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风自余杭来,势从柯城起

——柯城余杭高点定位全力推进山海协作升级版

  风自余杭来,势从柯城起

  ——柯城余杭高点定位全力推进山海协作升级版

  南 苏 徐国强 王继红 陈蓉蓉

  风自东方来,山呼海应!

  一边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良渚文化发祥地、数字经济千亿级新高地——杭州市余杭区;另一边是拥有1800多年建城史的南孔圣地、围棋发源地——衢州市柯城区,结缘于17年前,两地跨越了260公里的物理空间,山与海携手同行,不仅为“山”这一边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也为“海”那边拓展了发展新空间。

  17年来,弹指一挥间,柯城沧海变桑田;17年来,时光荏苒,初心不改,两地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方面佳话频传;17年来,携手共进,随着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打造,两地交流学习更趋紧密,合作成果更加丰硕。

  十年磨一剑。数据背后,是同心合力,是攻坚克难,是筑梦前行——

  截至目前,两地签订山海协作项目117个,到位资金105.73亿元;社会帮扶项目99个,到位资金1859万元。其中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累计引进工业项目69个,到位投资额83.4亿元,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8.06亿元,已成为柯城区工业主平台主引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在全省考评中获得一等奖。

  去年以来,两地同心同向、生动实践省委省政府关于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重要部署,紧紧抓住杭衢山海协作“1+3+1”的内涵要义,以及杭衢一体化的时代契机,以创新合作为重点,以产业共构和消薄为工作重心,以部门结对和干部互融为合力,推进一项项创新性举措和一个个务实的项目落地,推动两地山海协作上升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立体化”的新格局。

  山风阵阵,海涛滚滚。17年砥砺奋进,17年春华秋实。陆海联动,山海交响,已经成为两地经济乐章中的一个独特旋律。这旋律,雄浑如大海,秀美如青山。未来,她将孕育出更加秀美、更加灿烂的发展之花,为高质量发展集聚磅礴力量。

以历史担当高点定位聚力创新

勇当山海协作升级版“排头兵”

  思路决定出路,特别是面对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任。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山海协作力促发展中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起点定位山海协作,是践行“八八战略”的要义,柯城区和余杭区始终强化“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使命担当,秉承“快人一拍、先人一步”的理念,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工程走在前列。

  2002年8月,柯城余杭成为全省最早一批山海协作结对区县。2013年3月,两区率先签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协议,余杭出资70%、金额1.4亿元,出资比例高、资金先到位,体现了真抓实干。2016年7月,柯城区首块“创新飞地”在未来科技城揭牌,先行探索“总部研发在余杭、生产加工在柯城”的“飞地”模式。2018年3月,两区率先签订山海协作升级版协议:8月,在柯城区召开山海协作升级版推进大会,260余名两地干部和企业代表参会,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推进柯城区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达成战略合作等一批重要项目签约;9月,两地各乡镇(街道)和涉经部门在柯城召开山海协作联席会议,柯城拟定需求和问题清单,余杭认领清单,以项目清单、清单责任化为纽带,率先实现乡镇(街道)和涉经部门的全面结对。

  今年1月,两区在未来科技城举行联席会议,见证柯城科创园暨清创和梓“一亿中流”上市加速器的成立运行,推动协作再上新台阶。而两区在6月共同举办的柯城首个产业创新活动周,则助力柯城进一步打开开放发展的大门。

  据统计,2018年以来, 两地部门和企业考察交流超2000人次,山海协作氛围异常浓厚。余杭从平台、资金、人才、技术全方位支持柯城后发崛起,共同争做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示范生。

以产业为王纲举目张共构体系

各方携手打造柯城产业链生态

  产业兴,则百业兴,新常态,有新发展。山海协作首要任务就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重点产业并实现两地协作“1+1>2”。在推进两地山海协作过程中,两地立足促进“山”这头产业起势、加快发展的同时,力推“海”那边春风浩荡,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两地深入分析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利用余杭产业、技术集聚高地等优势,把柯城产业纳入到余杭产业发展大体系,组织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园区运营商、服务商等各路专家赴柯城考察调研,从“绕开弯路、跨越发展”的角度,按照建链补链强链和产业赋能的思路,对柯城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路径设计、规划设计,确立了“新材料+、智能制造、服装时尚”三个重点产业发展定位和路径模式,系统性构建柯城产业发展生态体系,统筹推进产业发展。

  于是我们看到——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余杭、柯城、巨化集团三方紧密合作,一个全新的“前端研发孵化在未来科技城、中端小试中试在巨化集团、后端高新产业基地落户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浮出水面,着力补齐了产业链短板,有效提升了产业链水平。

  在服装时尚产业方面,抢抓服装时尚产业升级迭代之契机,将航埠低碳小镇主导产业定位为服装时尚产业,实现了产业在柯城从0到1的突破,统一规划以品牌服装智能制造为主题,通过数据平台驱动,在产业互联网下融合共构的发展模式,实现小镇产业提档升级。

  此外,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推进柯城产业生态体系创新升级。推进平台创新,以余杭产业生态体系为指导,构建“两小镇、两飞地、两基地”平台联动体系,提升承接产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能级支撑。即围绕柯城航埠时尚低碳小镇和柯城新材料小镇,打造产城人文融合一体的产业培育体系;依托未来科技城的柯城科创园和巨化集团海创园总部的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孵化加速体系:打开“飞地”转化通道,打造柯城服装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基地。

  “有形之手”在发展风口,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政策引领产业,柯城区推动政策体系由“一事一议”型向“1+2+N”型转变,即“1个主政策(工业18条) +2个产业专项政策(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专项政策、服装时尚专项政策)+N个配套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的框架模式,构建系统性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依托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余杭信息产业协会、巨化氟硅技术研究院等组建柯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这一智库对柯城产业和企业发展进行把脉问诊,对招商项目进行研判和把关,并通过这一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柯城对接引进优质产业项目。加强对企业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支持,引导柯城重点骨干企业加入到余杭商会、高新技术协会等,增强市场主体间互动,为企业发展对接所需资源。通过资源嫁接、优势互补,最终形成两地共构互助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使柯城产业驶入“快车道”。

以新平台引擎引领打开通道

全力加速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高质量发展时代,如何招商培育新项目?柯城自有应对之道。

  今年年初,柯城余杭两地共建的上市加速器精彩亮相——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与浙江和梓创实企业管理公司合资成立。清创和梓“一亿中流”加速器以“一亿中流”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联合政府及产业集团,全面赋能亿元级企业,通过“发现-识别-链接-赋能”,实现明星企业的打造。

  “‘一亿中流’是清创和梓在孵化准上市企业中总结出的企业标签新名词,代表了全国数百万家极具发展潜力的亿元级高成长性企业。”和梓创实集团总裁李明宇介绍,清创和梓“一亿中流”上市加速器背靠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以及和梓创实集团,将与柯城科创园相辅相成,围绕“商学社群、战略定位、资本赋能、产业链接、上市加速”五大要素,合力为入驻园区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提供全要素赋能服务。

  此时,远在260公里外的柯城区,则面临着高端人才紧缺的难题。

  一头连着余杭,一头连着柯城,一边是人才和资本的高度聚合,一边是产业落地的广阔空间。余杭和柯城山海携手,“飞地”效果逐步显现。

  余杭区在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块,出让15000平方米空间给柯城建设柯城科创园,围绕柯城三大重点产业,对接引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和梓创实两大产业合作方,共同发起设立2亿元“水木丰华”产业基金,从产业加速环节入手,瞄准北上广深等地“一亿中流”企业,以“基金+项目+产业化基地”的方式,在现代产业体系下以专业人员做专业事,全链条赋能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冲击上市。

  与此同时,加大对柯城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入驻项目税收全额返还柯城用于产业发展,并且将吸引的人才纳入到余杭人才政策体系。通过“加速+基金+产业化基地”的链条,进一步拓宽入驻“飞地”企业到柯城产业化落地的通道。柯城区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签订了在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500亩“清创智谷”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合作协议。运行半年来,科创园已入驻加速器企业11家,注册资本金6600万元,一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飞地模式已完成布局,向着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

以嫁接最强大脑来换道超车

力推柯城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一边是数字经济高地,正加快推进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另一边基础薄弱,但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需求、新产业换道超车愿望非常迫切,柯城区如何实现“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第一协作区”的目标,如何融合复制余杭区的成功经验?

  今年年初,柯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柯城数字经济专家委员会和柯城数字智造服务港暨中国产业互联网(浙江)研究院衢州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由此应运而生。高效运作之下,已为柯城引入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相关专家、平台、服务力量等优质资源,为柯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智力支撑。柯城区也先后组织4批次、100多家次企业到余杭考察学习数字化工厂、科创园区、特色小镇等先进做法,坚定了拥抱互联网的信心和决心。

  前不久,全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现场会在柯城区航埠镇召开,柯城区首批智能制造企业——浙江佰意智造服饰有限公司正在打造衢州首个5G数字化智造工厂,其背后就离不开最强“大脑”的支撑。“服装制造业从完全靠人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再进入AI人工智能,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佰意在成立之初,我们用4G做网络支撑,但是痛点非常多,带宽小造成很多设备无法联结、数据传输断断续续极不稳定。为了改变这些问题,经政府牵线,佰意与中国移动深度合作,在佰意厂区内建立衢州首个5G商用基站,实现了服装生产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浙江佰意智造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耀水说,通过机器换人、智能驱动,传统模式下2000人的工作量,现在800人基本上可以完成了。

  目前,佰意已引进服装行业先进的智能设备800余台/套,包括自动充绒机、自动裁剪机、数控模板机、智能缝纫衣车、机器人手臂、AGV小车等设备和配套的智慧系统。自5月试投产以来,企业的月产值逐渐提升,目前三条线羽绒服月产量稳定在3万件左右。

  两年来,柯城区已引入阿里云、浙江中控等30余家服务机构,对规上企业开展全面把脉支招,对企业数字化改造进行顶层设计。出台《关于推进“山海协作+产业智慧化”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学习余杭加大政策“发点球”力度,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数字经济专项扶持资金,精准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目前柯城区已有数字骨干企业类3家、数字车间类6家、数字化创新应用类11家。

  通过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产业化,在柯城科创园引进中氪科技数字经济招商平台,发挥平台招商优势,对接招引浙江瑞能、昱马网络、浙江焱能电力科技等数字经济企业落户柯城,一批数字经济项目正在洽谈,柯城数字应用生态正逐步形成。

  为加强柯城数字经济软硬件配套,柯城区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中控研究院、中国移动共建智慧园区,力求建设形成一个基于5G环境的数字智慧园区,为后续5G关联项目落地提供技术环境配套支撑。数字经济将成为柯城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的全新引擎。

坚持生态优先 推动绿色发展

全力探索柯城“消薄”和乡村振兴

  阳光和雨露,洒遍大地上每一棵树苗,长成的森林才能茁壮。

  “有创意、有意义!”今年三月,在柯城区“一村万树”绿色期权产品发布会上,注资90万元、认领了3000棵树的余杭商会会长罗伟坦言,以前商会只有单纯输出式帮扶方式,这个半公益性质的绿色期权产品,如果运作合理,不仅带动当地发展,亦会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实属共赢。

  “一村万树”绿色期权是个“消薄”新模式,即以100株珍贵树种小片林为1个资产包,企业支付一定费用即可认购资产包,完成绿色期权认购,是一种企业付费买林木未来收益,林木收益提前变现,农户赚取稳定劳务管理回报,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共同增收的共赢模式。目前已在柯城九华乡范村、花园街道新姜村建立两个余杭“生态飞地”,杭州亿万电力、浙江圣丹实业、杭州墨秦科技等155家企业认购绿色期权包206个。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探索延伸“一村万树”绿色期权产业链,开发“生态包”产品、碳汇交易等多种期权产品,加速推进消除薄弱村,实现柯城全域乡村振兴。

  民生记心头,事事总关情。

  柯城区石梁镇张西村是山海协作援建村,山水交融的自然禀赋赋予了张西村独特的魅力。当地依托“张良族居地”、原生态古朴村落等特点,对接余杭文旅企业进行整体规划开发,以产业思维经营农村,用市场配置整合农村资源,农民以农房、土地入股村级农民互助会参与产业经营,这个列入柯城余杭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智多张西”项目,改变了以往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产业植入的模式,致力探索一条可复制的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为张西量身定制的《张西村乡村旅居产业策划初步方案》中,我们希望建立村集体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依托政府前期扶持孵化,依靠专业团队帮带运营,用产品思维经营现代农村,用商业架构整合农村资源,引导城乡融合,从而实现张西村旅居产业的逐步发展,让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杭州和途科技有限公司(优宿)董事长马川如是说。

  “感谢山海协作工程·百村经济发展促进计划,张西终于有机会走出深山,向大家展现不一样的美了。”村党支部书记王松华介绍,今年3月,整村改造开始启动,余杭方面还积极帮助对接专业运营公司,依托村集体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将以村集体主导、专业团队管理运营、村民入股的形式,整合多方力量,规范农家乐、民宿经营,推进村落整体开发,加快当地乡村旅游进程。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两地农业龙头企业、运营公司、餐饮协会组成农产品销售联盟,帮助柯城优质农产品销往大都市。以未来科技城“早田农业”农产品销售平台为起点,统一区域农产品品牌,线上与淘宝、美团等电商平台合作推广,线下与余杭的农贸市场、农副物流中心、机关政府食堂等合作,并协助柯城在余杭举办农产品大型推介活动,力争今年实现年销售1600万元以上,为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保障。

  但愿苍生举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性变革,历史不会忘,人民不会忘。

以“融在一起干无止境”锻造队伍

全力培养一批懂经济善创新的干部

  主要领导带头干,锻造一支懂经济善于创新的干部队伍,为企业、项目、产业解决实际问题,是山海协作工程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的根本。只有人的思维持续提升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筹高效的格局竞争体系,才能推动发展中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柯城余杭两地这样说,更这样做。

  双方着力培养一支年轻化、有潜力、善创新的山海协作干部梯队。2018年5月,余杭区选派1名产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副区长和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柯城区挂职,为柯城区输入先进发展理念和工作理念,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明晰目标方向、出台政策,强化保障。

  柯城区从各部门选调优秀干部,组建山海协作大专班,8名同志直接派驻到余杭,在未来科技城和临平新城,靠前融入、紧密推进山海协作工作。今年6月,柯城区又安排一批共13人的小分队到余杭相关部门挂职学习,进一步推进两地干部“融到一起、干在一块”,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上无缝对接。

  山海协作越深入越有结合点,在创新上还有许多领域可以拓展,例如产业基金跨区域合作等。两区主要负责人均表示,强化干部融合是山海协作的前提与基础。只有队伍深度融合,才能为产业融合、区域融合搭桥铺路,双方才能在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勇当山海协作升级版排头兵”的使命担当,把山海协作做宽、做深、做细,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山海协作有核无边,进一步提振信心、坚定决心、保持初心、激发干劲,进一步放大格局、放开眼界、放宽心胸、放出活力,感受创新、崇尚创新、拥抱创新,柯城余杭山海协作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浙江日报 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00016 风自余杭来,势从柯城起 2019-07-24 浙江日报2019-07-2400006;浙江日报2019-07-2400012;浙江日报2019-07-2400028;浙江日报2019-07-2400024;浙江日报2019-07-2400018;浙江日报2019-07-2400022;浙江日报2019-07-2400008;浙江日报2019-07-2400027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