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养老院的
生命力
董红亚
就养老服务而言,嵊州“养老一条街”是“嵊州模式”的集中表现。它反映的是养老服务社会化之初,在社会养老需求日益凸显,而政府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不足情况下,社会和政府互动创新,短时间内出现民办养老机构集群式发展的现象。这在当时有效回应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父母对经济便捷养老的需求。
“养老一条街”的兴衰,折射出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由粗放走向规范的发展之路。养老服务社会化之初,国家尚未有专门的养老用地供给,且最早的一批创办者具有“弱势化”的主体特质,多为小经营业主、农村妇女或下岗工人。彼时,有相当比例的民办养老机构达不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或养老机构许可的条件,属于典型的合情不合法。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地产、保险、健康等行业的资本进入,引领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养老设施快速发展;2016年,国家适时出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专项文件,启动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民政部门依法取缔、关停、撤并安全隐患严重、无法有效整治的养老机构。保障老年人权益和人身安全,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今年以来,涉及养老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2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对养老等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提出要求。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分别从养老服务的制度改革、养老服务的投融资、养老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进一步对养老产业发展提出了意见,而且提出目标,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政策激励下,不应忽视养老行业的深层次矛盾。养老机构运营成本高与老人支付能力低的矛盾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看,嵊州的民办微型养老院有其特定的生命力。尽管这些小微机构缺乏规模化效应,但微型养老机构往往嵌入在居民社区,易营造类家庭氛围,便于子女探望,满足老年人的亲情养老需求。这恰恰是当前国际、国内养老服务发展的一个趋势。
“养老一条街”的衰落并非市场自然淘汰的结果。环境差、服务粗放、有安全隐患,为什么依然有老人和家属选择此类养老机构?值得反思。这说明在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和当前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依然需要一定数量的福利、公益性养老机构存在,以满足低收入人群,尤其是农村地区老人的养老需要。政府在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中,在供给侧,要引导推动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在需求侧,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支付保障制度。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福利研究所所长、教授,《养老服务社会化“嵊州模式”研究》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