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今日嘉兴

破解难题,海宁农村“三资”监管智慧化

李 磊

  集体的资金用到了哪里?村里建设项目运作是不是规范?类似涉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简称“三资”)的事情,往往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同时,由于涉及的事项面广量大,也给日常监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海宁市打造的“三资”智慧监管平台,让这一问题得以迎刃而解。

  在海宁市农业农村局“三资”监测中心的电脑上,全市182个村(社区)涉及“三资”的有关数据都可以实时查询并动态管理。该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站副站长翟海良指着屏幕介绍说,2016年上线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把全市村级银行账户开设、工程款支付、合同管理等情况全部纳入监管,并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比如合同超期、资金支付超限等问题,系统终端都会自动监测预警,同时提醒督办整改。”他说。

  与此同时,依托“三资”监管平台,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启用村级集体资金网上审批支付系统,通过“无纸化”审批、“非现金”支付、“大数据”管理,实现村级资金支出监管前置化、流程信息化、支付电子化,既保证了资金的集中管理,又能让数据多跑腿,让基层干部少跑腿。

  智慧化的监管堵住了农村“三资”管理的漏洞。据悉,截至目前,该监管平台通过预警,共发现各类问题620个,发出情况通报17期,下发问题《限期整改通知书》和《监测关注函》7份,向市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5条,问责5人,有力促进了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

  海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类似村级集体资金、小额工程项目、村级资产租赁等方面,都是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如今通过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强化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约束,有效遏制了农村“微腐败”问题。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14 破解难题,海宁农村“三资”监管智慧化 2019-08-27 浙江日报2019-08-2700006 2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