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亲历

最美的风景

  再次踏入开化古田山,不觉已过去10年。

  这片郁郁葱葱的林海,依然那么静谧,美得出奇。

  在古田山的两天,正好出梅。夏日高照,跟着赖正淦上山下山好几次,汗水一次次浸透衣服,两腿发软打颤,可人却眼明心透,神清气爽。天特别蓝,云特别白,远山山尖轻雾萦绕,眼前森林绿意绵延。在这样一个不被打扰的世界,人也回归到本真的状态。

  10年前来古田山,是赴一场“气候先锋”之旅。2009年,“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活动中国项目在此设立了中国区域性气候研究中心,同时要将汇丰银行亚太地区400名员工培训成“气候先锋”。采访的那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

  对于古田山周边的村民,联合国似乎太远了,虽然他们会关心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但不管怎样,变化正悄然发生——

  由于科研项目的带动,前来古田山的国内外学者日益增多。当地的农家乐多了谈吐儒雅的客人,其中不乏金发碧眼的“老外”。

  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监测大样地建设中,熟悉地形的当地农民被雇佣参与打点、拉样方,在24公顷的山地建立起精密的坐标系。一些农民和研究者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有的甚至用土办法学起了英语。

  那次采访也让我有了美好的期待“这些农民,会成为当地的生态环保先锋么?”

  没想到的是,10年后的今天,有人会走得更远。

  赖正淦,当年参与样地建设的农民之一,现在已然成为古田山的“植物分类学家”。这不是虚言。根据目前的统计,古田山共有种子植物1375种,而赖正淦能一眼辨识300多种木本植物、200多种草本植物。他和另外三位当地农民,于201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田站固定员工,负责样地的常规监测,包括给树木挂牌,监测种子雨和凋落物、幼苗和树木生长等。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1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小时的不断学习。就是说,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可以想象,这些年赖正淦进行了多少监测和数据整理工作。

  “好在经常可以上山,就不无聊了。”赖正淦的语气总是那么平和。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从他身上,我看到科研工作者的坚持与谦逊。按他的话说,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会干上这一行,还能干出一点名堂。

  采访时得知,近年来专家们对当地农民加强了培训,希望能培养更多的“赖老师”。我们在古田山的那两天,大概有15名科研农民正忙碌在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另一处在建样地。

  生长、工作在古田山的“赖老师”们,和古田山相依相守。他们宛如浩瀚夜空中的一颗颗星,汇聚在一起,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真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浙江日报 亲历 00009 最美的风景 2019-07-29 10663557 2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