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大潮起之江 逐浪高质量

“小县城 大科技”的跃变之道

  “小县城 大科技”的跃变之道

  陈 爽

  “郡县治,天下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窥视波澜壮阔的时代大图景的一扇窗口。

  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如何转化?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当下,中国需要怎样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置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浙江,如何恪守生态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在山区小城新昌县,10多年来,一首“小县城、大科技”的协奏曲正激情演绎。

  “矢志不渝、与时俱进、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在这里积淀、演进并不断升华,构筑起企业、人才、政府和谐联动的创新大环境,昔日的次贫县新昌突破“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资源限制,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为中国县域发展史贡献了宝贵的“新昌模式”。

创新为本的城市品性

  千岩簇拥竞秀,万壑环绕奔流。新昌之形胜也,东南眉目。山水清秀的另一面是交通和资源的匮乏,一条上三高速和104国道是新昌与外界连接的主要通道。

  如何突破资源和区位的双重局限?最深沉的变革从思维层面开始。十多年前,当一些县市还在思考“科技创新能否解决发展问题”时,新昌便确立了“工业立县,科技强县”的战略定位,资源不够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转攻智能制造。

  2006年,即使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财政收入锐减1/3的阵痛,新昌仍坚持深化“亩产效益”导向机制,严格工业用地履约管理制度等措施,实行科技导向的差别化用地价格机制,投资强度按省定标准再提高20%。

  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县域科技创新面临着创新要素分散、创新能力弱、创新要素少等明显短板。新昌人深知,打通县域城市科技创新的“任督二脉”,关键看人才,落实凭产业,保障靠机制,抓好科技创新“牛鼻子”,顶层统筹和创新机制建设是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要摆到核心、关键位置,要靠书记、县长。”在新昌,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可谓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的“总指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每周研究创新改革工作,每月召开创新驱动领导小组会议,每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为奖励企业科技创新,新昌科技财政投入占比不低于10%,“上不封顶、下不设限”;每年安排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全县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连续5年在4%以上。

  久久为功。创新和改革的发展主题,激发新昌产业全方位升级。

  以低端纺织机械、制冷配件、汽车零部件和化工医药等为主的传统产业体系逐渐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转变,形成了以创新药物制剂、生命营养品等为主的产业格局,高端制造比重从30%上升到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从38.2%上升到59.7%。2017年,全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5%,新昌这一数字则维持在70%以上,超全国标准。

  高速发展的背后,一张靓丽的环境成绩单佐证着“新昌模式”的先进性和典范价值:空气优良率基本保持在91%左右,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8%以上,境内河流水质保持二类水标准,创新、产业、生态三者保持良性互动。

  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新昌走得自信且从容,实现了从次贫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美丽蝶变,新昌发展速度和城市形象被重新定义。

  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新昌作为唯一县域代表做典型交流发言,两年后,入选科技部首批创新型县市名单,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广科技创新新昌模式;在毗邻新昌的山区县天台,一场“学新昌、赶新昌”的活动正席卷全城。

  短短十多年,新昌模式脱颖而出的核心密码是什么?

  “环境是培育科技创新的‘土壤’,新昌政府在‘工作推进机制’上下功夫,在‘政策扶持体系’上做文章,在‘提质增效升级’上求实效,让‘新昌模式’的内涵在新时期不断深化。”新昌县有关领导总结道。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福祉。”当下,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已成为县域城市的发展共识,全国看新昌,新昌怎么办?

  “要在改革创新上找出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各种瓶颈,如引才难留才难、企业梯度培育难、科技金融结合难、知识产权保护难等问题。”面向新时期,新昌正瞄准这些关键问题,向2.0版新昌模式进发。

持续进化的产业力量

  在变革大潮中,“崇文、守正、务实、创新”的新昌人主动破局,一次次挺立在跨越发展的潮头。

  匠心专注、开放包容的新昌企业家是其中的典型,作为坚守实体的长期主义者,即便多元化经营,也是为了副业反哺主业;无论走多远,都把根扎在新昌。新昌本土孕育出了浙江医药“人才来去自由”理念、万丰集团的“野马精神”、新和成的“老师文化”、三花集团的“常青树文化”……引领企业通过多维度、灵活机动的创新探索,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7年,三花汽零Sanhua Exv(电子膨胀阀)拿下有汽车界奥斯卡之称的PACE大奖,在新能源汽车空调和热管理系统开发方面世界领先。正因为此,三花研究院成为“纯电动汽车空调与热管理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暨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的主要依托单位。授牌仪式上,三花控股董事长张道才自信满满:“三花有能力全力支持联合技术中心的建设,使其成为中国和全球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变革的重要发动机。”

  其底气,源自“平均每天诞生一项专利,3天诞生两项发明专利”的自主研发能力,源自拥有4000多项全球专利,主持起草21项中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及2000多人的研发队伍……

  除了像三花一样专注自主创新外,依托外力增强创新实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也是新昌企业创新的主要方式。

  过去几年,万丰奥特先后并购了奥地利钻石飞机、加拿大钻石飞机、捷克飞机制造等项目,通过整合全球化创新资源,形成了国际研发、万丰制造、全球销售的航空产业发展格局,跻身世界通用飞机制造前三强;作为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新和成主导产品VE、VA、虾青素、芳樟醇等市场占有率居世界前列,其成功得益于深厚的“老师文化”,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1/6多,浙江大学李浩然和陈志荣教授团队作为常驻专家,双方合作达20多年之久,常态化的校企合作、研究院机制已成为新和成的制胜利器。

  向外寻,与全球前沿制造深度融合,通过并购壮大自我;向内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模式日益成熟。近年来,新昌企业在全球并购项目53个,额度超190亿元,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与此同时,国内外110多家高校院与新昌长期合作,日常在新昌的研发团队达50多支,全县92%以上规上企业实现产学研覆盖。

  在杭州下沙、滨江,以及城西科创大走廊上,一座座新昌烙印的“科研飞地”拔地而起,承载着这座县域城市融入创新先进地区的雄心和魄力。“走出去,在中心城市设立异地园区”,成为新昌突破空间和创新要素局限的又一关键举措。

  依托多元创新,新昌企业持续自我进化。如今,新昌制造11个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24个产品世界领先,新昌制造产业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逐渐走到全球前沿地带。

积势蓄能发力新未来

  在新昌282家规上企业中,上市企业有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上市公司集群在引领创新的同时,为维持区域经济发挥着“稳定器”作用。“当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80%,远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直接融资破解了资金链、担保链难题。”当地一位官员称,2018年,全县贷款不良率仅为0.31%,处于全省最低行列。

  上市企业对本土金融资源占有有限,给中小企业融资留足了空间。同时,新昌在国内开启中小企业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先河,全县上云企业1800多家,联网设备2万多台,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现主要行业全覆盖,规上企业全覆盖,全县两化融合指数达84.58。资金和技术双重保障,新昌中小企业后发动能强劲。

  政府专注服务,企业深耕市场,人才心有所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和谐交融,浇灌着新昌改革沃土,推动技术创新最终演化为区域发展裂变。

  如今,与“新昌模式”一起享誉全国的,还有科技创新城市软实力。

  这是全国最早,也是目前唯一设立科技日的城市。每年5月31日,众多企业、科研团队、政府相关部门齐聚一堂,针对科技创新前沿命题展开讨论,为新昌创新发展“问诊把脉”。与此同行,“中国县域创新发展新昌论坛”、“天姥英才”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5G全程网上直播”的科技创新成果展等活动接连举办,进一步擦亮了新昌“科技创新”的城市名片。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创,俨然已成为新昌最醒目的地域标签,由此延伸的科普文化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加速渗透。

  前不久,新昌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建成全国首个天文科普院士工作站、全国首家县域天文科技馆,填补了我国南方天文数字化旅游方面的空白。用合作方的话说,之所以落户新昌,是基于当地民间自发形成的庞大天文爱好者群体。自6月10日开馆以来,新昌吸引长三角地区2000多名天文爱好者,成为国内天文科普教育的打卡地。

  与全民科创热情相呼应,在城市外围,关乎新昌未来发展的杭绍台铁路和金甬铁路正火热建设,两年后,长期困扰新昌的交通制约将被彻底打破。通过融入沪杭大都市、融入长三角,新昌,将进一步展示一座小县城的科创魅力。

  在科创道路上御风前行,新昌起步早、行得稳、走得远。以科创为核心,这座城市的内在驱动力与外在吸引力正形成新的动能集聚。未来,更远大的前程,依然属于新昌。

  专家点评

  新昌县尊重科技、尊重人才,凭借“咬定实业”和“坚持创新”两件“法宝”,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支撑发展、引领发展,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造优创新生态,培育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开创出一条“小县大科技”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从而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实现了从次贫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的“新昌样板”。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经济师 于蕾


浙江日报 大潮起之江 逐浪高质量 00012 “小县城 大科技”的跃变之道 2019-08-08 浙江日报2019-08-0800006;浙江日报2019-08-0800009;浙江日报2019-08-0800011;浙江日报2019-08-0800014;浙江日报2019-08-0800018;浙江日报2019-08-0800023;浙江日报2019-08-0800024 2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