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就业作为优先目标
阎 逸 姚海滨 编辑 江于夫
面对新形势,我省就业面临的问题挑战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引起了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就业问题。2018年全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为4.1%、2.6%,均低于全国水平;去年底又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然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省就业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经济下行压力带来周期性就业压力。我省民营中小企业一直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对就业的贡献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有所弱化。同时,不少互联网企业面临人力成本上升、再融资困难、盈利前景不明朗等压力,也不得不进行裁员。
经济结构调整加剧结构性就业压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被市场淘汰或者外迁,造成部分就业岗位流失,虽然“数字经济”等新动能产业发展带动了不少新的就业机会,但劳动力整体素质难以与之匹配,造成“就业难”“招工难”并存。
人力资源市场运行不畅造成摩擦性就业压力。由于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劳动者错失求职机会。企业和劳动者对就业政策不了解,造成劳动者就业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不少企事业单位还存在歧视性就业现象,导致不少劳动者失去就业机会。
把“稳就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
就业乃民生之本。我们要把“稳就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大经济逆周期的调节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
充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催生更多吸纳就业的新市场主体;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小微企业,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结合企业信用和缴纳社保情况,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降低自主创业人员支持政策认定的门槛,将自主创业人员范围扩大至全部在校学生,提高创业优惠政策的适用性。
二要围绕重点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结合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开发“互联网+”家政、养老、快递等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要积极引导人才面向乡村就业。结合我省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积极引导青年人才到农村工作。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支持青年返乡下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
推进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高职院校软硬件建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职业院校。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加快培养我省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二要加快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构筑高校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充分就业的联动机制,根据社会实际需要精准调整专业结构,多开设一些产业转型、技术进步所急需的课程与学科,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三要加强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教育。落实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提供一系列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鼓励从校外聘请专业人士、优秀人力资源经理、成功创业者担任老师。
四要实施社会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同步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职工技能提升、岗位转换,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强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
支持发展新型灵活就业,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一要提升新型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水平。消除新型灵活就业者参加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的制度障碍,研究制定补贴政策;探索补充性保障,如为通过网络平台等模式就业的新型灵活就业者提供意外伤害保险等;支持社会组织成立第三方的自由职业者社保中心,为灵活就业者提供退休计划、社保套餐。
二要维护新型灵活就业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新型灵活就业的规章制度,完善灵活就业者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如及时研究出台各分享经济平台的监管办法,保障网约车司机、网红直播者等新型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
三要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将灵活就业者纳入工会体系中,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
四要完善新型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健全灵活就业信息统计,依托互联网建立“新型灵活就业云人才库”,为各类主体与灵活就业者提供精准对接、远程匹配,探索政府向灵活就业者购买服务制度;创新探索联合办公产业,依托梦想小镇等众创空间为新型灵活就业者打造联合办公空间。健全新型灵活就业者人才评价体系,研究相应的职称评定方法。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岗位供需匹配度。一要确保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实到位。研究制定发布“稳就业”政策实施细则,如明确“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的界定标准,简化企业稳岗补贴裁员率计算方法,并结合“三服务”活动,及时向企业和群众宣传政策。
二要健全就业形势监测体系及部门间协调机制。构建高质量就业指标体系和就业数据库平台,开展就业形势统计监测评估,按月定期发布就业情况报告。
三要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就业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协同推进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降低企业招聘和劳动者应聘的成本。加强劳动监察和执法,努力消除户籍、学历、专业、年龄、毕业年限等就业歧视,使得人尽其才选岗位。
四要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强化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规范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和管理。积极创建“扶贫车间”,就近安置贫困劳动力,以奖代投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民办非企业等单位积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
【作者单位:省政府咨询委决策咨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