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山呼海应 莲都奏响“问海借力”奋进曲

  山呼海应 莲都奏响“问海借力”奋进曲

  欢 颜

  在浙江,“山”和“海”有着不同的含义。

  “山”主要是指以浙西南山区、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则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山海相连,都是浙江发展的热土。

  2002年,浙江举全省之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发挥山海资源优势,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2018年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提出,要聚力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实现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要把山海协作工程作为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的重要抓手,奋力续写“八八战略”新篇章。

  莲都,地处浙江西南部,瓯江中游,依山傍溪,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

  2012年和2018年,莲都区与金华义乌市、宁波江北区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从此“山海协作”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莲城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念好“山海经”,走好“融合路”。莲都紧紧抓住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的战略机遇,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奏响山呼海应奋进曲,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问海借力,加快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听,这是山与海的呼应。

“山”呼“海”应 平台共建结出硕果

  山海协作,产业平台共建是核心。2012年起,莲都与义乌携手共建了莲都-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电商共建产业园、古堰画乡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通过共建多类型、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发展平台,加快吸引聚焦外来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大幅提升。

  6年来,一批低碳绿色的精品项目从“海”那边来到“山”这边。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纷纷选择莲都、投资莲都。

  “经过6年多的开发建设,产业园已完成开发面积4.1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8.8亿元,实现合同引资超200亿元,其中超百亿项目1个, 超30亿元项目2个。初步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健康休闲养生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对“海”的真情,“山”倍加珍惜,全力推进项目落地。万洋低碳智造小镇项目是丽水市首个工业地产项目,总投资135亿元,总规划面积4430亩。为推进万洋低碳智造小镇建设和管理,莲都区研究出台多个专项扶持政策。该项目从开始接洽到项目正式开工仅花了6个月时间,项目自2018年1月份正式开工以来,已有141家企业完成签约入驻,建设开工面积达58万平方米,结顶厂房75幢,累计完成投资17.08亿元,首批11家企业于去年年底就正式投产,呈现了特有的“莲都速度”。

  6年的深度协作,更带来了众多“海”的优势资源涌入。除产业园外,过去3年全区共引进山海协作产业项目64个,投资56亿元。引进的义乌农业龙头企业华统畜禽产业链智能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元,他们带来的工厂化、生态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环保的生猪养殖模式,将有力推动莲都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以郎奇-白桥和太平区块为重点打造两大康养旅游小镇,以古堰画乡区块为重点打造的山海协作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已风生水起,这些大项目的引进,推动了莲都三产融合发展。

  波澜壮阔的“山”呼“海”应,结出了累累硕果。莲都区2018年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开工率、省市重点项目以及市创新区百项清单项目投资完成率均逾100%。在2018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因招商引资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情况较好,莲都获省委主要领导表扬,系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唯一。

合作升级 特色产品走出山门

  山海协作,市场的力量愈发凸显。

  莲都是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市、区),出产的处州白莲、轩德皇菊、鱼跃酱油、古堰画乡酒……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产品。但受区位、市场等影响,过去这些生态农产品尚未完全走出山门。

  义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在改革、开放、商贸、市场、电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跨过山海的阻隔,让青山绿水与广阔市场完美联姻。

  2018年开始,两地又在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中谋划新一轮发展。12月9日,莲都生态农产品精品馆、古堰画乡艺术馆分别在义乌副食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开馆,正式开启莲都绿水青山生态产品与义乌大市场的完美联姻。如今,百余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进入义乌市场,广受当地顾客青睐,开馆仅半年多时间,累计销售额已达600多万元。古堰画乡特色小镇的文化艺术交流和产品交易也有了重要平台。

  万里之外的义乌捷克国际贸易馆内也有了莲都产品的专区。展示的商品主要涵盖纺织鞋服类、文体用品类、五金机械类、农副产品类等四大类。借助义乌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发挥“义新欧”班列作用,更多的莲都好产品走向了世界。

  打开山门,问海借力。近年来,莲都还积极发挥义乌、宁波等地展会经济的带动作用,主动开展展贸对接,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义乌电商博览会、文博会、义博会、森博会、装博会和框业展览会,加快莲都产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的步伐,进一步挖掘山区的生态价值潜力,进一步打开山区开放发展的空间,实现“共创共享、合作共赢”。

  2018年以来,莲都实现农产品旅游地商品销售额8.28亿元,“好产品”卖出了“好价钱”。

念好“山海经” 唱好“协作曲”

  新时代的“山海传奇”正在不断上演,建设美丽莲都、创造美好生活的画卷正铺陈着色,渐入佳境。

  协作以来,“海”对“山”的资金援助从未中断。自2016年至今,莲都共获义乌、宁波江北等地山海协作援建资金1196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40个。助力农民群众增收和巩固村集体经济消薄,惠及群众数万人。

  2018年,义乌、宁波江北区分别为莲都安排帮扶资金165万元、210万元,落实山海协作援建项目12个,其中产业扶持项目7个,新农村建设项目4个,平台1个,建成太平枇杷种植和加工基地、中溪油茶种植和加工基地、扶持建设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精准帮扶出成效。2018年,莲都区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为全市第一,农民收入连续22年居全市首位。为此,莲都入选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创建先行区。

  念好“山海经”,唱好“协作曲”。除此之外,莲都还在乡村振兴、教育卫生、人才科技、旅游疗养上与协作市(区)开展合作,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与义乌40所、嘉兴42所中小学结成互助联盟,助力莲都获评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示范县”。

  主动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展合作,对接项目6个,已落地1个;并正在加速推进与义乌合作建设山海协作创新研究院,一系列务实举措正结出丰硕的协作果实。

  开展干部交流互派,落实挂职干部14人,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多次与结对地组织开展山海协作领导干部培训班和人才互动交流。

  开展农村劳动力互训,与义乌市人力社保局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工作交流与对接,积极开展劳务合作培训2000人次。

  开展旅游门票互免。推出与江北区、义乌市两地市民旅游权益共享机制,组织江北区近百名各级工会代表和旅行社代表走进莲都,实施旅游和工会疗养合作,开设疗休养基地。

  开展医疗互助。确定了曳岭中心卫生院作为山海协作基地,实施软硬件提升工程,通过设备提升、技术现场指导、干部素质提升等开展医疗互助。

  当下的莲都,即将从“高铁时代”步入“海陆空”兼具的“立体交通时代”。山海协作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代春风里,莲都正扬起新一轮山海协作的风帆,继续书写好问海借力的文章,往着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目标乘风破浪、奋力远航。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山呼海应 莲都奏响“问海借力”奋进曲 2019-07-23 浙江日报2019-07-2300005;浙江日报2019-07-2300007;浙江日报2019-07-2300012;浙江日报2019-07-2300016;浙江日报2019-07-2300010 2 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