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行至更远

嘉善:奋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行至更远

  嘉善:奋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孙 岚

  行走嘉善,会感慨上天眷顾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浙江门户”,继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之后,嘉善迎来了肩负建设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的新的历史使命。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嘉善人孜孜不倦追逐的梦想。尤其是近年来,嘉善以“在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方面迈出新步伐”的要求为指引,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着力在盘活空间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创新高地、引育高端项目等关键领域下大力气,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规划先行 机制引领

  历史的垂青,前所未有。

  2018年11月5日,国家领导人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包括嘉善在内的长三角26个城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争相融入一体化浪潮中。

  在今年陆续出台的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中,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嘉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嘉善县主要领导心中答案了然:“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行至更远。”嘉善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落实,奋力融入长三角,深化一体化。

  一体化发展,规划先行。立足于推动规划衔接“零缝隙”,嘉善积极对接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邀请上海专家团队编制嘉善相关规划,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沪嘉综合交通规划以及省际毗邻地区金山、松江、嘉善、平湖城镇圈规划等规划共编,确保始终与上海规划一体、战略协同。

  合作机制的突破也在越走越远。早在2012年,嘉善便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展战略合作设立科学发展研究实践基地,并在2014年与上海市科委、浙江省科技厅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推动该县100多家企业与上海知名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60多个、联合攻破关键领域技术难题70多项。

  2016年3月,一份《共建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框架协议》横空出世,嘉善和上海市金山区“牵手”,共同推进产业经济、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交通网络、旅游资源等5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在去年6月举办的沪浙毗邻地区“五个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两周年论坛上,两地三方共同发表“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五点共识,为长三角地区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沪浙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与青浦、吴江等地签署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以及与上海虹桥商务区签订联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也在不断推动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东风,今年以来,嘉善聚焦关键领域,与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建立毗邻地区界河保洁合作、区域养老协作发展、“吴根越角”党建生态圈、青吴嘉统一战线联盟等一体化联动协作机制20多项。

  在前期开展紧密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今年7月20日,嘉善与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2019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高端论坛,共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嘉善)研究院,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也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智力资源。

  此外,嘉善还派出干部驻上海长三办和示范区专班,高规格设立县委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会同青浦、吴江共同制定三地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确定50项具体合作项目,锁定重点领域协同推进一体化工作。

  蓝图绘就,路线清晰,全县上下心里有了底。

构筑平台 开放发展

  一边确定规划,一边构筑平台,嘉善人已紧锣密鼓地干起来。

  东至上海,南至320国道、平黎公路,西至伍子塘、北至茜泾塘,沪浙毗邻之处的16.5平方公里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筹备建设一片忙碌。这个项目以长三角智能传感谷为产业定位,该项目入围全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还专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20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加快培育千亿级智能传感产业集群。

  据了解,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是嘉善集中资源力量加快建设的“113”高能级产业平台的第一个“1”。该项目的建设跑出了“长三角速度”:2018年12月嘉善与中新集团签约合作;今年3月发布产业规划,目前园区路网、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中。

  “113”高能级产业平台的第二个“1”是嘉善科技新城,规划范围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县科创中心、归谷智造小镇、高铁新城(上海人才创业园)、中德生态产业园、惠民组团等5个板块,今年将推进上海人才创业园扩容建设,努力建成G60科创走廊第一站。

  而“113”中的“3”则是指扩容、提升现有的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浙江姚庄经济开发区三个工业主平台。

  除此之外,嘉善还先后建立多个产业园,全面推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和以上海为窗口的国际合作,强化科技人才协同驱动,主动承接长三角科技集聚区的“溢出效应”,发挥嘉善区位的“磁吸效应”,探索城市发展新动力。

  3月27日,嘉善国际创新中心在上海虹桥商务区正式启用并对外招商;5月14日,发布“创十条”专项政策,对入驻企业给予开办费补助、房租奖励、地方贡献奖励、金融支持、创新券奖励等10个方面的政策优惠,以“飞地经济”方式实现“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嘉善”;6月,设在荷兰坎贝拉市的国际创新中心启动运营,致力于打造欧洲高端人才“集聚中心”,探索“孵化(研发)在荷兰、产业化在嘉善”的协同创新模式。

  同时,嘉善还推动长三角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重点开展与上海高科技园区、孵化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中介和科技部门等“六位一体”的科技合作,承接上海科技、人才外溢。如,定期举办“上海专家教授嘉善行”活动,建立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嘉善分中心、东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和上海技术交易所嘉善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引进了景焱智能装备、弘视智能科技、上海耐博精密仪器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平台建设多点开花,人才集聚倍增活力。嘉善全面对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各类人才园区、孵化平台和中介机构,连续四年举办“梦想中国·智汇嘉善”创新创业大赛,以赛引智聚集高端创新人才,迄今为止吸引全球1369个高端项目参与。5月底,中科院朱日祥、姚振兴“院士工作站”落户嘉善。今年1至6月,全县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11名。

项目合作 全面开花

  城市和企业是一个互动发展的共同体,城市是企业的载体,企业是城市的生命。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吸引优质企业集聚,就成为关键。

  紧邻嘉善县规划展览馆,有几幢崭新的大楼,是上海人才创业园。嘉善为上海及其他长三角城市人才的落户提供了极佳的创业条件,全面构建与长三角城市互为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工业上,嘉善当好“上海协作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对接上海各类产业园区、海外驻沪办事机构和中介机构,持续开展驻点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已集聚形成以富通电子、格科微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荷兰绿色智能新能源项目、爱德曼氢能源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蓝怡医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近五年来,嘉善通过上海累计引进超400亿元县外内资、超20亿美元合同外资,其中包括12个世界500强项目。

  在服务业上,嘉善当好“上海后花园”,以古镇西塘5A级景区、云澜湾温泉等3个4A级景区为依托,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引进西塘宋城演艺谷、梦幻嘉善等一批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已实现上海都市旅游卡向嘉善消费延伸,近三年来,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均超千万人次,其中70%的游客来自上海。

  在农业上,嘉善当好“上海菜篮子”,加快推进嘉佑农业、尚品农业、易久农业等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成功引进总投资7000万欧元的荷兰韦斯特兰绿港全产业链项目,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不断完善供沪农产品展销和物流平台。目前供沪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5万亩,供沪农产品27万吨/年,年销售额25亿元。

  嘉善长三角项目合作势头喜人。聚焦改革开放新高地、生态价值新高地、创新经济新高地、人居品质新高地“四个新高地”建设,嘉善正在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创新载体、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生态项目、重大民生项目,建立标杆性项目库,首批入库122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2078亿元。在今年7月举办的“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推动更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仪式上,122个项目集中亮相,极大呈现了嘉善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显示度、集中度、感受度。

  在向区域经济中心看齐的同时,嘉善自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嘉善新增“浙江制造”标准制定企业54家,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2240家,新增上市挂牌(股改)企业40家,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139.3亿元和205.5亿元,分别增长12.7%和9.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6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9%,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27.4%、27.1%。

  此外,嘉善启用“两创”中心(小微企业科技园)4个,入驻企业300家,并在全省创新开展“企房云管家”试点,纳入管理企业2000余家;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9家,创历史新高;新引进哈工大机电工程(嘉善)研究院等创新载体8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在各大项目的持续推进下,嘉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好势头。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2.6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105.5亿元、增长1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6亿元、增长19.1%,增幅列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5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88元、增长8.8%。今年上半年,嘉善县地区生产总值283.72亿元,增长7.3%;财政总收入74.92亿元,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8亿元,增长22.2%。

公共服务 融合贯通

  8月初,笔者前往浙沪边界地带,看到过去嘉善与上海之间道路上的至少23处水泥墩已拆除完毕。开着货车顺畅地来往于嘉善丁枫公路和上海金山区枫泾镇枫美路,司机林发荣心里美滋滋的,因为再也没有限宽墩使他不得不绕道申嘉湖高速公路。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潮里泾大桥,乾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工程师徐丽花心中充满了喜悦,以后上下班就从姚杨公路直接驶上叶新公路,可以省下高速通行费了……

  有别于前几年与沪苏之间松散式的合作接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嘉善更多与两地联合推动跨省一体化制度创新,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探路权,打破行政边界,积极推进交通一张网、环保一根线、市场一体化、治理一个章、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亲。

  今年7月1日,歌斐颂巧克力(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雪峰在嘉善县行政审批中心市场监管窗口,领取了首张经营场所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字样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这张营业执照,由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签发,与普通营业执照相比,这张营业执照最大的不同是执照上“住所”(即通常意义上的“经营场所”)一栏明确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字样,这也标志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市场主体准入迈出实质性步伐。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嘉善与青浦、吴江就推行住所申报承诺制、出台住所分类登记负面清单、推行登记许可“证照联办”等12项内容达成共识。设立“长三角企业开办服务区”,开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综合专窗,整合17项个人服务事项和30个法人事项的跨区域通办,有效解决了企业在跨区域投资审批等方面遇到的办理时限、环节、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目前已办理常态化企业开办973例,其中全流程一次办结92例。

  8月初,在嘉善姚庄镇桃源新邨书场里,上百名村民捧着茶缸子,沉醉于苏州评弹艺术家的表演之中。据工作人员介绍,嘉善每年与上海、江苏开展以专场演出、主题展览、特色活动、体育赛事等形式的文化合作交流,文化走亲活动频繁,两地交流日益紧密。

  嘉善人与上海人不仅同听一台戏,更同饮一江水。嘉善与上海合作共建金泽水库省际备用水源地,双方约定,嘉善若遇到水源地污染时,可从上海松浦大桥水源地反向供水21万吨/日。同时,还建立了跨省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机制和大气污染跨区域联动机制,与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共同实施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

  交通便民也在加速推进,嘉善全力配合嘉兴市推动沪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实施全面接轨上海省际交通互通互联工程,开通至上海、江苏的省际直达客运班线、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和免费通勤班线等10条公交线路,投放了350辆与上海互通的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

  电网系统也在打通。在浙江嘉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为主体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内,三地电网企业积极开展互助联动,加快区域间电力资源整合,围绕优化长三角地区网架结构,提升供电质量、精益运维和智能互动服务水平,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

  教育资源也在更多地共享。嘉善设立了上海杉达大学光彪学院,共建上海杉达学院嘉善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18所学校先后与华师大二附中、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松江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展合作。

  看病买药,嘉善人也更方便了。目前,嘉善县分别与上海仁济医院、新华医院、龙华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开展合作,嘉善市民卡在全省率先实现与上海各大主要医院实时结算。今年3月和6月,嘉善分别与上海国妇婴、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共建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为嘉善老百姓带来更多长三角高端医疗服务资源。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嘉善人始终守初心、担使命,以实干作为紧紧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首位标准、首位速度、首位担当”联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努力打造以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造出更多嘉善经验。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嘉善:奋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2019-08-19 浙江日报2019-08-1900004;浙江日报2019-08-1900010;浙江日报2019-08-1900016;浙江日报2019-08-1900025;浙江日报2019-08-1900023;浙江日报2019-08-1900012 2 2019年08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