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自然资源

温岭:亩均论英雄 再造新机制

  浙江省温岭市,是一座滨海城市,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

  有温度的生活始于创造,温岭不负美好晨光,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新曙光,照亮这片926平方公里的大地。温岭市不断提升土地管理利用水平,探索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新机制,充分发挥资源节约集约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节约集约新机制的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四山一水五分田”的温岭,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2018年,温岭市实现生产总值1091亿元,同比增长7.7%;财政总收入130.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3亿元,分别增长13%、1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8万元、3.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

  在保护中保障发展,改革领跑,破难题、克难关,各项荣誉纷至沓来:2018年,温岭市被列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处置工作较好的市、县(市、区)”,受省政府通报;入围“全国百佳不动产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创建单位名单;工业用地“先租后让”供地模式入选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典型经验,获评台州市解放思想十佳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全省“基本无违建县(市、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受原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省领先。

  优化空间布局

  增创发展新优势

  温岭地少、人多、用地需求旺盛的矛盾非常突出。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统筹,实施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发挥土地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增创发展新优势。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统筹,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利用计划引导,坚持用地计划差别化、精准化配置,做好省、市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民生等重大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将有限的规划空间落到实处,确保项目有效实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2018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执行率高达99%。

  实施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土地开发强度分区分级管控,不突破规划的控制性指标。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4.26万亩以内,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1.4%以内。

  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18年,为横峰大道周边22个村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目前已完成14个村的规划审批,在空间上保障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

  开展“多规合一”工作。根据《温岭市“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协调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形成了“一套指标体系、一张空间蓝图、一个信息平台、一套审批流程、一套考核体系、一个协调机制”的“六个一”成果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盘活存量土地

  加强要素保障

  加强要素保障,满足发展之需,从盘活存量土地开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更是破解用地空间制约、促进土地利用提质增效的根本出路。温岭市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41工程”,即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用三年时间,实施村庄整治行动、“二改一还”农地整治行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行动和矿山环境绿色行动等“四大行动”。

  按照“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要求,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四大行动”12个大项目、186个子项目。加快推进横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18年底已完成15个村整村签约,签约率达99.8%,并同步启动安置区建设和拆旧区复垦工作。项目竣工后,人均村庄建设用地将从86平方米降至51平方米,村庄平均容积率从0.72提高到2.65,复垦可产生流量建设用地1300亩。

  全面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对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及示范区,实行严格管理、特殊保护,统筹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消化处置专项行动,以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中村改造、老旧工业点改造和小微企业园建设为抓手,以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为引擎,推进旧厂区、旧城镇、旧村庄改造及“低小散”整治,充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和集约利用,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发展新空间。

  2018年,全市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633亩,完成拆后供地1186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2003亩,获取盘活利用存量挂钩计划指标785亩,指标总量位居全台州各县(市、区)第一。

  2018年消化处置2009年至2015年批而未供土地1639亩,任务完成率115%;处置闲置土地29亩,任务完成率487%。

  以“三改一拆”、“基本无违建县(市、区)”创建为契机,开展“整治农村违法用地突出问题、整治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亮剑行动。“三改一拆”以来,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筑3785万平方米,占地2.53万亩,其中按规划进行建设5000多亩、复垦4183余亩、复绿1972余亩、临时用于公共设施9721亩,拆后土地利用率达82.3%。

  全市16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完成治理。开展废弃矿山生态复绿,2018年废弃矿山整治开工5个,任务完成率100%。持续开展绿色矿山建设,2018年建成绿色矿山5个,并已全部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

  改革创新

  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经过多年探索,不断改革创新,温岭探索总结了一套“事前把控、事中监督、事后评估”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推动高效用地、节约用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这个机制的内涵是:工业“标准地”的事前管理制度+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的事中把控模式+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事后评价机制。

  改革催生“标准地”落地。2018年7月30日,温岭市首个按照“标准地”模式报批的工业项目——浙江理通风机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风机技改项目完成审批,从项目赋码备案到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仅用了12个工作日。

  温岭明确,对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小镇和镇(街道)工业集聚区的国有建设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要求管理。2018年以来,以“标准地”改革为抓手,推行“先设后立、设审同步,企业承诺、多证同发”项目报批新模式。

  出让后续管理跟进。项目所在地镇(街道)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动态巡查,督促项目投资主体按照约定开发利用土地,对违约事项,各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及时依法进行查处和纠正,促进工业项目节约用地。项目验收分竣工验收和绩效验收,对绩效验收不达标的项目,在不动产登记环节进行限制,不予抵押、转租和转让。

  2018年至2019年7月底,温岭工业标准地共挂牌出让59宗、1626亩。如今,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审批“最多30天”已进入常态化。

  工业用地“先租后让”,让有限的土地资源精准服务实体经济。2018年1月26日,箬横镇三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全省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系统挂牌出让取得成功。

  据了解,该地块位于箬横镇中库村、水岸村,以总价4410万元被三家温岭企业竞得,用途均为工业用地。这标志着台州市首宗“先租后让”工业用地挂牌出让成功,也因此成为全省率先通过“先租后让”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工业用地供给紧缺成为温岭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企业工业用地难、用地贵、用地慢等问题,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其效益最大化?

  为此,温岭探索创新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先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租赁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与国土资源部门签订租赁合同,再与镇(街道)、管委会签订投资开发协议,租赁期满并经验收合格后,申请办理协议出让手续。工业用地出让的最高年限不超过50年,租赁期间内土地使用者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转租和转让,租赁期满未达到合同约定的产业类型、投资强度、投入产出等标准的,一年内可申请延期一次,超过一年仍未达标的,市政府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该供地模式通过明确工业用地单位土地投入、产出、节能、环保等约束性指标,优选新增工业用地项目,保障了项目按期建设投产,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先租后让”方式可以更大程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完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制度、加大工业项目有效投入,从而实现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愿景。

  “现在有一些企业会通过囤地来变相地转让出租获取利益,‘先租后让’的模式,既有利于防范这类现象的发生,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减少‘退二进三’的成本。”温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此来留住本地优质企业本土发展,确保真正想做实业的企业能拿到土地。

  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在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面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根据绩效优先原则,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档次,实施土地使用税、用电、用能等差别化政策,挤出一度被错配、劣配、低效配的资源要素。

  小微园建设

  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温岭的发展优势。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引导小微企业集聚和发展的重要抓手,温岭市走出了一条以小微园建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智慧利用零散土地,着力破解土地制约难题,小微园建设精心做好“改造、利用、飞地”三大文章。

  大刀阔斧推进全域改造。以鞋业重镇横峰为突破口,实施近10平方公里的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整体规划5个共1100亩、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鞋业小微园。目前先行区块14个村已完成签约腾空,首个占地185亩的鞋业小微园已开工建设。

  大张旗鼓挖掘存量闲置土地。在充分利用拆后存量建设用地的基础上,追加205亩新增指标,着力解决夹心地、边角地等问题,有效盘活存量用地。截至目前,全市40个在库小微企业园中,拆后利用园区达28个,占地1700余亩。

  大马金刀实施跨区域“飞地”。针对拆后土地普遍存在的“散”、“小”、无法直接开发等问题,将面积较小、分布零散的原工业用地进行整治复垦,腾出用地指标“飞”到异地整合成80亩以上的区块用于小微企业园开发。截至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飞地”小微园区7个,总占地面积达1138亩。

  目前,全市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已建投产小微企业园28个,占地1700多亩,入园企业亩均税收由10.83万元提升至18.3万元。

  办好民生实事

  提升百姓获得感

  温岭市推出实实在在的惠民新举措,回应百姓关切,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不动产登记涉及千家万户,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点领域。温岭在全省率先推行“最多跑一次”、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一证通办”、率先开通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率先建立浙江省规范化数字档案室、率先开展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率先实现非税缴款网上移动支付,在全国率先开通不动产登记支付宝APP网上办事大厅、率先启用身份证网证、率先实施不动产抵押贷款及登记“一窗受理、延伸服务”,推行“办事无休日”制度,不动产统一登记提速增效。2018年1月,获评“浙江省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2018年3月,列入国土资源部“全国百佳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示范窗口”创建单位名单。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办证六次提速,所有登记业务从法定20个工作日逐步提速到2个工作日以内,提速增效10倍以上,其中一手房、二手商品房买卖已提速至50分钟办结,立等可取、同城通办。同时,实现了不动产权属与居民水电气、闭路电视、网络宽带联动过户,减少了群众在部门间“来回跑”。

  为了方便群众,积极开展抵押贷款、抵押登记“一窗受理、延伸服务”工作,2017年6月8日起,在银行网点设立“不动产抵押贷款及登记综合受理窗口”,让群众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实现少跑腿,目前已在农商行等9家开展了该项业务。目前,全市延伸银行抵押登记服务网点数达到45个,共办理抵押登记与查询业务35580件。

  继续开展农民建房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确定有建房需求的254个村为农民建房推进村,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三统一”工作,按需求完成246个村的村庄规划修编和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2018年共审批农民建房6133间(套)。

  下一步,温岭市将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坚持规划引领,抓好全域综合整治,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建设“美丽温岭、活力温岭、幸福温岭”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浙江日报 自然资源 00010 温岭:亩均论英雄 再造新机制 2019-08-12 浙江日报2019-08-1200006;10742175 2 2019年08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