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企业重在“稳四心”
潘毅刚 编辑 江于夫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日趋复杂,未来全球化发展和贸易投资走向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发展预期带来了较大冲击和困惑。2018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了减税降费、稳定信心、改善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支撑等一揽子“稳企业”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必须看到,受到内外部复杂环境影响,企业发展稳定性受到挑战,企业分化突出。以贸易出口为主的中小规模工业企业下滑程度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而一些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也正经历金融风险防控和资本市场规范的阶段性影响,处在收缩发展阶段,企业总体发展预期仍待提振。
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单元。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稳,则经济稳。当前企业发展预期不稳定,一方面是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另一方面,尚有一些基本性的问题在研究短期冲击对冲政策时容易被忽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信心。这些基本问题,大多不是外部不确定性所致,而是来自企业自身,来自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产权保护、经营选择、运行环境和政策导向上的态度。
稳企业,关键是稳预期;稳预期,核心是稳信心。这个信心在于平时发展中政府之手的包容与呵护,以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的初心、苦心、匠心和恒心。
稳企业的根本
呵护企业初心
有恒产者有恒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要通过民企和国企的共同发展解放生产力,解决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实现“富起来”;就是要通过企业的不断崛起壮大,实现人民富足、国家实力的“强起来”。企业发展、人民富裕、国力强盛三者是统一的、相容的。有数据为证: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浙江40多年藏富于民的发展历程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但遗憾的是,发展中依然不时出现“民营经济离场论”等误导性言论,这无疑是对民企发展信心的动摇。
因此,当下“稳企业”政策的关键切入点,还是要坚守鼓励民企发展的初心,激发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通过立法加强对民企资本的产权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公平、平等发展,切实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在实处,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正如党中央倡导的,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稳企业的态度
体谅企业苦心
有些企业处在发展早中期,羽翼还不丰满,做代工利润虽薄,但市场其实不错,也能通过积累渐进实现升级。但总有人一再要求企业加快向上游拓展或自创品牌,道理似乎对,殊不知企业有些无奈:经营策略稍有不慎,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成为牺牲品。活都活不下去,谈何升级转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频频出台政策,超越了企业发展阶段,没有给企业足够的调整时间,倒逼有余、激励不足,愿望良好、路径不通。这使得许多企业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时,还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政府。
要知道,企业的经营有其规律性,并不是我想怎么干的问题,而是市场需要你怎么干的问题。这是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经常陷入的误区。以技术创新领先著称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华为之所以坚信要以客户为中心经营企业,正是看到了以技术为中心的问题,重技术轻客户需求,只是感动了自己。不同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发展路径的企业千差万别,政策做不到分类对待,最好的办法,就是确立最少规制限制,给予最大普惠,允许企业自我选择发展道路。相信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就是相信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能够最终实现宏观运行的稳定。
稳企业的环境
涵养企业匠心
当前企业的发展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外部竞争前所未有地激烈,规模性扩张的发展之路难以为继,创新集约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稳企业的关键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但是,支持企业创新不能就创新说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政府要做的多是“功夫在诗外”:
一是创新金融支持。要用好以科创板为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用好风险投资,用好政府引导基金,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让创新型企业得到与创新风险相匹配的资金支持,使那些敢创新的企业更易获得资金哺育,提高创新成功率。
二是创新人才支持。要把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吸引与培养摆在突出位置,让企业留人、引人、育人成本降低是政策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千方百计让那些想创新的企业获得更好的人才支撑。
三是创新文化支持。创新本就是一个试错过程。因此,对待失败和错误的态度是创新环境的关键,各地要努力营造一个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让那些想创新的企业不惧怕失败,并从失败的教训中强大起来。
稳企业的要害
激发企业恒心
必须承认的是,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并不比改革开放之初更大,当时我们大多数企业白手起家,今天我们的企业规模、知识经验和发展优势都要远远强于那时。总结起来,引领企业走到今天最宝贵的东西,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
今天,企业发展稳定的法宝也无他,依然是企业面对挑战艰苦奋斗的勇气和决心。这就需要政府去努力构建一个可预期、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政务环境,尤其是构建一个市场决定、竞争中性的要素成本环境,让那些干事业的企业能够公平获得要素和资金支持,为那些勇于挑战的企业扫清政策障碍,解决关键制约问题,把它们搞得“香香的”;让广大企业在从外需导向向强大国内市场支撑转变的市场机会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稳企业”“企业稳”是政府和企业双向互动的结果,“企业稳”有内在动力,“稳企业”关键是政府如何保护呵护以上“四心”,需要政府在政策安排上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企业运行规律、行为选择规律,让政府有为之手和市场决定的自发秩序相融相洽、相向而行。
【作者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