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春华秋实的保卫者

——记永康市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夏声广

  “台风过后,我省仍将持续高温天气,田间高温高湿条件,将使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应积极做好防控措施……”

  这段文字来自永康市农业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夏声广的微信公众号。熟悉夏声广的农民朋友,都叫他老夏。55岁的他,198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基层农技推广的岗位上。“他这辈子都离不开土地喽。”夏声广的老朋友、产粮大户池国通说道,“他是越热的时候越忙。他本来身体就不太好,这几天我看他又瘦了。”

  农技工作是一项身体力行的艰苦劳动。不论酷暑还是严寒,在永康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老夏的身影。采访当天,老夏上午走农田,手把手教农户防治病虫害;下午编微信,发布《梨冠网蝽识别与防治》。闲不住的他还来到菜园,检查前期发现的丝瓜病虫害是否好转。

  正值盛夏的午后,夏声广为了拍病虫害素材,还是冒着酷暑前来。“跟农民、作物、病虫打交道,就得下乡、下田。”夏声广一边摸着丝瓜藤,一边对记者说。我们发现,老夏身上的装备很特别:一只摄像包、一双雨鞋、一副放大镜、一把小刀,身上还挂着一只塑料袋,内装一只封闭的盒子,“用来装虫子”。

  别看平时都在跟土地打交道,老夏可是个十足的“潮人”:手上戴着智能手环,会PS、会剪辑、会编微信公众号,甚至会写计算机程序。老夏坦言,这些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种类更加复杂,“老农技”遇上了“新课题”。他扳着指头数了起来:“过去只有水稻、玉米、柑橘等几样。现在是五花八门,草莓、蓝莓、火龙果,连荔枝都有人种。这样一来,病虫害也出现了新变化。”

  老夏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变化,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除了研究水稻,老夏还重新学习了果树、蔬菜病虫害技术,自费购买了许多专业书籍,有空就上网查阅专业资料,建立农作物病虫数据库。如今,他的电脑里已积累了千万字的资料和几万张图片。而他的手机,更是成了农技“急救箱”,成了永康当地的农业“120”。不少农户一有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他,有的农户甚至从海南、辽宁打来电话。

  老夏发现,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不了广袤土地上层出不穷的问题。为此他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声广植保”。根据农事季节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声广植保”总会第一时间发声,成为农民朋友的“掌上农技课堂”。

  30多年来,老夏一直坚持把媒介技术和农技推广结合起来。“今年,基于大数据的自动识别与防控软件将与农民朋友见面。”老夏下周要给全省农技推广人员上课,主题就是《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做好新时代农技服务》。授人以渔,已成为老夏最乐于做的事。

  扎根土地,面对农民,老夏一直坚持着。年岁的增长,挡不住他的脚步,老夏还在学习、进步,用知识的力量为春华秋实保驾护航。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春华秋实的保卫者 2019-08-28 10885489 2 2019年08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