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80年前,“省一大”就在我们村的冠尖山上召开。作为土生土长的凤林人,今天能够以凤林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参加这次座谈会,既是我本人的光荣,又是我们凤林村和全体老区群众的光荣。

  凤林村距离当时北港地区敌人的老巢水头街仅5公里,两地鸡犬相闻。但就是在这样的白色恐怖下,1933年,我们的前辈成立了中共凤林村党支部,最多时有4个党支部和2个团支部。1939年7月,为保障“省一大”召开,村民们在“老海”同志的带领下,有的护送代表、有的传递情报、有的站岗放哨,为大会的胜利召开贡献了力量。听村里的老人讲,最多的时候,全村10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住着红军战士;整个革命期间,全村被抓、被关的群众有五六百人次,房子被毁百余间,但没有一个凤林人屈膝投降,一个村就出了12名革命烈士。每次讲起这段历史,老人们都说,“因为大家始终相信,跟着共产党没有错”。

  作为凤林村村支书,我可以很自豪地说,80年过去了,我们凤林村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我们的红色传统没有丢过。我们村现有365户1480人,31名党员每人联系10户左右村民,没事就到村民家里走一走、聊一聊。村民需要到镇里、县里办的事情,基本都由党员代办了,在我们村里也能做到“最多跑一次”。现在,村民碰到问题都愿意找党员帮忙,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这几年,红色旅游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一大半村民直接或间接受益于红色旅游开发,村集体还入股“红军饭店”等红色旅游产业,看着每天这么多人来村里参观,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凤卧有句俗话,“山高高不过冠尖”。生在长在“省一大”的召开地,我们一定会继承先辈遗志,让红色旗帜在冠尖山上高高飘扬,让红色基因在历史沉淀中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在革命老区代代相传。凤林村党支部也一定会带领全体党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群众联系好,让群众发自内心知党恩、感党情,做到党旗一挥、一呼百应;把环境保护好,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把经济发展好,做好红色旅游文章,让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老区群众富起来。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2019-07-24 浙江日报2019-07-2400009;10649222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