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打造全域秀美乡村
本报记者 傅静之 通讯员 戴文华
万人排查,百日攻坚,能够改变什么?改变的将是嘉兴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今年5月中旬,嘉兴吹响了全市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万人大排查,百日大整治”攻坚行动的号角。进入7月中下旬,这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战,已渐入佳境。
两张清单
瞄准“三清零、四整治”
“三清零”和“四整治”是根据今年嘉兴市委农村工作暨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由当地市美村办、市乡村振兴办、市水办等5家单位联合发文,下发的两张工作清单。其中要求,各地全面摸查、全面整改、全面提升,全面实现“旱厕、露天粪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不规范”三个“清零”;开展“河塘道路脏、房屋院落乱、田园景观差和其他问题”四个“整治”,于9月底前基本完成、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域环境整治提升,打造全域秀美乡村。
截至7月15日,嘉兴全市农村范围内共排摸三个“清零”问题1.18万个,整治完成率99.4%;摸排全域秀美四个“整治”问题8.05万个,有6.8万个已整治完成,完成比例84.4%,其中共整治河塘道路脏6788处,房屋院落乱50962处,田园景观差3194处,其他问题7014个,有467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基本完成整治。
因地制宜
各地频出新招妙招
漫步在王江泾镇虹南村整洁宽敞的乡村道路上,天空湛蓝,河流清澈,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然而几个星期前,村里的角角落落还存在着通道乱堆放、随意搭棚等环境“死角”。如今,通过党员带头、乡贤出力等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虹南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自大整治开展以来,秀洲区以新技术为抓手,推进农村固废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并在推进大气治理方面,在全省首创智慧管控平台,助推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目前,该区的秸秆禁烧智慧管控平台也实现了从“人防”向“人防+技防”的跨越,用科技创新服务,构建起“科技治气、科技管理”的新格局。
5月中旬以来,嘉兴各地在整治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和可学、可看、可复制的经验样本。南湖区积极融入群众参与因子,以“互动式”“组团式”“模块式”工作方式抓好“点线面”整治,打造人居环境全域秀美的样板与示范;嘉善县、镇、村三级一起抓,重点问题点位上图,“一村一图表,一类一标记,挂图作战,拔钉销号”;平湖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镇村会议、党员会议、户长会议“三个会议”为抓手,制定了大清理作战图,以网格定点定人,分解落实责任;海盐采取每天“一报告、一整改、一汇总”的工作方式,发现问题即查即改,一日一汇总全域秀美工作清单整改进度;海宁动员群众力量参与整治,聘请群众监督员组成长效管理督查队,开展经常性暗访明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并责令镇、村限期整改;桐乡出动“道德评判团成员”,对整治进度慢、不到位的农户进行劝导,提高农户参与美化家园的意识;嘉兴港区专门成立乍浦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治行动的各项指导、检查、考核工作;嘉兴经开区则动员全体联社区干部、社区人员、党小组长、河长、物业经理、水源保护地巡查员加大整治力度,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全域秀美。
由点扩面
探索长效保护机制
引导村民清理房屋周边堆放物,清理整治不规范的屋顶广告、墙面广告、店招灯箱……伴随这场农村环境全域秀美行动在当地农村的全面铺开,嘉兴的广大群众既成为直接“受益者”,更担当起了“整治”的主力军。5月以来,几乎每个村都组成了党员先锋队、青年先锋队、巾帼志愿者、退伍老兵志愿者等,他们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整治、清理的第一线,其示范带动作用也使得广大居民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提升。
如何化被动整治为主动清理?如何提升广大居民爱护环境的主动性?结合这场全民参与的整治行动,嘉兴不断探索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护机制,建立涵盖城乡环卫作业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模式、投入高科技设备取代人工监管、24小时在线监督等新办法、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场全民参与的大整治正奔着“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由点扩面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全域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