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读

工业垃圾需
全生命周期管理

  工业垃圾是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副产物。随着公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工业垃圾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放眼全球,这一问题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尤其自我国在2017年年底开始实施“洋垃圾”禁令后,部分发达国家目前同样面临着与绍兴相似的境遇。绍兴如何抓住建设“无废城市”的重大机遇,打一场翻身仗,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巩固”入手。

  一是巩固地方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利用与处置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生活垃圾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相比而言,同为城市固废之一的工业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工业垃圾利用处置能力则可以理解为一个城市的底蕴和胸襟。因此,地方各级政府应做好“引领者”,将相关利用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这是解决工业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是巩固企业主体创新意识,促进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在激励与约束政策的引领下,企业作为工业垃圾去向的第一决策者,越来越讲究资源化利用的社会责任。遗憾的是,企业在工业垃圾从产生、再循环利用到安全处置的闭环产业系统中,所起的关联带动作用仍有所欠缺。下一步企业可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建设项目在产业链延伸上的配套与互补,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产业附加值。

  三是巩固合力共建工作格局,促进参与主体的共生与共赢。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垃圾需从“源、流、汇”角度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效叠加。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政府可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主动履行工业垃圾利用处置的责任,为推动全产业链的共生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最终形成多主体共建共赢的局面。

  (作者系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土壤污染防治与固体废物研究所博士)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6 工业垃圾需
全生命周期管理
2019-07-24 10604667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