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比翼齐飞”

永康,让发展与美丽共赢

  即使在梅雨季,只要雨水一歇,永康江畔照常人流如梭。蓝天白云与碧绿江面相互映照,人在江上栈道游,犹如行走在画中。如今,永康人的头脑犹如永康江水,变得越来越清澈起来。

  前些年,“五金之都”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速名列前茅。然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却日益加剧,永康江、华溪、李溪等主要江溪变得浑浊不堪,鱼虾绝迹、水草滋生、垃圾成堆,每到夏季恶臭难闻。

  既要守住金山银山,又要保持绿水青山。近年来,永康市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腾飞的道路上,一直怀揣着“绿色梦”,就是使生态环保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同步发展。

  水气共治

  碧水蓝天美化丽州

  曾经,拥有秀山丽水的永康,也曾在“两座山”之间彷徨:要绿水青山,还是要金山银山?而今,永康人心里亮堂了。

  不久前,永康江桐琴桥交接断面流域水质正式通过省考核达到优秀,并获得30.4万元的流域生态补偿。“这是永康首次获得‘正’补偿,以前都是反向补偿给下游的武义。”永康市治水办综合组负责人朱敏自豪地说。

  为了这一项补偿,永康足足努力了7年。永康人至今没有忘记这惨痛的一幕:2012年,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永康因水质不合格被罚款500万元。

  谈起这个话题,永康市环保局原局长朱彭年至今依然感到十分沉重。他说,水质变差的原因很多,如城镇和农村污水收集率、处理率没跟上,河道清淤不够彻底等,但关键还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

  永康,因山川秀美,古称“丽州”。前些年,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五金产业“低散乱”企业众多,工业废水、废气直排现象屡禁不止,触目惊心,有悖于经济增长的初衷。

  压力倒逼行动。近年来,永康市连续启动两轮的“158”碧水蓝天工程计划,即围绕“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的目标,实施5年计划,对8条主要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一项项治水治气的有力举措在永康大地上落地实施,从主动向20条黑臭河“宣战”,到淘汰“低散乱危”企业;从全域禁燃烟花爆竹,到强化污染废气管控……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据统计,永康市共关停淘汰“低散乱危”企业1140家,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2万吨,淘汰高污染锅炉451台,黄标车及老旧车2.5万余辆。“金华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我们已经连续5年蝉联,让原来的黑臭河、垃圾河、牛奶河,变成了清水河、生态河、可游泳的河。”永康市水务局局长朱志豪说。

  李溪,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当地政府不断通过疏通结合,对河床平整、清淤,改造坡岸生态、关停两岸污染企业,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清丽。现在,李溪成了全省“最佳河道”,两岸树木茂密丛生,卵石铺就河滩曲径,四季有色、处处有景。

  凝聚共识齐努力,“永康蓝”成为常态。今年1月至6月,空气PM2.5达到34微克/立方米,AQI优良率达到95.7%,各项指标得到大幅度改善。

  由灰转绿

  传统产业突围转型

  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决定着什么样的水质和环境。

  永康的防盗安全门多由钢和铁制造而成,为防止生锈,除锈、除硫和水洗等表面处理工序必不可少,难免会向外排放大量污水处理液。多年前,永康市镉、镍等重金属污染曾超标严重,永康江交接断面水质曾一度降至劣Ⅴ类。

  如何从安全门向环保门转变,一直是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思考的问题。走进步阳生产车间的打纸区,工人们正在用高压气枪撕纸。与传统高压水枪撕纸相比,这种生产方式每年可以节约水资源30万吨,还减少了后续水磨和烘干两道工序。

  “我们在同行中率先推行撕纸‘水改气’技术,在喷塑环节将油漆改成塑粉,这两年在环保上的投入就超过2000万元,换来的是人工成本下降、环保能力提升。”徐步云坦言,这是经济账,更是环保账。

  由灰转绿,以环保为突破口,正是当地企业寻找转型方向的路径之一。近年来,永康既做“加法”,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推行工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又做“减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产生和减少排放,降低资源消耗。

  在浙江飞神车业有限公司精工车间,两台长度超过5米的大型激光切割机忙个不停,一个个精致的老年代步车后桥的零部件快速成型。“这些新设备没有污水排放,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通过该系统进行吸附和压缩处理。”车间主管姚重阳说。

  以飞神车业为代表,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环境清洁优美的企业开始涌现。截至目前,永康已成功创建浙江省绿色企业13家。

  壮士断腕,当舍则舍。去年,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传统黏土烧结轮窑,因高能耗、高污染、低档次而被全面清零;当地数量庞大的电镀企业,集聚搬入小微园,由园区实行集中供热、废水集中处理。

  “加”与“减”之间,折射出的是永康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蜕变。今年前5个月,永康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速7.9%,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4%。

  山乡蝶变

  美丽经济绽放大地

  水,泽被万物。治水的过程,不仅是产业转型,而且是社会转型。

  沿着永康江,永康人一定要记者来看看上游的一个村子——园周村。每逢周末,游人在碧波上荡舟,鱼儿在水中闹腾,这里已成了永康“网红”之地。

  “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房子杂乱,道路泥泞,根本谈不上环境优美。”园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翻出当年泛黄的照片说。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人文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村里游泳馆、银行、连锁茶馆等相继入驻,还新建民宿50多间,容纳180间店铺的传统美食老街年底即将动工。

  “10年前的园周村欠债10万元,集体资产不过100多万元,人均收入不过3000多元。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达到400万元,集体资产增加到10多亿元,人均收入有3.5万元。”周双政说。

  从五小企业遍地、烟囱林立的污染重地,悄然变身为绿地如茵、繁花似锦的绿色世界,在永康,生态环境正在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前仓镇大陈村,虽然地处偏僻,却成了省内知名旅游之地。新建国内一流景区厕所,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300多张床位的民宿几乎每日爆满,建设特色书吧、猪棚咖啡馆、创匠工坊……这番山乡景色让外地游客们流连忘返。

  藏在山间的金园村地广人稀,但只要进入村口,肯定会被这里的百亩梯田所吸引,这里群山、村落、池塘,错落有致,如同世外桃源。如今,村里的老房子都在进行改造,致力打造民宿特色村,200多间乡间民宿即将迎客。

  永康市美丽乡村亮点纷呈,目前已创建全国宜居示范村庄1个、省特色精品村10个、省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落32个,连续两年获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优胜县。去年,永康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581元和2834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9.9%。

  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正在逐渐释放的生态红利,进一步催生了生态自觉,改变着公众的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永康,让发展与美丽共赢 2019-07-12 10443181 2 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