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越城:
创造美好生活,从节约用地开始
通讯员 李风 罗科 李伟 本报记者 余丽
绍兴是“亩产论英雄”理念发源地。2008年开始,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结出增容扩建法、规划节地法、增加投资法、存量盘活法、闲厂租赁法、退二优二法、产业升级法、拆迁增地法、履约督促法等节约集约用地“袍江九法”,并在全省推广。
2010年,绍兴艾罗肯特针织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了一个“立体式”厂区,车间是两幢四层大楼,重达3吨的针织大圆机安装在四楼车间。两幢大楼的楼顶则被连成一片,上面覆土种菜,建成了面积达4800平方米的大菜园。菜园种植的青菜、茄子、辣椒、黄瓜等新鲜蔬菜,供应给本企业职工食堂。
近年来,越城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亮点多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支撑与保障。作为绍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越城区面积493.25平方公里,下辖1个镇、15个街道、406个村、社区。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3.4亿元、同比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9亿元、同比增长2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164元和33156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8.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不松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利用方式,越城奋力当好“领头雁”。
政策“指挥棒”
引领用地更节约
加快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产力重新布局,全面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这是越城区近年确定的新目标。
实现新目标,越城有务实的思路和举措: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发展电子信息、健康装备、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腾出空间,高水平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集成、体制机制灵活、品质生活共享的主体功能区。
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先行。越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共识。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越城分局副局长金峰介绍,越城区出台了工业企业利用原厂区提高容积率免交土地出让金政策,鼓励工业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工业用地差别化管理、弹性年期供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保障力度,出台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工作实施意见及政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古城保护更新,不断提升宜居宜业指数。出台节约集约用地意见,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调节机制、管控机制、保障机制,出台政策,引导企业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出台农民建房审批及监管实施办法,明确建房涉及的指标费等相关费用由区政府财政保障。
2018年以来,全区共办理各类土地资产处置50宗,涉及面积339827平方米。其中,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10宗,面积81581平方米,全部免交出让金;集体建设用地租赁5宗,面积14985平方米。2018年共完成农民建房审批81户,涉及面积6922平方米。
强化调控,精准供地。越城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加大批后土地供应力度,着力提高土地供应率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力度。近五年来平均供应率达78%。2018年以来,共完成划拨供地4635亩。涉及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安置房、学校等政府性投资公建项目共34个,面积673亩;2018年以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60亩,批而未供消化约6500余亩(含出让用地),批后土地供应周期不断缩短,城市建设发展的用地保障更加有力。
“标准地”管控 把住产业“总开关”
7月24日,位于越城区皋埠镇的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建设工地上,近2000名建设者顶着高温天气,正在紧锣密鼓作业。
2018年引进的中芯国际绍兴项目,是打造“绍兴集成电路小镇”,推动集成电路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维修全产业链形成的关键性项目。到2022年,预计实现43.15亿元产值和2.13亿元净利润,将成为国内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微机电和功率集成系统制造中心。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越城区实施“标准地”改革的一个生动样本。项目引进之际,正值“标准地”制度改革落地,越城以制度推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抓好土地利用标准控制,让用地准入更加严格。
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准入标准控制,严格按照省、市建设项目用地双控指标落实土地供应。抓好工业企业标准地出让制度,严格产业用地准入标准。2018年8月,越城区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出让政策,并针对不同产业,明确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例等六项“标准地”控制性指标,推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集中,促进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为把住产业引进“总开关”,越城建立标准体系,通过明晰能耗、环境、建设、亩产税收、研发投入等标准,实现以市场化的方式招引遴选高质量项目落地。中芯国际绍兴项目的亩均税收指标是越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倍。该项目的引进,为全区工业企业项目“标准地”出让起到了示范性效应。
按照“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要求,越城通过提供从项目咨询签约、项目落地开工、竣工验收复核等全流程政府代办服务,真正打造了全区产业项目“越城速度”的办事标杆。
此外,越城区出台实施“标准地+承诺制”配套政策,一方面,推动“标准地”出让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另一方面,开展“一标准一评价”,建立诚信档案,推进“设审同步、多证同发、测验合一”的“集成式”审批服务。
“从今年3月1日签订合同,只用了78天项目就开工建设,相比我们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的类似项目,各类审批、办证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自标准地政策出台以来,越城区共出让标准地9宗,面积526亩,出让金2.863亿元 ,实现了新增工业投资项目100%标准地出让。
低效地再开发 锅炉房变身博物馆
锅炉房与博物馆有“缘分”吗?步入越城区阳明路的花谱印花布艺术博物馆,真是想不到,这里曾是原绍钦织造印染有限公司的锅炉房。
花谱博物馆是尚1051文创园的组成部分。据文创园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占地面积135亩的文创园前身是绍钦织造印染有限公司,因环保原因于2014年底关停。园区盘活了旧厂区7幢厂房,开设了创意设计、娱乐、餐饮、酒店、培训、博物馆等项目,如今已有50家公司入驻园区。目前园区运营情况良好,预计今年实现产值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
尚1051文创园是越城区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一个缩影。着眼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越城区大力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将不符合现行规划用途、利用粗放、布局散乱、设施落后、闲置废弃的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等存量建设用地列入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使再开发区块成为“土地亩产倍增”的表率。
原浙江绍兴形尔尚家居空间有限公司的工业用地,退二进三,如今也变身为金德隆文化创意园。园区面积约135亩,总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由16幢街区式艺术院落围合而成。到2016年底,金德隆已入驻企业近400家,创客人才近5000人,园区产值达到35亿,交纳地税近4000万元,亩均产值达到2595万元,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
据了解,2014年以来,越城区启动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06个、5227亩;其中2018年24个、1254亩,今年12个、886亩。通过对重点地块的充分开发,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也带动其他区块高效再开发。
“我们先后完成新绍兴一中、越西路新桥江地块、浙化联地块、王家桥拆迁安置房等地块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落实。”金峰介绍,其中新绍兴一中属于政府主导的旧厂矿再开发类型,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20万元/公顷左右;越西路新桥江地块属于政府主导的旧城镇再开发类型,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600万元/公顷左右;浙化联地块属于市场主体参与的旧厂矿再开发类型,已通过拍卖方式由融创集团和恒大集团分别以27.1亿元和22.5亿元的价格竞得,目前项目已建成。
就拿新绍兴一中地块来说,东浦镇光相村有一块30亩土地,实际用途为工矿仓储用地。因绍兴市第一中学扩大办学需要,征收了这块土地。绍兴市第一中学镜湖校区建成后,容积率达到0.62,建筑密度达到19%,为本地区提供了更多教育资源,也提升了本地区教育水平。
零土地技改,是10年前浙江企业创造的节约用地经验之一。如今,这一内部挖潜的做法并没有退出越城的历史舞台,而是传承发扬、常用常新。
在浙江兰乔圣菲家纺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一幢多层厂房正在施工。这是公司的年产家纺产品50万套的技改项目,由于所用土地是公司的绿化用地,没有新增一分土地,被称为零土地技改项目。“项目建成后,厂区的绿化用地面积也将从过去的30%下降到1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配置资源 崛起城市新地标
迪荡新城,一座现代化新城,矗立在绍兴古城东部,高达288米的世茂天际中心是越城的新地标。
林立的高楼,俯视着脚下一段旧铁轨,这是当年绍兴钢铁厂留存的记忆。现在,钢城已不复存在,老照片里的一条小河和一些池塘,成为当年迪荡湖荒杂而冷清的写照。
很多老人,每天依旧沿着这段旧铁轨,来来回回地走,品味着旧时光,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迪荡新城。总面积26万平方米的世茂广场,确立了市区商贸中心地位,也是全省内单体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的商业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191万平方米,作为区域性商贸商务中心,迪荡新城的效益日益凸显,正在展示良好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发展势头。
“迪荡新城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用地效率更高效。”金峰表示,迪荡新城与一河之隔的绍兴古城交相辉映,依托绍兴深厚的人文传承,充满时尚气息的迪荡新城显现独特魅力。
进一步完善国有土地出让、租赁等市场配置方式,推进经营性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化、规范化运行。2018年以来,越城区共完成经营性用地出让25宗,面积2852亩,出让金338亿元。完成工业用地出让17宗,面积760亩,出让金3.78亿元。办理国有建设用地租赁72宗,面积66655平方米,其中工业用地租赁59511平方米,商业用地租赁7144平方米。
通过市场化运作,越城有力推进了“三区”融合发展,促进了袍江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镜湖开发区等新区城市建设,推动了黄酒小镇、集成电路小镇快速发展,推进了迪荡新城建设、皋埠产业园建设、则水牌区域旧城改造和古城保护开发,不断提升越城区城市建设品质。
建立保护机制 “饭碗捧在自己手上”
中午时分,烈日当头。富盛镇义峰村的一处山坳,有两台挖掘机并没有休息,仍在平整土地。这是一个旱地改水田项目,计划8月底完工。
节约用地的同时,扩大耕地空间。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义峰,是越城区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之一,总面积750亩,其中包括旱地改水田、废弃矿地边坡复绿、高标准农田提升、宅基地复垦4个子项目。项目完成后将新增耕地70亩。
保护耕地,“田长”登场。越城区启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工作。目前,全区基本完成“田长制”实施细则、“田长制”考核办法、区与镇(街)“田长制”责任书模板、镇街与村(社区)“田长制”责任书模板的编制,以及“田长制”建库、标识牌制作等工作。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需要好机制。2017年12月起,越城区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补偿重点向永久基本农田特别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倾斜。补偿的标准是: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每亩每年80元,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外的永久基本农田每亩每年60元,其他一般耕地每亩每年40元。
明确耕地保护补偿对象与范围。承担越城区(高新区)耕地保护责任和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拥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被列为耕地保护补偿对象;全区(高新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耕地,被列入耕地保护补偿范围。
管护耕地,有奖也有惩。越城区明确规定,对发生违法用地或其他破坏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及农业“两区”行为,经区级国土部门查实或农业等部门认定后,未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的,取消或扣减村集体经济组织耕地保护补偿资金。
卫片执法,守护耕地。越城推进卫片执法工作,2017年土地卫片执法结果显示,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为1.39%,管控效果明显。
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用地。坐落生态产业园,北临古运河,是皋埠镇独树村的幸运。“但过去的独树村,环境脏乱差。”独树村委主任章仁根说,如今,村庄重新规划,原拆原建,分八期建设,400多幢三层半高的连建房屋齐整划一,公建设施配套,改善了居住环境,村民受益,也节约了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