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巧构基层梁柱 引来凤凰栖梧
龙
湾
巧构基层梁柱 引来凤凰栖梧
张银燕 吴祖诗
作为温州的传统工业大区,又兼容温州自创区核心区、温州高新区和浙南科技城,在温州城市东拓的快车道上,龙湾区的城市社会结构与组织形态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上海嘉定菊园新区签订共建协议,打造“党建飞地”;成立区域党建共建联合会,倾力打造全方位、广吸纳、多层面的城市红色共同体交互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行“党建大脑”,设置主题党日党员人脸识别签到、党课直播、大数据分析等功能板块,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党政校企多方资源成立“握手”党建联盟,以助力“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近期,龙湾区在探索构建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格局上动作频频、亮点纷呈。而这也是近年来龙湾区组织工作提高站位、顺势发力的一个缩影。
织密基层网 做大党群“朋友圈”
38784人——这是截至7月11日下午4时10分,龙湾区瑶溪街道“瓯江红·阳光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电子屏上的数据。从开始运营至今,8个多月的时间里,日均近200人上门“打卡”,已然成了网红“打卡点”。
“课程全免费,老师人也特别好!我们只要打开‘瓯江红阳光党群服务中心’公众号就可以点单预约。现在课程可火了,我们都得抢号呢!”在市民陈金燕的描述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她和20多位同伴在此舞剑健体,悠然畅享生活。
人气超旺的“瓯江红·阳光党群服务中心”,是龙湾区“3+6+116+ 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中的一员。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龙湾区始终坚持在“融”字文章上下功夫——融合党建阵地资源,实现资源跨支部共享,织密基层网络,实现了党建资源众筹共享、活动阵地共办共用。
为更好服务群众,做大党群“朋友圈”,龙湾区积极打造全区范围的“十分钟党建服务圈”,组建“专职社工+驻区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社区工作人员”的骨干队伍,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开展运营,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龙湾区状元街道,一个个由“民星党员”领衔的品牌工作室成了群众的贴心服务站。“幸福学堂”“状元亭”“阿松和事佬”……它们关注民生小事,深入寻常百姓家,用公益性、专业化的举措,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龙湾区首家“银龄红港”养老服务中心亦坐落于此。老人们可以在爱心食堂吃到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午餐;在助浴区可以轻松淋浴;还可约上几个“老伙伴”去棋艺室下棋或去书画室画画。与此同时,龙湾区第一支“安宁疗护”志愿者队伍也在“银龄红港”内设立了医疗服务站,每周一到周五定时开展爱心义诊等活动。这一切都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美好。
为优化社企沟通效率,龙湾区还积极构建“企业社区—小微园—党群服务中心、营商服务中心”多级并联沟通机制,形成“企业有需求,事情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四大程序,推动社区服务与企业需求“无缝沟通”。目前,已实现红色警务室全覆盖,推出安心公寓问诊取药等社区服务10余项,设置企业营商专员206名,解决企业难题160个,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感。
下一步,龙湾区将以“党建大数据”与“党群服务中心”线下线上深度融合为抓手,实现“服务不出社、美好在社区”的共建共治新格局。
固好稳定器 培养干部“育新苗”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这句振聋发聩的话语始终回响在龙湾区的干部队伍中。
为让干部“肩膀”更结实、本领更扎实,近年来龙湾区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行动,树立实干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完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固好坚实的“稳定器”。
阐述工作方案、规定时间节点、做出书面承诺……在状元街道,一场竞争激烈的“竞标会”正在开展。该街道组织委员林远介绍,这场重点项目竞标会是状元街道创新推出的一个载体,该街道对事关全局工作和发展的项目,统一收集建立项目库,进行挂牌招标。干部通过自荐或组团报名竞标,项目完成情况直接与评先评优、股级晋升挂钩。
创新远不止在街道。为更好围绕区委中心工作,龙湾深入开展干部“学干一体、一线历练”活动,提升干部业务能力。2018年以来,共计选派1300余人次干部到一线,参与城中村改造、优化营商环境、丧葬礼俗改革、村社规模优化调整、“三服务”“拓空间强保障 破难题促提升”等专项工作。并且做好干部到外地挂职选派,先后选派10名干部前往四川壤塘短期挂职锻炼,选派3名干部前往上海菊园新区挂职锻炼。
为健全干部担当机制,龙湾坚定突出“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鲜明树立重实干、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为强化干部关心关爱,该区投入83万元在瑶溪“瓯江红·阳光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干部关心关爱中心”。“我们这儿有句顺口溜叫‘干部只管干,组织来保障’。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瑶溪街道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道。
与此同时,龙湾积极培育敢担当的年轻干部。在“两区”建设、“大建大美”、浙南科技城建设和提升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中,大胆启用一批经过政治历练、实践磨砺、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2017年以来,全区提拔在街道、一线攻坚及街道挂职表现优异的干部51名,任非领导职务15名。为健全年轻干部配备机制,今年上半年新提任“83后”正科1名、副科4名;机构改革后各单位新提任的中层干部21名中,有“85后”11名、“90后”两名。
通过年轻干部“育苗”工程,龙湾区营造了积极进取、创先争优、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也为该区未来发展建设储备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接班人队伍。
营造优生态
栽好梧桐引凤来
“尊敬的唐时幸教授,欢迎下榻龙湾区人才驿站,我们给您预留了1604房间……”前不久,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唐时幸教授来温,刚下飞机就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根据行程安排,这次在国科大温州研究院进行生物医药学术交流期间,他都住在龙湾区人才驿站。“来之前单位已经为我预定了房间,我只需拎包入住,比酒店还方便。”唐教授说。
在招才引智格局不断扩大、人才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为更好解决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今年6月龙湾区开出了温州市首家人才驿站。该驿站拥有32个精装修房间,并采用酒店式公寓管理形式,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短租服务。
不仅如此,近年来龙湾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人才服务大联盟,打造“人才安居”工程,健全“店小二”式营商专员服务机制,全面解决人才项目入驻、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问题。这一整套组合拳,体现出了该区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
“今天过得真特别,这里越发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了!”发出这样感慨的,是温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的扈金富博士。今年6月1日,龙湾区组织30多户人才公寓住户,与受邀出席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共庆端午、共度六一。扈金富博士作为首批入住人才公寓的住户参加了活动。3年来,他亲眼见证了“人才之家”服务品牌的诞生和发展,从书吧、咖啡吧、健身房、瑜伽室,再到近期启动的“人才驿站”,人才公寓在服务住户时无微不至。良禽择木而栖,在龙湾区强劲的引才、育才、留才“多声部”协奏下,越来越多的精英来到这里安家。
如果说引才是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那么育才留才就是挖掘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从人才公寓到人才驿站,多措并举的背后,是龙湾区积极营造人才环境“优生态”,释放人才平台大动能的战略意图。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该区持续开展“千企人才大走访”活动,聚焦企业人才提出的职业规划、职务晋升、工资晋升等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为政策制定提供一手素材。为改善企业人才发展现状,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该区以学历提升为着力点,为企业在职职工再教育发放“奖学金”。
据了解,企业在职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只要获得国家承认学历教育证书,就可享受教育补助。其中,本科毕业补助2000元/人,硕士生毕业补助5000元/人,博士生毕业补助2万元/人。目前,申请学历提升补助的企业职工已有18人。
同时,该区每年投入200万元建立的浙南创新创业学院,也将在今年投用。学院将通过举办CEO培训班、企业家私董会、产业发展论坛等,大力培育优秀企业家人才。
为加快技能人才培育,龙湾还成立了新动能行业、阀门行业、鞋业行业等3家行业人才工作站,组建高技能人才联谊会,打造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不断拓宽企业人才培育渠道。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引育高技能人才5800余人。
从夯实基层治理基石,到厚植人才沃土,如今的龙湾区有越来越多的基层“红色细胞”在焕发新活力。竭诚为民,用心服务的火苗,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温暖润泽着龙湾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