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观点

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当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表面看到的是增长速度放缓,而实质上则是通过结构调整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就是我国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正在迅速成长和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如何实现下一轮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要看到经济发展连续性背后的“不连续性”,即在很多方面普遍存在的非连续性和结构性变化。比如,浙江制造的崛起之路,就是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农业省份变成现在走在中国发展前列的经济大省的非连续性升级之路。

  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有非常强的包容性。浙江经济发展初期靠的是传统的工业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是真正惠及老百姓的。今天,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第二、第三产业的边界已经是越来越模糊了,这是一种新的制造业服务化的情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普遍认为研发变得越来越重要,研发投入增长迅速,创新成为赢得更高附加值和更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动力。

  浙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典型而独特的现象就是“双轮驱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很多人说,浙江省有太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只做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我们已经看到,到了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在实践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新的双轮驱动机制。两者相互引发、相互驱动,越来越往产业上游研发推进,诸如人工智能和智能芯片等,在更高水平上促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除了技术,还应看到体制改革和治理结构创新的重要作用。浙江是全国较早发展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在竞争中发展。但是,企业并不是自动就会形成竞争力,除了技术以外,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力是来自于管理创新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化。所以说,内部的和外部的体制机制的创新是浙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作者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6 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 2019-08-27 10880309 2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