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撬动百亿大产业 共享“鲜甜”小康路
孙岚 李贝妮 鲍雯霞 章海英
三门:撬动百亿大产业 共享“鲜甜”小康路
孙 岚 李贝妮 鲍雯霞 章海英
晨曦未及刺破黑暗,大地染着灰蒙蒙的迷雾。在浙江台州的三门湾畔,一群群“讨海”的人们早已在滩涂边挖、铲、抠、捞、捡。
三门人管出海捕鱼叫“讨海”,一个“讨”字,深怀对大自然的敬畏。大自然亦不会亏待她勤劳又谦卑的孩子,给予海边人丰盈的生活。
近年来,三门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山海优势、资源禀赋,推动建设“鲜甜三门”品牌,同时全领域植入“鲜甜品牌”,培育山海风味的“鲜甜产业”,打造宜居宜游的“鲜甜环境”,创造群众向往的“鲜甜生活”,让“鲜甜三门”成为最闪亮的名片。
如今,三门县一二三产融合、农渔文旅一体发展,让老百姓从种养殖、加工到销售、运输,环环致富,从渔家乐到乡村旅游,行行带富,实现“人人勤劳,户户创业,家家致富,村村殷实”的幸福生活。
数据显示,2018年,三门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9.4亿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增长11%,增幅均创5年来新高。
毫无疑问,在三门,一场影响全县域的产业变革升级已经拉开了帷幕,蟹乡人民走上了共享“鲜甜”的小康之路。
培育 “鲜甜产业”
立秋后,青蟹愈加肥美。在上海经营三门小海鲜的卢健军也格外忙碌。“今天的青蟹已售空,你要的话明天我给你预留哦。”三门青蟹供不应求,让他有点幸福的烦恼。
卢健军是三门亭旁人,“盒马鲜生”的金牌供应商。上个世纪90年代,卢氏夫妇就在上海贩销三门蛏子,最初是摆摊零售,一年卖个几万元,自从纳入“鲜甜三门”品牌体系,现在已经从蛏子一个品种做到30多个品种,他的销售收入一年好过一年,今年预计销售额超过1.5亿元。
三门小海鲜的热销景象,正是三门培育“鲜甜三门”品牌,做强“鲜甜产业”的战果。
“海山仙子国,鲜甜三门湾”,三门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山海秀丽,海鲜鲜甜,有59万亩的浅海、21万亩的滩涂、19万亩的海水养殖基地,全县44万人口有30%从事海水养殖及相关产业。但长期以来,都是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缺乏统一品牌包装,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够,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宽。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关键要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为此,2018年来,三门县委、县政府放大小海鲜的鲜甜品牌优势,确立以打造“鲜甜三门”区域公共品牌为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个整体品牌来引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农渔文旅一体发展,形成共同品牌抱团闯市场、整体环境形象作营销、全民致富增收奔小康,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产业环境致富共赢的品牌建设模式,提升外界对三门的“鲜甜”印象。
这两年,三门先后被评为中国小海鲜之乡、国家气候康养县、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并通过开展中国小海鲜博览会,拍摄微电影,亮相世界园艺博览会,线上线下推介等,进一步打响了鲜甜品牌。其中,三门青蟹、跳跳鱼、缢蛏、望潮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门青蟹品牌价值达到40亿元,成为去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百强品牌农产品,获得201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品牌第69位,海产品类别排名第一。
此外,该县还致力于做好三门小海鲜产业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鲜甜三门”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打造“鲜甜三门”升级版活动方案、“鲜甜三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小海鲜”产业培育、“一果一瓜一叶一花”产业提升。
三门人既有讨海人的胸怀,更有产业组织者的智慧。该县所有农渔产品在拥有自己品牌的同时,都打上“鲜甜三门”品牌商标。该商标由浙江工商大学商标与品牌学院统一规划设计,全县所有合作社均加入“鲜甜三门”母子品牌运作,提升“鲜甜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百亿“鲜甜产业”。去年,花桥镇的柑橘产业,通过整合过去各类杂乱无章的名称标识,统一使用“鲜甜三门”品牌标志,推动优质优价。
三门县委、县政府明确,到2022年,全县鲜甜产值要超过10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鲜甜三门品牌要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打造 “鲜甜环境”
白墙黛瓦隐匿在青山绿水间,山花烂漫,天空澄碧,纤尘不染……漫步于花桥镇方家渔村,美如画卷的自然美景,加上一幢幢错落有序的农家别墅,在不经意间便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真是太美了!既能看田园美景,又能观海塘风光,村里还有带着浓浓海洋气息的民宿,这跟别处都不一样!”在赞叹声中,几位年轻的女游客连连按下快门,留住这一道美景。
眼前这个小渔村,早已褪去过去的落后模样,拥有着一饱眼福的山海风光、一饱口福的海鲜美味,更有着别具一格的渔家风情民宿,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多年来,方家渔村紧抓美丽乡村建设东风,在全村打响了提“颜”的环境变革,同时还在花桥镇的支持下发展民宿,打响了旅游品牌,一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明星村”,吸引县内外游客前来采风、休闲。
“我们村大变样后可美了,现在村子边上还添了摄影基地,更多人会来村里看看、转转。”村子一“火”,游客纷至沓来,村民施满昌经营的民宿生意也随之更红火,现在的他忙并快乐着。
像方家渔村这样的美丽村,在三门县有80多个,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享受着这一“鲜甜环境”。
近年来,三门全面开展“百村万院海上大花园”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八大行动”“三大革命”,同时将鲜甜的感官印象,作为美丽乡村环境建设统一的标准要求,通过实施庭院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田园革命,扮靓乡村底色,在建设中植入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渔俗文化、海防文化,打造一批有渔味、文味和美味的美丽渔村、文化古村,建成了中国最美村镇潘家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古村东屏村、中国传统村落岩下村等一批美丽村落。
扮靓了百姓的大家园,做优了海鲜的小“水床”,这样的“鲜甜环境”才是“双赢”。
在县域环境的提升战中,“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等行动持续推进,孕育了更为优质的水环境。同时,当地还推行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在养殖模式和养殖种类间已形成有效的互利作用和级联效应,打造更优水环境。
“一直以来,我们注重生态养殖,目前已与海洋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合作,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创新实施蟹虾贝混合养殖、科学养殖,并向冷链物流、产品加工、渔旅融合等全链式发展,不仅真正做到了提高效益、保护生态,还孕育出了更加鲜甜的三门小海鲜。”三门县农村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三门,宜居宜游的“鲜甜环境”,正融合着山海风味的“鲜甜产业”,也在三门湾畔串起了一个新的“鲜甜”旅游圈。眼下,该县正依托于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并以“四好农村路”构筑美丽纵贯线,把红色亭旁之旅、绿色湫水峡谷、古色横渡乡村、蓝色渔业园区串联起来,打造多彩山海风光环、山水古镇文化环、农耕田园体验环以及绿湾海韵“一轴三环五主题”,打响“三门归来不知味”品牌,让游客享受难忘的鲜甜之旅。
创造 “鲜甜生活”
“我们家是整个市场里青蟹线上销量最多的。看,这些都是今天要发的货,新疆、内蒙古、青海都有。” 在三门青蟹批发交易中心一间名为“蟹必剥”的店铺里,四十来岁的李明莲向笔者展示厚厚的一叠快递单。
7月31日,李明莲像往常一样将青蟹打包。青蟹有公有母,都被她整齐地码进专用的泡沫箱。它们将在当天“飞”往全国各地,如期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据了解,李明莲于2009年开始做网店,刚开始生意萧条,一天只能发三四盒。随着三门青蟹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她的网店生意也越来越好,一年销售额达800万元。
除了青蟹,她的店铺会在休渔期销售海钓的带鱼、鲈鱼等,开渔后销售更多品种的海鲜,像鹰爪虾、红虾、小黄鱼、豆腐鱼等。
“休渔期间一天的销售额在1万元左右,现在每天的销售额大概有3万多元,接下来的中秋节、国庆节,网店将会迎来销售高峰。除了经营好原有的淘宝店,我们的重心会往天猫旗舰店倾斜,将两家店管理好,把三门小海鲜传递给更多的人。”李明莲说道。
目前,该县小海鲜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就有200多户,每天快递发出去2万多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学生创业者加入到网络销售的队伍,共享“鲜甜生活”。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三门海岛上的少数民族畲族村——涛头村。“9711”号台风正面袭击三门,受灾最严重的涛头村,海水淹岛长达46天,致使农作物全部淹死,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
被逼到绝境的涛头人,想出了一条“种改养”靠海吃海的路子。他们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股田式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如今,涛头村已形成完整的养殖产业链,青蟹、血蛤、小白虾、蛏子等水产品都是村民的“心头好”。近几年,村民抱团发展青蟹养殖产业,年产值可达1.7亿元,还走出国门,在东南亚、非洲建千亩海外养殖基地,开展“二次创业”。目前,该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超1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
在三门,像涛头村一样创造“鲜甜生活”的农村还有很多。三门县把“鲜甜三门”与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结合起来,现在,三门“人人勤劳,户户创业,家家致富,村村殷实”。目前,三门县160个渔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有300多万元,渔民户均收入近40万元,去年带动旅游200多万人次。按照《三门县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创建实施方案》,到2020年,三门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民收入与低收入农户比均缩小到2:1以内。
“鲜甜三门”,正在三门县委、县政府与百姓的手中变成现实,那些愿景正像一幅旖旎的山水画,生动地展示一个县域的独特智慧、蓬勃的创造力和无穷的魅力。
(本版图片由三门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