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玫瑰 蓝玫瑰
陆春祥
炸弹声尖锐划过天空,接着是沉闷的爆炸。火光映天,人们奔跑躲避,爆发出喊声和哭声,整个城市陷入严重混乱之中。除两兵交战外,一群特殊的救援人员出现了,尽管肤色不一,操着不同的语言,但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这就是国际红十字会。此情此景,在中外影视剧里屡见不鲜。
以前我住报社宿舍七甲院的时候,每天深夜下班骑车,从体育场路右转,一路行。在环城东路中间,就会看到杭州红会医院。白天上班,我坐公交,从凤起立交桥上看红会,只见贴沙河边上,若干幢红砖头房子隐藏在树林间。虽没进去看过病,但知道红会医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28年,为法国天主教会的修女创办,迟于1924年就成立的杭州红十字会。它原来叫仁爱医院,现在是省内知名度较高的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
宋玫所著《仁爱之境》一书,日前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近15万字,是作者2016年以来从事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工作的“火花集锦”。《仁爱之境》,犹如带我进入了红会的博物馆,帮我释疑解惑。当然,这个博物馆是她用文字和思想精心营造成的。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作者的仁爱之心。从作者进入红会的第一天起,就将自己深深融了进去。字里行间,无不显示着仁和爱的挂怀,这种挂怀溢满整部书页,并不断散发开来。大爱无疆,大爱无界。人道、慈善,是一种性格养成,让她的工作有声有色。
我还看到了好多面能照见自己身影的镜子。比如,《尊重每一个生命》中的特蕾莎修女。科索沃人特蕾莎,为印度的穷人付出毕生精力。印度人这样回报她——1997年,特蕾莎修女出殡,她身上覆盖的是印度国旗。她的遗体被抬起来时,在场印度人全部下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要出席了她的葬礼,包括三位女王和三位总统。特蕾莎有许多朴实的人生哲理:即使你是诚实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特蕾莎没有什么高调的口号,只是设身处地为穷人着想。
《仁爱之境》全书四章,从头到尾,都围绕着人道和慈善展开,多个角度,多个人物,多个事件,多种观察,苦口婆心讲红会,其心可鉴。
南宋林洪的笔记《山家清供》里,有一则《真君粥》。“真君粥”制作方法极简单:将杏子煮烂,去核,等到粥熟了,再放进去一起煮。但此粥的来历却不简单。
真君姓董,原名董奉,三国时期名医,他和张仲景、华佗齐名。林洪说,他去庐山游玩,听说董真君在还没有成仙时种了很多杏树,丰收之年,董用杏子换谷子;如果收成不好,就将谷便宜卖掉。灾荒之年,他救活的人很多。后来,董真君白日里升仙,当地有诗流传:“争似莲花峰下客,种成红杏亦升仙。”
白日里升仙,虽是无稽之谈,却是民众对董奉的诚挚感赞。某种程度上,数十万亩的杏林,粉红的杏花,黄灿的杏果,也帮助妆点了庐山的天空。
喝着真君粥,看着杏花林,读着宋玫的《仁爱之境》,顿感杏林春暖,大地和人间都充满了爱意。
宋玫的“玫”字,让我想到了玫瑰的花语。
中国人做人做事一向内敛,不大会用花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即便如《诗经》中有大量咏物的赋比兴,也如“关关雎鸠”般含蓄曲折。玫瑰是英国的国花,但有人说它们的原产地在中国,也就是说,咱中国人感情原本丰富,只是不太善于表达。玫瑰品种繁多,花开绚烂,颜色不一,花语也不太一样,但都带着爱与美的含意。
红玫瑰,象征热情、热恋。一如红十字会在《仁爱之境》中的意象,希望读者能泛起富含激情的热爱。
蓝玫瑰,代表大海或者天空,深邃悠远又兼具敦厚善良。作者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对红会有一些新的了解,从而自觉锻造善良的品格。
红玫瑰和蓝玫瑰的结合寓意着,做善事既需要热情,又需要理性,也就是慈悲与智慧相结合。
自然,玫瑰都是带刺的,宋玫的《仁爱之境》也有些刺,不过,都是善意的提醒和微笑的告诫。一切源自,她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能更温暖更美好。
由《仁爱之境》,还可以作更多的延伸。任何人都需要帮助,或物质或精神,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
即便在大自然,一树一木,一花一草,也都离不开风雨和阳光的帮助。推而广之,整个世界,也是由一个帮助的循环结构而成,极似卯榫,架构严密。你帮我,我帮你,他帮他,它帮它……
雪中送炭,胜造七级浮屠。润物无声,春风三次化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泉映人心,天地同谐。
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大部分时候,我们帮助人,做善事,都只是折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