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阅读会

我就是这样
走过来的

  我出生在大别山区域的鄂北农村,退休于井冈山所在的赣鄱大地。我十九岁在武汉入伍,从工人变成军人,从基层连队到总政机关,从普通士兵一步一步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在这段人生轨迹中,有一个关键节点——陆军第一军二师师报道组。

  我在师报道组工作了近两年,1978年年初提干,被任命为连队的一排长,成为军官。离开师报道组,我多少有些不情愿。

  我冷静地反思总结自己:为什么这个工作异常艰辛的单位,让我如此恋恋不舍?我总结出六个字——“走、干、讲、读、写、想”。

  走。要想获得新的素材,了解更多生动的故事,就必须迈开双腿,到各个部队去,走进大自然,走进训练场,走进军营的角角落落;还要到附近的工厂、农村去,和战友聊,和军人家属聊,和工人、农民聊,甚至和路人聊。走出去,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听到不同的声音。天天走,天天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干。就是要多实践。那时一个师有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卫生兵等十几个兵种,有上千个专业。写一个步兵连,就要把步兵的五大技术学一学、练一练;写一个司务长,就要跟在他后面种菜、买菜、调剂伙食、熟悉各地人员的口味、记账目、打算盘。有了亲身体验,就不会被一些常识性问题所难倒,避免了说外行话、闹笑话、出洋相;被写对象对你也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钦佩感。

  讲。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演讲者、鼓动者。要把自己所写的主题与所写对象的事迹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党的大政方针,与整体的政治气候、政治环境同频共振。说清楚你写的稿子对部队、对单位、对个人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别人才会产生共鸣,为你出谋划策,把你的思路变成大家的行动。写好后讲给他们听,让他们给出评价,他们会提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意见,说出许多生动的语言,使你茅塞顿开、耳聪目明。所以,我每到一个连队采访,都会和他们聊一聊,说明来意。碰到有的指导员让我代他上思想政治课时,我是求之不得,因为这样可以一举多得,既锻炼了我的口才,减轻了他的负担,还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讲好了还能提升自己的威信,为接下来的采访打下良好基础。

  读。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有位专家说,文章也是一部乐章、一首歌曲,写出来了要大声地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高低平仄,开头、过渡、起伏、结尾都有不同的旋律和音调。写好一篇稿子要大声读、反复读,这本身就是在发现问题、开拓思路。读,对我这个小时候读书少的人来讲,还有更特殊的作用,先天不足,笔水浅淡,后天就要苦读恶补。那时候,我们读新华字典、读大块头书、读报刊上的文章,有时也读《解放军文艺》上的作品,好的文章反复读。

  写。新闻报道主要部分是写。写,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观点、认识、思想情感,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读书学习是写作的热身准备和基础条件,写作则是这些前提的最终表现,是集中创造的过程。下笔如有神,“神”就是实践,就是社会活动的精华。由不会下笔、离题万里到文思泉涌、笔下生花,甚至达到笔是匕首、笔是利剑的境界,都来源于生活的阅历。

  想。就是要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在写报道的过程中逐步觉察到,凡是想好的、成熟的、能脱口而出的东西,就上手快、写得顺,其成果也是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的。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从头再来。最关键的是大脑这个“加工厂”要精准到位,文章的主旨、题目、段落、开头、结尾、重要过渡、语言,都要反复推敲。

  (本文摘自《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从大别山农家子弟到共和国将军的成长之路》)


浙江日报 阅读会 00009 我就是这样
走过来的
2019-08-23 10858072 2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