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百花齐放同协作 筑梦“山海”开新篇

  百花齐放同协作 筑梦“山海”开新篇

  唐 宝

  时间是发展的最好见证者。2002年,以“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双赢”为主要特点的“山海协作工程”,在浙江全面铺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通过产业转移、人员流动、资金扶持多种形式,协同破解全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问题。

  大山巍巍,大海泱泱。丽水作为典型的山区市,乘着“山海协作”的东风,扶摇直上。在个性化、具体化协作中,各县(市、区)百花齐放,用自己的步调行走在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上。

龙泉:“飞地”突破寻新机

  2018年,龙泉市山海协作工程工作在丽水市9县市(区)考核优秀,实现山海协作类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6个,协议投资资金15.55亿元,累计到资18.61亿元;新增群众增收和社会事业合作项目6个,到位帮扶资金共计832万元。

  萧山-龙泉山海协作产业园在六次省级考核中获得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累计争取省级建设资金约1.2亿元。

  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以来,萧山区、秀洲区、杭州湾新区主动与龙泉对接,共商合作大计。

  平台共建上,龙泉与萧山、秀洲签订协议共建“飞地”产业园。萧山飞地产业园一期39亩,位于萧山开发区桥南区块,项目投资7.5亿元,计划于9月份开工建设;秀洲飞地产业园一期75亩,位于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项目投资2亿元,于2018年12月正式开工,截至目前完成总进度计划的40%,预计2019年底基本完工。

  产业合作上,秀洲-龙泉开展粽叶种植基地项目,龙泉市已启动一期550亩试点种植,按照规模5000亩的设想,将实现量产粽叶5000吨,预计可为龙泉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5000万元。龙泉高山特色农产品多次开展走进萧山、秀洲、杭州湾新区活动,收到一致好评。

  消薄协作上,物产中大集团、雅莹集团、温州港集团等与龙泉市10余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签订13份产销协议,涉及资金1061万元。萧山区、杭州湾新区分别与龙泉市签订乡村振兴示范点共建协议。

  部门互动上,萧山区向龙泉市捐赠13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披云廊桥;龙泉高山农产品嘉兴展销中心在秀洲区开张营业;萧山中医院龙泉分院挂牌成立;龙泉市与萧山区结对学校20所,覆盖龙泉各个教育层次;2018、2019连续两年举办杭州湾新区-龙泉市投资环境推介会。

  龙泉-萧山山海协作产业园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形成了以汽车空调零部件、生物医药产业、青瓷宝剑文创产业、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生态工业体系,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66亿元,同比增长33.3%;税费8068万元,同比增长111%;亩均税费16.68万元,同比增长122.4%。在2018年全省山海协作推进大会上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表扬肯定。园内科伦·国镜药业作为生态工业发展代表,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案例,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今年五一前夕,该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以融合促发展,大步融入杭州大湾区都市圈的龙泉市,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在这场“山呼海啸”中,高质量续写着“八八战略”的龙泉新篇章。

青田:“问海借力”新支点

  近年来,青田县紧抓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战略机遇,借助“海”的优势,发挥“山”的特色,与嘉兴平湖、绍兴嵊州、宁波梅山等结对地区紧密开展交流合作,在产业合作、平台共建、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8年,青田县山海协作工作在丽水市排名第一。

  平湖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在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方面,青田借助平湖 “接轨上海”资源优势,从“问海借力”到“精准发力”,在丽水市率先成立青田-平湖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并由两地国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鹤金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牵头推进园区开发建设。

  依托青田山水、石雕、侨乡等资源,融合平湖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编制完成青田-平湖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五年规划,园区由“一园五点三带”组成,规划面积4155亩,拟建3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

  从“传统输血”到“持续造血”。青田与平湖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了“飞地抱团”消薄消困新模式。265个行政村入股 “飞地抱团”一期消薄项目,每年增加收益约1600万元,每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收6万余元。启动 “飞地抱团”二期消困项目,通过“十个一”举措筹集“低收入家庭帮扶资金”约2亿元,2019年起全县1万余户低收入家庭每年可增收1000~2000元,将有约1.9万人受益。同时,在平湖重点帮扶村青田县高市乡东源口村启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目前已完成乡村振兴精品村规划设计方案,计划投资约400万元,重点发展茶产业及精品民宿。

  从“简单协作”到“全面协同”,提质扩面深化合作。在“千企结千村”方面:青田9个乡镇与平湖8个镇街道、城投集团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平湖市15家企业与青田15个经济薄弱村签订村企结对协议,目前平湖城投集团油茶基地项目、平湖市湖田贸易有限公司农产品销售等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在民生医疗方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今年6月份,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青田县人民医院三方正式成立了公济山海联盟,为青田县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扩大销售方面,青田分别在平湖、嵊州、梅山等结对地的大型超市、邮政专柜、机关食堂设立青田农副产品及进口商品展销专柜,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同时,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将青田农副产品推广到上海及长三角地区。

  在文化旅游方面,分别与平湖、梅山建立了疗休养互访基地,与嵊州开展了文化走亲、特色小吃文化节等活动,全面促进了青田与结对地之间的交流。

  近三年,三地已累计到位援建资金1046万元,建设项目达55个。共签订合作协议33个,高层互访18次。2018年以来,山海协作产业项目新签项目52个,合同资金35.51亿元,产业项目到位资金31.54亿元。

  青田县山海协作工程建设正呈现出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机制不断完善、成效不断显现的良好升级态势。2019年,聚力升级的山海协作工程将释放出更加强大的推动力,为青田建设美丽幸福侨乡蓄力续航。

缙云:

乡愁富民有帮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缙云县结对富阳区、德清县、奉化区,从此“山海协作”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缙云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呼海应协作发展之路。

  “山”与“海”共建产业园,为合作发展增添新的动力。缙云-富阳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作为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重要平台,双方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落实,2018年,完成政府性投资2.73亿元,完成社会性投资2.03亿元,荣获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发展绩效考评一等奖。山海协作工作连续两年获丽水市考核优秀。

  富阳、缙云两地着力产业项目合作,2019年4月23日,投资15亿元的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缙云,并正式签约。该项目的引进,标志着富缙两地山海协作之路又向前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对于提升缙云的区域发展竞争力、加快补齐发展短板、集聚更多生产力要素以及持续推进山海协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两地积极探索“富阳—缙云经验”,发挥缙云乡愁富民特色产业优势,着力产业共推,纵深推进山海协作。富阳出资1500万元专项资金助推缙云乡愁富民产业发展,打造集聚“缙云味道”的乡愁路线,协助缙云打造独具“缙云特色”的“乡愁经济”发展模式,让发展乡愁富民产业成为缙云“金名片”。

  德清、缙云深入挖掘两地在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合力开创两地旅游发展新格局。德清利用自身民宿发展优势帮助缙云成立莫干山民宿学院缙云分校,并强化两地在规划建设、人才培训、客源引导、营销策划、品牌打造等方面合作,积极推动民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规范发展。

  2018年以来,缙云建立了与结对县(区)定期互访、定期对接、定期交流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高层互访交流11次,医疗、文化、旅游、科技等领域交流互动活动30余次,签订合作协议50余份。在消薄方面,缙云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飞地”抱团发展,分别与德清、富阳签订“村企结对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山海协作科创园”等项目,助力缙云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湖州23个企业结对缙云县23个经济薄弱村,承诺出资950万元发展“县内飞地”,目前已到位帮扶资金170万元。

  下阶段,缙云将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以产业和项目合作为重点,强化体制机制,深化多层次紧密对接,突出合作重点,有效助推产业提升,深化共建平台,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创新平台载体,不断拓展全领域合作。以建设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为抓手,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创新互惠共赢模式,提升合作质量,全力助推“山”与“海”高质量发展。


浙江日报 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00019 百花齐放同协作 筑梦“山海”开新篇 2019-07-24 浙江日报2019-07-2400006;浙江日报2019-07-2400008;浙江日报2019-07-2400013;浙江日报2019-07-2400016;浙江日报2019-07-2400011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