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菱湖:全力打造南浔区副中心

  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

  菱湖:全力打造南浔区副中心

  杨斌英 任 菲

  夏日传喜讯,捷报踏歌来。前不久公布的浙江省小城镇整治办2019年度考核验收结果中,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以高分通过考核验收,获评省级样板。

  菱湖镇,地处太湖南岸,以菱为名,以渔而盛,自古以来便是江南水乡平原典型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其“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非遗项目“羿射九日地名传说”入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

  在南浔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近年来,菱湖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招商引资富有成效,产业实力不断壮大,今年7月又一举获得了“中国淡水渔都”“中国生态养鱼第一镇”和“中国淡水渔文化第一镇”三张金名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全力打造南浔区副中心,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局面。”菱湖镇党委书记王培华说。如今,这个千年古镇正迎来美丽嬗变。

小城整治

再现古镇新风韵

  夏日骄阳似火,水乡菱湖的街头依然是车来车往。和以前不同的是,通过3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里原来“脏乱差”的环境,现在变成了“洁净美”,沉淀千年文化肌理的古镇,拂开历史的尘埃,重新焕发熠熠光辉。

  “变化很大的,以前我们这里的路多是不平的,电瓶车都很难开,现在真是美丽的菱湖镇了。”当地的老百姓纷纷感慨,无论是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游走,还是在风情雅致的小弄间留影,或是找一家特色美食店铺,菱湖镇“老底子”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历史悠久的菱湖镇,因“其地宜菱,因旁菱湖”而得名,素有“百桥之乡、百弄之镇”之称,为典型的水乡小桥流水人家风格。但是历史遗留问题一度让这个小镇“褪色”:老镇区建筑密度高且线路老化杂乱;城镇停车场、下埋电网等基础配套不足……

  面对种种困难,菱湖镇迎难而上,以“最”强决心拧紧责任链条,以“最”大力度整合基层资源,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的菱湖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设立规划实施组、拆旧拆违组、“道乱占”治理组等10个专项行动组,火力全开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要彻底改变菱湖在百姓心中‘三十年如一日’的旧印象,任重而道远,只有干部不断努力才能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才能最终换来菱湖发展的腾飞。”镇党委书记王培华坚定地说。

  3年来,菱湖镇紧扣“追寻古镇记忆、存续渔都文脉”的目标,着力推进做好做优设计规划、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古镇特色、夯实整治管理、拉开城镇框架、创新工作机制六篇文章,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镇的“大拇指”工程来推进,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针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痛点问题,一条一条对标准、一件一件攻坚改、一项一项回头看。

  随着小城镇整治的推进,“老菱湖”这一承载了百姓喜怒哀乐的一方土地,也正在一天天发生蝶变——

  立足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这张“金名片”,菱湖镇坚持“道路修整、背街小巷整治、历史文化名镇古建筑修复”三管齐下,重点打造了以原中共吴兴县委机关旧址等11处红色景点为核心的红色记忆街区和18处文物文保单位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将菱湖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油车潭,一座由老宅改建而成的非遗大师工作室全新亮相,呈现了百年历史文脉,展示了本地名人文化。在王家门前,写满艰难与辛酸的菱湖抗日战争史料馆已经落成,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菱湖还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文化,打造了以历史文化、红色记忆、时代记忆和渔都渔创为主题的特色街区,在弄堂里讲好原汁原味的菱湖故事。

  如今,菱湖这个小镇的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了起来,街道上、绿道边、广场上满是休闲、观景的市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在共享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美好成果。

产业支撑

推动经济加速跑

  这段时间,位于菱湖镇的湖州尼可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紧抓进度,推进年产3000万平方米电子光学材料项目的施工。

  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发展的生命线,这是菱湖镇一直以来的发展策略。近年来,该镇遵循“特色牵引、市场主导、产业支撑”为原则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注重渔业产业革新、旅游产业引进、工业产业做强,切实推动新业态入驻、老业态升级,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增强整体竞争力,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今年以来,菱湖镇成功招引昌兴门控、友诺用品、和昇机械等一批优质工业项目33个,良树商贸综合体、文体商贸中心、菱汇大酒店、维龙物流等服务业“大好高”项目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

  重点项目挑大梁,硕果盈枝分外美。在菱湖镇工业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增多、增速较快、质量提高的喜人势头下,该镇正全力按照“深度谋划一批、积极储备一批、建设落地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马不停蹄”。

  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的菱湖置信工业园一期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总投资11.3亿元,用地133亩,其中盘活土地42亩,目前有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27个项目通过入园评审并顺利签约。目前,包括置信工业园在内,菱湖镇有7个项目在上半年竣工投产,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另一方面,产业要发展,人才同样至关重要。

  菱湖镇围绕巩固小城镇整治成果,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全力栽好环境这棵“梧桐树”。今年以来,已申报海外工程师1人,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1人,培育高技能人才50人、社工人才44人,聚引大学生就业创业885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市级以上研发机构6家。

  加速工业平台拓展,招引优质企业,加快项目推进,做大全镇经济总量;打造“东部新区、北部新城”,改善城乡面貌,拉开城镇发展框架……未来的菱湖,将循着稳健的发展轨迹,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令人期许的美好明天。

跑道养鱼

擦亮渔都金名片

  近日,菱湖镇获得了“中国淡水渔都”“中国生态养鱼第一镇”和“中国淡水渔文化第一镇”等3项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这个千年古镇、淡水渔都从暗淡到再次崛起的辉煌之路。

  菱湖镇是我省淡水渔业传统养殖强镇,养殖面积7.5万亩,近50%的农户都以“渔”为生。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渔业养殖技术也随之日新月异,但菱湖镇淡水渔业这张原本的“金名片”却逐渐暗淡。菱湖的鱼该怎么养才能再复往日兴盛?

  2017年,南浔区“政府搭台”推广一种全新的淡水鱼养殖模式——“跑道养鱼”。“跑道养鱼”学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它的“杀手锏”是利用“推水增氧”和吸污器持续保证“跑道”内的水质,事实上,整片“跑道”仅占水塘面积的2%,其余98%的面积则是养水。

  “传统的养鱼模式人力成本较大,养殖环境又易受到污染。现在农场水质好了,鱼儿的疾病也少了,并且通过‘推水增氧’,‘跑道’里的鱼会在水流的推动下不断‘跑步健身’,肉质紧密,口感很好。”菱湖镇盛江家庭农场负责人盛素红道起了自家的“养殖经”,作为湖州首个使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家庭农场,她就做了“跑道养鱼”的探路人。

  小水体养鱼,大水体养水。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副会长、菱湖渔业协会会长沈学能最知道这些“跑道养鱼”的家底。据介绍,这样的水槽每条长25米、宽5米,正是鱼儿们的“跑道”。而这样的“跑道”,每条能养20000斤鱼。今年加州鲈价格涨势喜人,越卖越贵,目前最高价格已经达到21元/斤。单单以目前价格20元一斤卖鱼,就可达到40万元的产值。

  作为湖州市首个开展“跑道养鱼”技术的试点乡镇,菱湖镇经过几年的探索,生态的养殖方式与亩产提升的好成绩让许多养殖户主动参与学习该项新技术,一起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已有这样的“跑道”134条,占南浔区总数近一半。

  “‘跑道养鱼’生态、环保,水质和鱼的品质得到提升,土地利用率也更高了,并且配合水质在线监控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的控制实现智能养殖。”沈学能表示,如今这项新兴的生态渔业发展技术,正为菱湖渔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菱湖跑道鱼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绿色渔业发展贡献奖。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当地还和多所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精心编制农旅融合规划方案,通过新型生态渔业养殖、乡村公路拓面提质、国家级农村旅游景区申报等一系列新举措,加速助推乡村振兴,推动下一轮发展。

百日攻坚

心连心迈向全域美

  一到夏天就饱受浮萍困扰的河漾如今清波荡漾;一个个曾经开口朝天、臭气熏天的垃圾桶摇身一变,成了以四色分类垃圾桶为一组的垃圾分类点……这样的转变正在菱湖镇达民村悄然发生。看着“百日攻坚行动”卓有成效,达民村党总支书记吴淦荣感叹:“达民村的干部个个都是顶呱呱!”达民村以村干部环境攻坚队为基础,针对“百日攻坚行动”涉及的八大内容,组织开展日常排查、入户宣讲、集中整治、组团问效等四大行动,确保整治工作立竿见影、整治效果长期长效显著。

  整治一新的达民村,是菱湖镇“百日攻坚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杨港村,一场“无死角”的整治行动正在全面推进,全村实行“负责人包片、村民小组长包组包农户、农户个人门前三包”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在竹墩村,通过将沈氏宗源小镇建设和“五水共治”结合推进,采取砌石护岸、增设浮岛、放养水生植物等措施,村内一条条河道正变成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在菱东村,范新明、高济民、吴根法等28名村民带头自发开展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在费介埭村,镇村干部等组成环境攻坚组,对意愿不强、受阻较大的整治重点进行上门劝导……

  众人拾柴火焰高,党群连心全域美。党员、志愿者、村干部、镇联村干部在“百日攻坚行动”中坚守一颗心、凝成一股绳,形成了整治环境的强大合力。

  “自今年6月实施‘百日攻坚行动’以来,菱湖镇依托机关联村干部、村社两委干部、各自然村社区保洁员三级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等先锋模范作用,集中火力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已有显著提升。”该镇城乡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高新明说。

  为进一步加大“百日攻坚行动”整治力度,该镇还建立了东片、西片、中片三个督查巡查小组,落实“片区负责制”,每日巡查点位整治情况、各行政村排摸情况及行政村(社区)上报销号点位的整治属实情况。同时,由镇纪委牵头的督查组采用“三不定”的方式对辖区内环境综合整治进度进行暗访,对考核不力、工作不满意的镇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倒逼工作推进。

  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人工排查点位数6332个,其中6329个已完成整治,完成清理垃圾5265.1吨,清理杂物5852吨,清理违规户外广告495个,拆违拆旧25010.16平方米,梳理各类“五线”7990米,修复破损道路23262米,补种绿化7788平方米,清理河沟漾塘144360平方米,修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座,修复排污管网6255米。

  昔日古镇焕新颜,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乡容镇貌进一步改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菱湖镇新的城乡格局不断呈现。菱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沈其民表示,接下来该镇将继续锚准“南浔区副中心”的发展目标,着眼长远、厚植优势,努力打造城镇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全力擦亮菱湖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金名片”,让钟灵毓秀的古镇菱湖重振昔日雄风。

  (本版图片由菱湖镇人民政府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菱湖:全力打造南浔区副中心 2019-08-15 浙江日报2019-08-1500004;浙江日报2019-08-1500009;浙江日报2019-08-1500013;浙江日报2019-08-1500012;浙江日报2019-08-1500006;浙江日报2019-08-1500010;浙江日报2019-08-1500017 2 2019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