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去2019上海书展“消磨”时光——
炎夏经书聊枕籍 亲赴一场阅读约
本报记者 严粒粒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枯;一本书只有在与其他书放在一起时才更有意义。
又是一年的人山人海——8月14日至20日,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如期到来。今年,是书展举办的第十六年,主会场仍然设在上海展览中心。主会场内外将举办1000多项活动,内容涵盖新书发布、文学讲座、艺术表演等。书展每天9时开馆,21时闭馆,静候爱读书的人前来“消磨”时光。
在快餐式文化消费大行其道的今天,是什么让男女老少愿意在炎炎夏日里,赶赴一场阅读之约?请随记者来领略一番书展魅力。
形式
从纸质书到文创品
书,仍然是出版最核心的内容。但如今的出版物,又不仅仅是书。
从展馆的西一馆往里走几步,200多平方米的“浙江出版”展台好书林立。
“呀!是吃的!”年轻女孩小迪从书架上抽下一本《杭州小食记》手账,便停住了脚步。
“玩手账”是近年来年轻人生活圈子里的一股潮流,他们乐于买各式贴纸装饰,画各种图案。葱包桧、片儿川、猫耳朵、吴山酥油饼……一面是手绘的杭州特色风味小吃,一面是空白的纸张。小迪一页页翻阅手账,边看边大呼“可爱”。她很快便决定到前台付账购买。
《杭州小食记》的出版方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希望它能成为他乡人了解杭州的一扇窗口。”该社市场部工作人员乔鑫介绍,手账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金明华手绘插画,画风清新、活泼,还配以生动有趣的杭州方言与食物介绍,把千百年来的杭州味道都浓缩在这两本小小的手账中。
如果说,出版社“活用”资源创新文创产品,尚算是一次游刃有余的操作;那么,文创对于发行商而言,则可被视作“无中生有”的跨界尝试。
自有品牌“书袋熊”是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从“老行当”中转身的一次尝试。此次书展,省新华书店集团携具有手绘特色的小册子、小本子等文创产品亮相,让不少学龄小朋友爱不释手,家长也纷纷买单。
如何提升实体书店的人气,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业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所有书店都在转型的今天,‘书袋熊’主打学生文创、非遗文化产品及文创生活空间的概念,在卖场设置专台、专柜及专区。”省新华书店集团创新业务公司总经理吴巨平介绍,按集团品牌化战略需要,依靠省店渠道优势,“书袋熊”已陆续开发200多个品种,截至目前销售额近140万元;另一主打咖啡馆品牌“阅自在”,则负责为全省30多家门店提供全方位咖啡馆解决方案。
“以往是以买手的方式在书店销售其他品牌的文创产品,而后我们将自创品牌,以延伸出版行业的产业链。”吴巨平说。
网络售票渠道、扫码买书送货到家、重点阅读活动网络直播系统……书展展销方式的变化,也与阅读场景的更迭暗合。
当下“有声书”成为趋势,喜马拉雅不仅在展厅里设了专区,还在APP上首次设立上海书展听书分会场,7个主题频道分类推荐经典读物;还推出上海书展限定版免费听书礼包,每天提供70本书。阅文集团也首次将70本书推荐给读者下载阅读,同时继续组织开展“网络文学会客厅”活动,并将举办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等纸书出版首发式。
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的产业融合趋势,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曾在采访中强调,围绕“书”展开的“大出版产业”将成为整个文化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文化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母本。
书展期间举办的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也将目光聚焦在“资本融合与技术创新驱动下的书店变革”,探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要素给图书出版业,尤其是书店带来的变革。
透过上海书展,我们可以看见一张“大出版产业”版图的徐徐展开。
内容
从小确幸到大时代
闲暇的午后,端一杯暖茶,品一口甜点,读一本卡夫卡的经典,思考片刻人生的意义……
曾几何时,阅读被无数文艺青年视作生活中的休闲消遣。
上海书展期间,读者还能领略在云端一边喝咖啡,一边看书的体验——
置身200多米的高空,在书架搭建的通幽曲径里穿梭,走入连绵的书洞中,仿佛游览高空中一座书的园林。以“山水·秘境”为设计理念的书展分会场之一——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52楼的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开门营业。
“这里是上海离天空最近的书店,是我想象中的天堂书店。”8月12日的开业仪式上,作家余华如此称赞这片“抬头看云,低头看书”的小世界。
文艺的场景,与文艺的内容有机融合。
朵云书院设有“豆瓣高分图书专区”“伦敦书评书店专区”“有态度的书架”三个专区,其中“豆瓣高分图书专区”将上架豆瓣评分8.5分以上的书籍近千种。据悉,这是豆瓣第一次以线下实体阅读空间的形式与读者见面。
图书充分让人享受“小确幸”式乐趣的同时,也在着力描绘着大时代。
走进书展主会场入口,眼前一片红色。序馆里,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展示了一批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图书,包括新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多个语种版本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的单行本等。
东一馆入口处还设立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图书展销馆,展销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图书。
在这个馆区,浙版图书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时事热点,推介各种主题图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谈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优秀品种集中专架陈列,主题鲜明地彰显时代精神;《之江新语》《心无百姓莫为官》《浙江改革开放四十年口述史》等一批主题书籍被重点推介,与读者分享浙江精神内核;良渚古城遗址不久前申遗成功,《五千年良渚王国》和《良渚玉器线绘》夺人眼球。
新时代不忘“老”传统。
展馆里有个卖旧书的展区,名为“博古斋”。一本本书页泛黄的线装书,在古旧书架上整齐码放;体验区里,写字画画的读者络绎不绝。这批时间可上溯到明代,价格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珍贵古籍善本仅供展览。读者若是想翻阅新版线装书,可以去书展中专设的国学馆。
杭州晓风书屋参加上海书展已是第八年。今年,展示主题也是“国学”。“国漫”大师丰子恺和晓风的缘分已延续了二十多年。现场的工作人员朱庆华告诉记者,“除去丰子恺系列文创产品,晓风此次展售的丰子恺主题图书多达二十多种。展览期间,每天都有丰家人轮流来展位签售相关图书。”据悉,丰子恺的外孙宋雪君18日还将亲临晓风书屋展位,为新书《星河界里星河转:丰子恺和他的朋友们》进行签售。
“大时代的奋斗史里,蕴藏着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晓风书屋负责人朱钰芳希望能借阅读的力量,为繁华的都市多添一份“书香气”。
空间
从大卖场到大磁场
书展期间举办的上海国际文学周,已经迎来了第九届。
英国作家林德尔·戈登,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平野启一郎,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土耳其作家艾丽芙·沙法克,中国作家孙颙、叶兆言、宁肯、马原……今年,有33位海内外名家参加了论坛、讲座、“诗歌之夜”等50余场活动。
书与文学的关系一目了然。让人惊喜的是,借着大文化的概念,艺术展也在融入书的方寸之中。
即便是要支付百元门票,上海明珠美术馆门前的脚步依旧络绎不绝。手稿、绘画、雕塑、雕刻、书籍、室内装饰、日常用品……8月13日起至年底,明珠美术馆与巴黎博物馆联盟(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举办“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大型展览,展出雨果作品逾200件,全面展现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血有肉的一生。
雨果画画只用墨水。展览设置了他的绘画专区,展示了难得一见的他为自己的小说《海上劳工》所作的插画等。
许多展品是第一次在巴黎之外展出。在展览序幕中揭开的《维克多·雨果画像》——白发白须的思考者雨果,出自画家里欧·博纳之手,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雨果形象。
“此次雨果主题展,不仅是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一个更为立体生动的世界文学巨匠,让人们重新燃起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也在探讨文学与艺术的跨界、艺术与生活的融合,希冀引发阅读与思考。”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雨果展联合策展人李丹丹说。
在书与艺术不分你我之时,阅读的空间也在拓展。书展逐渐从书籍大卖场向文化大磁场转换。
读书,早已不拘泥于书店、图书馆,甚至不需要书桌。
静安嘉里中心与上海展览中心隔街相望。作为书展分会场,商场三楼连廊里设立的阅读空间,让行人可以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小憩。伊恩·麦克尤恩、村上春树……众多知名作家的著作在书架上放置,待人阅览。8月10日至20日,人们还可用二手书交换这些展品。
跨越地区的限制,今年的书展还首次走出上海,在江苏、浙江、安徽、北京、天津、河北等26个省市设立50家分会场。其中,浙江分会场共12处,为设立分会场最多的沪外省(市)。它们分布在上海三联书店·宁波筑蹊生活、台州书城、钟书阁杭州店、西西弗杭州国大城市广场店,以及杭州的8家晓风书屋。
连环画,曾经是几代人的温暖回忆。刘备、关羽、诸葛亮;唐僧、猪八戒、孙悟空;宝玉、黛玉、王熙凤……有千千万万个小人儿,曾经从连环画里走来,带着他们的故事,陪伴我们度过童年、走过少年。“分会场将与上海主会场进行联动,主推中国传统连环画,尤其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庚子绣像千人历》。”朱钰芳透露了晓风书屋的推介重点。无论上海还是杭州,《庚子绣像千人历》《说唐诗故事选》《中国古代经典战役》等连环画相关图书都被晓风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要说不同,就是在主会场购买的读者可以领取一份饼干福袋。
也许在从前,读书曾经以独自品鉴、细细咀嚼为妙。赴过这一场人山人海的阅读盛会之后,我们会发现,书籍更像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自己,一头连着他人。
借书展之机,不妨把阅读当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样一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全民阅读”也就不再局限在一个上传下达的特有名词上,而是更加贴切更加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