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双桥村垃圾分类准确率高达95%的秘诀——
分类有督导 分好有奖励
本报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余城宣 高晓玲
杭州余杭区运河街道双桥村,一个运河边的美丽小村子。它是2018年度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有762户农户,村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高达95%以上。
“我们的‘秘诀’,就是建立了一条村民看得见的垃圾分类处置全链条。”双桥村党委书记沈锋告诉记者,针对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双桥村引进余杭区农林集团参与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日前,记者见到了正在挨家挨户收集厨余垃圾的姚金妹。她是该区农林集团在双桥村聘用的6名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之一,负责5组盛家河105户村民的垃圾分类宣传、收集和清运。除了大年初一,每天早上7时到10时,督导员们负责将所有村民的厨余垃圾收集好。
姚金妹开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两只绿色大垃圾桶行驶在村道上。在盛家河93号沈根妹家门口停下后,她打开门口的绿色小垃圾桶,检查里面的厨余垃圾分类是否准确,然后拿出比手机略大一些的机器,对着墙上的二维码一扫,对沈根妹家进行打分:基本没错的打3分,有少许杂物的打2分,分得不好打1分。这些积分,村民可以在村内的小卖部里兑换生活日用品。
“去年1月我们上岗时,大多数村民还不知道怎么分。”姚金妹笑着说:“我们和党员、志愿者一起上门,教村民分类。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家里没人,我就傍晚再上门。”姚金妹说,宣传和监督,两者都不能少。
9时40分,姚金妹把收集的厨余垃圾运到村里的集中点,余杭区农林集团的垃圾车会将这些厨余垃圾运到集中处置点进行资源化处置。
村民家门口有两只桶,一黄一绿。绿桶内的厨余垃圾由姚金妹们收集,黄色垃圾桶内的其他垃圾呢?记者了解到,村里的9名保洁员每天上午会将村民门口的其他垃圾集中起来,拉到村内的垃圾中转站,再由3名保洁员分别运到运河街道的垃圾中转站,由街道统一处置。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如何回收?双桥村村委会主任季平说,每周五下午,余杭区农林集团会有专门的垃圾车到村里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
家住戴家里57号的村民戴玲霞经常“光顾”这辆垃圾车。“我每周五去垃圾车边,纸板、衣服、塑料瓶等全部称重,折算成积分进入我们的账户,跟厨余垃圾的积分是同一个账户。”
垃圾分类处置全链条的建立,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信心。“前端的垃圾分类有人管,分类后有奖励,而且垃圾去哪儿都知道。”季平告诉记者,对这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村民非常支持。该村垃圾分类准确率,由2018年1月的不到50%,半年后就达到95%以上。
“我们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督导员、志愿者和党员干部为主体建立了三级监督队,让村民在约束中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让第三方企业也接受监督,做得更好。”沈锋说。
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目前,余杭区178个建制村已全部开展垃圾分类,村容村貌和村民素质有了大的提高。以党建为引领,针对各类垃圾,我们在农村地区基本建立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对可腐垃圾推进“溯源巡检”,进一步提高分类准确率;对各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引入国有企业参与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当前余杭正在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垃圾分类是重点和难点。今年3月,余杭召开垃圾分类推进会,启动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建设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示范区。我们将农村地区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在城市社区因地制宜地推广,让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在余杭全域遍地开花。上半年,余杭区共清运生活垃圾44.34万吨,同比减少4.15%。
余杭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亮点: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引领,余杭区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在推进过程中,余杭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市场主体等多方力量,在农村地区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链条,让老百姓有信心、有动力进行垃圾分类。从2016年到2018年,通过三年的时间,余杭区178个建制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分类收集、分类处置达到全覆盖,并在2018年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