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融资的农行路径
看农行浙江省分行如何创新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王锡洪 周象
好于预期,高于全国,领先东部,今年前5个月浙江主要经济指标一马当先。
发展态势何以如此抢眼?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今年以来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
信贷,融资畅通的重要衡量指标。发挥信贷的关键作用,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支撑。
“推动落实‘融资畅通工程’,一定要有持续稳定的信贷输送做支撑,资金流向哪儿、通过什么渠道也很重要,所以流量是基础,精准是关键,‘管道’是保障,普惠是目标,可持续是落脚点。”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表示。
为深入落实“融资畅通工程”,农行浙江省分行发挥国有大行“头雁”作用,积极作为、精准服务,从信贷体制、机制、服务等全方位、全流程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持续推进“支持民营企业十项行动”,将信贷资金源源不断地精准输送到实体经济领域,确保“资金畅通”。
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浙江省分行各项贷款总量达10101亿元,上半年新增各项贷款1037亿元,同比多增474亿元,各项贷款总量、增量均居浙江所有法人金融机构首位。其中新增民企贷款317亿元,总量、增量均居全国农行第一。
精准疏通
以创新打破融资堵点
说到融资,企业都有过类似体会——银行贷款在不断增加,但融资获得感仍然不强;贷款流程在优化,但融资速度还是不快;银行创新产品有很多,但适用的并不多。
归根结底,是信贷流入的“渠道”不够畅通。在这方面,农行浙江省分行完善信贷体制机制建设、创新特色产品和服务,为畅通信贷流入实体的渠道,给出了一个良好样本。
“破解了‘赛思’的融资问题,可能就是树立了一个破题科技金融难的样本。”今年3月,省政府有关领导在嘉兴调研时提到。
赛思科技是总部在嘉兴南湖的一家高科技芯片企业,公司财务总监王文涛表示,农行2015年给赛思的第一笔贷款800万元是以股权质押形式,现在授信额度3000万元,基本是纯信用贷款,部分是专利质押等类股权质押。
“成立初期团队很小,银行信贷比例不大,以股权融资为主,但在特定时期,银行融资对防止股权稀释、保障资金流是至关重要的。”王文涛表示。
针对创新型企业抵押物不足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浙江农行推出“科创e贷”“嘉科通”“科易贷”等产品,拓展专利权、股权等多种担保方式,有效解决企业“个转股、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通道中的融资需求。
“给‘赛思’的信贷支持可以说是用尽了‘洪荒之力’,传统贷款不能用在大的科技研发上,额度也有限,通过产品创新,我们给赛思贷了2000万元。”农行嘉兴科技支行行长张鑫峰对记者表示。
同时,浙江农行探索互联网模式,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
“现在去农行贷款很方便,只要手机点下就马上到账了,而且不用的时候可以马上还掉,资金利用率特别高。”蔡秀锋在温州从事开关柜壳体、高低压电器的生产和销售,说到农行“小微网贷”的便利,总是赞不绝口。
通过与多方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企业信用画像,全流程线上申请,随借随还,这是浙江农行探索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小微网贷、数据网贷等产品的最大亮点。
“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信息不全、不准,造成了融资难。我们通过‘小微网贷’,不仅有效扩充了企业的财务、税收等真实数据,还能线上批量放贷,大大提升普惠覆盖面,在同业中也起到了引领作用。”农行浙江省分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胡永忠表示。据悉,小微网贷推出1年多来,已累计发放贷款近70亿元,超6000家小微企业受惠。
在浙江,建设小微企业园是一项重大举措。入园企业往往面临厂房购置等一系列资金难题,针对这一点,浙江农行创新推出“新型小微企业园建设贷”“入园企业前期贷”,提供从园区基础设施开发、科创平台搭建到入驻企业购置租赁厂房、投资生产等一整套融资服务,助力“筑巢引凤”。目前已在全省70多个小微园区推广,贷款41.5亿元,惠及400多户入园企业。
除了产品创新,信贷服务机制的改革创新,对畅通融资渠道发挥着重要作用。
浙江农行全省首家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架构小微专营服务体系,并设立小企业服务中心232家,科技专营支行17家,文化旅游特色支行1家,配备有1500余名小微客户经理。这些专营机构,大多毗邻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园区、特色小镇,能够精准支持企业发展,提供贴身的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农行着力完善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服务机制:对民营小微实行信贷规模单列,并积极调整优化信贷投放的产业、行业、期限结构,盘活存量贷款,全力保障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实行民企差异化不良贷款容忍度,健全信贷内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贯彻落实减费让利政策,并创新还款方式,推出“小微企业年审贷”“连贷通”,实现无还本续贷,减轻融资负担,近3年来,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利率大幅降低,2018年统计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远低于全省金融机构平均水平,直接让利超10亿元。
通过大手笔改革创新,农行浙江省分行从组织机构、经营机制、运作流程、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化落实,全方位、全流程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做到了企业“进得来”“贷得到”“借得快”“用得省”,引得各方好评。
精准滴灌
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
在浙江,创业创新遍地开花。过去,对于这些初创型企业来说,融资难,是挡在发展面前的“拦路虎”。
“以前500万元贷款都很难,现在什么抵押都没有,银行授信可以做到七八千万。银行的观念在改变,对企业的定义方式变化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确实提升了很多。”谈及这两年融资环境的变化,杭州经纬信息董事长叶肖华感受深刻。
经纬信息是杭州未来科技城一家科技企业,主要经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电力一体化综合服务,典型的轻资产运营。在银行过去的信贷逻辑中,经纬信息这样的企业较难融到资。
现如今,这已不再是问题。经纬信息通过农行“科易贷”,获得了近千万的授信。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正获得农行纯信用、免担保的贷款,在信贷的精准滴灌下,发展越来越好。
“2016年之前,我们的信贷投放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为主,近年把信贷结构调过来了,大力支持民营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发展。银行一定要根据区域内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创新,提供符合他们成长需求的金融服务,真正做到伴你成长。”农行西溪支行行长包国宏坦言。
数据显示,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农行西溪支行为113家双创企业提供了累计达26.76亿元融资服务,孵化培育上市公司5家,拟上市公司4家。
为科技型企业加油助力,是农行支持浙江新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踏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节拍,把信贷投到最需要的地方,与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统一节奏。
信贷资金从哪儿来?农行浙江省分行在连续两年信贷增量均超千亿元基础上,不断向上争规模、扩融资。在信贷总供给增加的基础上,坚持有保有压,扶优汰劣,对“三过度”、技术低端、两高一剩及“僵尸企业”等企业实施信贷压退。3年来累计压退“三过度”客户授信455亿元。
新增和腾挪出的信贷用在哪儿?农行突出“一保四增”,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四大建设等战略部署,优先确保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贷款,同时围绕支持民企小微、制造业品质提升、数字经济和新经济培育、乡村振兴增加信贷投放力度。
在支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上,农行发放技术改造贷款、中长期贷款,助力企业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投入。2019年上半年,对高新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发放贷款403亿元,对纺织、化工等“10+1”重点改造提升产业发放贷款377亿元,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金融动能。
围绕数字经济培育,农行浙江省分行与农银投资、浙资运营合作,成立100亿元的“浙江省新兴动力基金”,给予全力支持,今年上半年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贷款余额2030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达20.1%,比年初增加157亿元。
在全面助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上,农行响应“凤凰行动”,成立了农银凤凰投资公司,通过“股权投资+银行融资”形式大力支持智能制造、信息网络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融资近20亿元,助推上市拟上市公司“凤凰腾飞”……
城市经济在快速发展,乡村动能也在澎湃涌动。农行不忘服务“三农”的初心与使命,在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始终发挥着金融“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目前农行浙江省分行涉农贷款总量达4538亿元,近3年年均增长500亿元以上。
“县域三农的特点是多业态融合、产业聚集,我们推出了‘美丽乡村贷’‘治水贷’‘小城镇整治贷’‘特色小镇贷’等,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农行浙江省分行“三农”对公业务部总经理姜晖指出,上述业务产品贷款余额已达562亿元。
精准引流、精准滴灌,农行浙江省分行让信贷活水高质高效、持续畅通地流向实体经济之田,实实在在地惠及民生,连续9年被省政府评为“支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等奖”,为浙江经济发展谱写了美丽篇章。
精准施策
为稳企业增动能“加码”
“企业最怕的,是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金融机构断贷抽贷了。”一位小微企业负责人坦言,在“雨中收伞”,很容易“误伤”企业。帮助有资金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防范风险发生,是“融资畅通工程”的应有之义。
“三个过度,是‘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农行浙江省分行信用管理部副总经理庞立凡表示,过度融资、过度投资、过度担保,让本身经营尚可的许多企业陷入了危机。“我们现在做的联合授信,目的就是控制企业的总授信量和多头融资”。
长期以来,针对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浙江农行精准施策,坚持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纾解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
受担保链风险波及,义乌一家知名企业曾一度陷入流动性危机。当时企业涉及袜业制造、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贷款金额约30亿元,对外担保金额达到16亿元左右。
作为风险化解的主牵头行,农行义乌分行组织多家银行召开联合会商会议,达成稳定授信规模,不压贷、不抽贷、不收贷的决议,继续给予企业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并执行优惠利率。如今,企业贷款金额下降至15.12亿元,未出现逾期和欠息,对外担保金额也逐步降低,企业“瘦身”后重获新生。
近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排浊引清”,通过风险退出和清收处置等措施,调整自身信贷结构,退出潜在风险客户贷款259亿元,压降担保圈贷款316亿元,通过做好信贷“加减法”,实现客户“大换血”。
为了更加精准地帮扶企业渡过难关,2018年,农行浙江省分行推出创新“债券归位贷”“股票质押置换贷”等多个产品,以实实在在的措施,为民营企业融资畅通创造更大的空间。
“眼看着我们就要‘爆仓’,农行给我置换了贷款,股票质押率从39%一下子降到20%多,大家都安心了,一门心思放在生产经营方面。”浙江台州某上市公司负责人坦言,农行“股票质押置换贷”为企业降低股票质押率20多个百分点,缓解了企业去年股票强制平仓风险,让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近3年来,农行浙江省分行综合运用债委会、续贷展期、调整承贷主体等方法,帮助企业以时间换空间,累计为超1000家企业实施风险化解。
为提高小微企业风险“抵抗力”,农行还与多地政府合作,引入多方资金,以增信模式为企业“分险”。如采取与政府政策性担保基金合作、引入省担保集团等国有担保机构两种模式,提高风险补偿水平,扩大小微企业支持面。目前提供政府增信模式下的小微贷款余额30亿元,惠及小微企业超千户。
一方面要大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大水漫灌”,让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在新一轮信贷投放过程中,如何防风险、精准滴灌,考验着银行的智慧和能力。
“我们在信贷准入、授用信的真实性把控、放贷环节的审核,以及贷后资金用途监督上下足功夫,从信贷整个链条上进行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的投向和使用到位。”庞立凡表示: “通过精准疏通、精准滴灌、精准施策,从这三方面入手,既打通了企业融资渠道,又确保了流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畅通,为经济平稳运行、金融稳定扎实打基础。”
农行浙江省分行负责人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国有银行的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融资畅通工程”,进一步疏通民营企业融资中的堵点,破解难点,将民营企业更加实在的获得感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倾心倾力做好金融服务,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