开一张地形图,打开形如吊扇底座、被称为“机头”的卫星接收设备,和体积比电视遥控器大一些的控制器,不到一分钟,就显示出实时坐标数据,对河道沿岸的带状地形图与现状进行比对,一旦发现变化,就用“机头”测出来。

  王伟杰是冯杨民的用户。王伟杰告诉记者,过去没有这个平台,工程测量时,测量人员要携带多套专业卫星信号接收设备以及发射电台等,到现场寻找最近的已知坐标点,架设基准站,把坐标“引”到现场固定,再在固定点上架设基准站,设置移动站后,才能开展工作。

  “现在,只需带上卫星接收设备和控制器,就可以进行作业了,还免费。”王伟杰说,干同样的活,过去需要3人3天时间,现在1人1天便可完成。

  据了解,今年以来,平台实行免费后共受理申请件数1243次,为600多家单位提供账号4000余个,每年可为全省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减负约2000余万元;在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工程设施建设和后期运行监测的服务中,相比原先传统的定位服务模式,作业效率提高40%以上。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是冯杨民的首批用户。说起平台的好处,研究员罗孝文深有感慨:过去观测潮位,要在测区先建造一个临时潮位站,找站点需要3至5天,建成后还要雇人看守仪器设备。有了平台和高密度的沿海、海岛基准站点后,在平台正常的情况下,就可直接获取24小时实时数据。对于海洋科学研究来说,不再需要建设潮位站,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

  平台好用,用户有啥新需求?今年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席卷浙江,近岸海域出现风暴潮。对此,罗孝文建议:今后,平台能否通过高精度24小时实时定位记录,分析风暴潮对地壳的影响和变化。冯杨民表示,要进一步改进平台功能,更好地发挥平台的技术服务支撑作用。

  “这个自然资源管理的平台很好,大家都用起来,让大数据转起来,就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罗孝文说。

  正是改革的推进,让天上的“眼睛”更明亮了。


浙江日报 自然资源 00010 免费服务 方便用户 2019-08-29 10898335 2 2019年08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